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9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73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6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氯丙醇酯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食品加工过程污染物,其水解产物氯丙醇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危害风险较大。采用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食用植物油和含脂食品中的氯丙醇酯[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简称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脂肪酸酯(简称2-MCPD酯)]进行检测。该方法准确度高(3-MCPD酯和2-MCPD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和96.5%)、灵敏度高(3-MCPD酯和2-MCPD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042 mg·kg-1和0.058 mg·kg-1)、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76批次监测样品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含量分别为0.042~4.865 mg·kg-1(平均值为0.773 mg·kg-1)和0.058~2.592 mg·kg-1(平均值为0.469 mg·kg-1)。经机构间的协同验证和英国FAPAS样的能力验证,2种氯丙醇酯在0.200~3.000 mg·kg-1范围内线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食品加工企业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建立了一种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2.
美国白蛾是原产于北美地区的世界性植物检疫性害虫,自1979年发现入侵我国以来,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白蛾疫情不断南扩,其化性在一些地区出现新的变化。本文根据1979—2021年该虫发生扩散情况和各地区监测普查结果,结合部分地区温度变化数据,全面分析了美国白蛾入侵我国以来的发生扩散过程,对比分析了各地区发生世代数及变化情况,阐明部分地区世代数增加的原因。针对美国白蛾世代数演变规律和反复暴发成灾的情况,提出了当前应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世代数增加引发的扩张速率显著上升;扩张潜力与沿长江地区扩散趋势减缓关系;暴发成灾时有发生与本土化趋势不明显。鉴于当前外来入侵物种管理要求提高及多年来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提出要在守护国家生物安全底线前提下制定防治策略、在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下实现控制目标、在做好应急准备下摸清暴发成灾规律、在强化疫情检疫管理中提高疫情认定效率等对策。  相似文献   
53.
兔输卵管因子DPF-1的cDNA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染色体外重组方法在创建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选取牛asl酪蛋白基因的5′及3′侧翼区和氯霉素乙酰化酶编码区,构建了两个具有3 kb相互重叠的融合基因.将这两个DNA片段末端脱磷酸后,以摩尔比1:1的比例混合,通过显微注射导入小鼠受精原核,最后获得了11个品系的转基因小鼠.对其中10个品系的小鼠的整合分析表明,所注射的两个DNA片段均发生了染色体外同源重组,而且除了 1个品系的小鼠丢失了大约1kb的序列外,其余品系小鼠的重组产物与预想的结构符合.在当代和后代的转基因小鼠乳汁中均可测到氯霉素乙酰化酶的活性.这表明融合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乳腺中得到表达和分泌,也说明显微共注射两个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是建立转基因动物的一个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5.
龙血树真菌群及其对血竭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茎杆中分离到303株真菌,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占总分离频率的52%,其次是短梗霉(Aureobasidium)和枝孢霉(Cladosporium)。通过活体接种对血竭产生的影响试验表明,对血竭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龙血树变种(F.graminumvar.dracaena)等4株红色镰刀菌,可使血竭形成量提高66%-120%。  相似文献   
56.
蚊幼对狼蛛的营养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蚊子幼虫(子孓)以拟水狼蛛(Piratasubpiraticus)的营养,繁殖作用,结果表明狼蛛对蚊幼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喂以蚊幼和不喂蚊幼处理狼蛛的体重增长率和生殖有极显著差异,在相同蚊幼密度下,狼蛛初始体重越小,增长率越大,经计算狼蛛每增重1mg,需消耗10.58mg蚊幼,这基本符合生态系统营养级能量流动的1/10法则,狼蛛体重大小对褐飞虱的捕食量有明显差异,体重大的个体  相似文献   
57.
日本松干蚧的重要天敌——隐斑瓢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斑瓢虫是近年来在杭州地区发现的日本松干蚧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该虫在杭州一年发生四代,其年发生规律基本上和日本松干蚧的生活周期相吻合,而且能在松林中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根据测定,隐斑瓢虫对日本松干蚧各虫态的捕食能力较强,一头成虫的日平均捕食量为:显露若虫13.33头,雌成虫4.27头,卵囊3.67个(每个卵囊内平均有卵265.5粒),雄蛹28.27只;一头幼虫全期(或2—4龄和3—4龄)分别能捕食显露若虫39.20—105.56头,雌成虫40.80—47.79头,卵囊39.38—41.79个,雄蛹220.50只。它在引进辽宁省沈阳和旅大地区后,不仅仍能正常的捕食日本松干蚧(显露若虫),其成虫和幼虫喂以各种蚜虫均能正常生殖和发育,并且一年可以繁殖三代:冬季,只要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给予少量的糖水等作补充营养,亦能安全的越冬。据此,作者认为隐斑瓢虫在浙江杭州和辽宁,均具有作为控制日本松干蚧的发生来加以饲养繁殖与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8.
荧光显微镜观察大蒜油对腹水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大蒜油对—S180,昆明小鼠,U14 C57BL/6J小鼠和L1210DBA小鼠的癌细胞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油有直接破坏癌细胞的DNA,RNA和分裂中期染色体的作用。给药后2—6小时作用最强,12小时后癌细胞数逐渐恢复,因此给药间隔不应超过12小时。我们研究证实大蒜油有明显的抗癌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9.
In vitro germination of wheat pollen on raffinose medi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0.
苏芸金杆菌感染粘虫后中肠组织学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程  沙槎云 《昆虫学报》1991,34(1):50-53
本文描述了Bacillus thuringiensis HD-1纯晶体感染粘虫Mythimna separata 5龄初幼虫后,其中肠肠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电镜观察表明:首先线粒体,发生病变,随后,细胞顶部肿胀、胞质电子密度下降,顶部胞质之下的各种细胞器均受损伤.随着病变加重,柱状细胞基膜内褶及杯状细胞质突起,这两个富含线粒体的区域发生病变最为明显.最终,肠壁细胞解体从基膜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