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4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6篇
  1952年   3篇
  1951年   3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毕赤酵母中猪胰岛素前体(Porcine Insulin Precursor,PIP)的表达受到培养基组成及培养环境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部分因子法设计实验,筛选出影响PIP表达的显著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甲醇补料量和硫酸铵浓度为正效应因子,诱导pH为负效应因子。在此基础上,经过快速登高法逼近显著因子的最优值后,再在此值附近利用中心复合法设计实验,最终得到了PIP表达的最佳条件。经过多批次实验验证,在此条件下PIP的表达量为120.4mg/L,比优化前的值41.5mg/L提高了将近两倍。  相似文献   
962.
长舟马先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研究玄参科长舟马先蒿的化学成分,我们从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环烯醚萜苷和12个已知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1D,2D-NMR,HSQC,HMBC,ROESY,MS)分别鉴定为gardoside methylester(1)、7-O-acetylgardoside methyl ester(2)、verbascoside(3)、leucosceptoside A(4)、jionoside D(5)、martynoside(6)、2″-O-acetylmartynoside(7)、uridine(8)、adenosine(9)、benzyl alcohol-O-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0)、2-phenylethyl O-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1)、apigenin(12)、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3),其中7-O-acetylgardoside methyl ester(2)为一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63.
对伞形科(Apiaceae)当归属(Angelica L.)东当归〔A.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的分生果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全面观察。该种分生果的外观呈倒椭圆状长卵形,有三角状萼齿,果棱、棱槽和腹面表面均有黄白色斑点。果实横切面解剖结构具有以下特征:外果皮终止于果棱顶端的腹面处,合生面宽阔,外果皮和中果皮细胞中有大量淡黄色晶体,油管在棱槽和合生面处连续分布等。东当归的这些果实形态及解剖结构明显不同于当归属的其他种类,其分类地位有待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观察人参多糖对低温应激大鼠卵巢卵母细胞发育与颗粒细胞蛋白合成的影响,为研究人参多糖对低温应激大鼠卵巢功能的变化,提高机体耐寒能力提供科学实验解释.方法 培养Wistar大鼠卵巢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设37℃对照组,0、-15、-25与-35℃低温应激实验组,观察细胞计数.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3H-TdR与3H-Leu CPM值.结果 带卵泡卵母细胞低温应激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发泡破裂百分率57.14%/36.70%,人参多糖组68.97%/41.13%;带卵丘卵母细胞低温应激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发泡破裂百分率75.71%/41.14%,人参多糖组71.21%/39.28%,P<0.05.3H-TdR掺入量人参多糖为参照与对照组比较,人参多糖实验组为1279±191与913±212,低温人参多糖实验组均值为651±211与499±116.低温应激为参照与对照组比较低温实验组均值为499±116与913±212,低温人参多糖实验组均值为651±211与1279±191,P<0.05.3H-Leu掺入量人参多糖为参照与对照组比较,人参多糖实验组为889±153与617±119,低温人参多糖实验组均值为431±1144与300±119.低温应激为参照与对照组比较低温实验组均值为300±119与617±119,低温人参多糖实验组均值为431±144与889±153,P<0.05.结论 低温应激抑制卵母细胞发育与颗粒细胞蛋白合成,人参多糖能促进卵母细胞成熟,能使低温应激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蛋白合成增加,而对带卵丘的卵母细胞无作用.  相似文献   
965.
需氧厌氧培养方式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需氧和厌氧血培养方式的选择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使用mini VI-TAL自动荧光血培养仪或BacT/Alert 3D培养仪对18684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血液(含骨髓)标本进行需氧和(或)厌氧培养(其中仅做需氧培养935例,仅做厌氧培养16例,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17733例,每瓶注入约5 ml血液)。结果18684例血液标本,共分离到甲型副伤寒沙门菌3888例(20.81%)。在17733例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中检出3613例,其中仅需氧阳性406例占11.24%(406/3613),仅厌氧阳性405例占11.21%(405/3613),需氧和厌氧培养均阳性者2802例占77.55%(2802/3613),需氧和厌氧均生长的阳性报警时间分别为(22.56±13.22)h和(26.69±15.80)h,仅需氧阳性的报警时间为(32.85±23.33)h,仅厌氧阳性的报警时间为(34.46±18.44)h。结论需氧和厌氧血培养方式获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阳性率相同,采用需氧和厌氧瓶配对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只做厌氧或需氧培养将有11.24%或11.21%阳性病例被漏检。  相似文献   
966.
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为材料,提取的总基因组经Sau3AI不完全酶切,回收3~9 kb DNA酶切片段,用T4连接酶将回收片段按一定比例与经BamHI酶切、南极热敏磷酸酶去磷酸化处理后的pUC18质粒载体连接,热激法转化受体菌E.coliDH5α,在含有IPTG/X-gal和Amp 的LB平板上筛选重组子,所得克隆数为9×103个,以不吸水链霉菌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7 Mb计算,概括了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约99%的基因组,达到了建库要求的理论值。随机挑取白色菌落,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电泳分析,均有外源片段插入。基因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梧宁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结构及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7.
应用RNAi技术培育抗2种病毒病的转基因烟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提取烟草普通花叶病(TMV)和烟草黄瓜花叶病(CMV)的病毒RNA。经反转录和外壳蛋白阅读框PCR扩增,获得TMV和CMV外壳蛋白基因cDNA, 分别进行两种病毒已知株系cDNA序列比对获得各自的保守序列,设计干涉序列,将干涉片段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的相邻酶切位点,制备融合序列,并将其正向和反向序列插入pUCCRNAi载体,再转化到pCAMBIA2300-35S-OCS表达载体中。利用农杆菌LBA4404侵染烟草K326,获得3份含有TMV和CMV外壳蛋白基因干涉序列的转化材料,经分子鉴定证实干涉序列已导入烟草,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mRNA表达差异进行分析。抗病性调查表明转化烟株对TMV和CMV抗性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68.
对耐温黑根霉菌丝体催化16α,17-α-氧孕酮生成11α-羟基-16α,17α-环氧孕酮的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不同菌体量和底物质量浓度对11α-羟化反应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其方程为r=0.031Sr/1.05+Sr。结果表明:提高菌体质量浓度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底物浓度与反应初速率的关系与米氏方程相似。  相似文献   
969.
目的:观察兔海水淹溺型肺水肿组织钠-钾ATP酶(Na~ -K~ -ATPase)活性变化与动脉血气变化的关系,探讨钠-钾ATP酶在海水淹溺肺水肿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及淹溺组(25只),淹溺组根据观察时间段分为10′、30′、60′、90′、120′组(每组5只),采用气管切开插入塑料导管、向气管内灌海水3 mL/kg、双肺自主通气的方法进行兔海水淹溺肺水肿模型复制。于各观察时间点进行血气分析,并采集肺组织标本,对肺组织匀浆钠-钾ATP酶进行测定。结果:兔海水淹溺肺水肿各时间点钠-钾ATP酶活性降低,动脉血气显示低氧和酸中毒,钠-钾ATP酶活性变化与动脉血气主要指标变化具有线性回归关系(P<0.01)。结论:海水淹溺型肺水肿组织NKA活性与动脉血气的具有相关性,钠-钾ATP酶在海水淹溺肺水肿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