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E7变异株重组质粒[pcDNA3.1-(by)E7]和E7标准株重组质粒【pcDNA3.1.(ys)-E7】,并将两种质粒分别皮下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于不同时间提取小鼠血清和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分别用ELISA法和MTT比色法检测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基因免疫后,ELISA法显示,HPVl6E7变异株和标准株均能诱导特异性抗E7抗体;MTTT比色法显示,E7标准株免疫组脾淋巴细胞在体外受到变异株E7蛋白的再次刺激后出现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变异株E7免疫组脾淋巴细胞经过同样处理后,出现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表明HPV16E7变异株能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而不能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HPVl6E7变异株无论在结构还是免疫原性上均与标准株有差异。由此推测,HPV16E7变异可能导致其逃逸机体自然感染或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用基因免疫方法研究E7变异株免疫原性也为其它不能或难以进行体外培养的病毒变异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铁还原菌降解石油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涵  孙珊珊  董浩  承磊  佘跃惠 《微生物学报》2020,60(6):1246-1258
铁还原菌是指能够利用细胞外Fe(III)作为末端电子受体,通过氧化有机物将Fe(III)还原为Fe(II)微生物的总称。铁还原作用广泛存在于土壤、河流、海洋、地表含水层以及高温高压的地下深部油藏。在厌氧或兼性厌氧条件下,Fe(III)还原耦合有机物的降解,对铁、碳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铁还原菌的多样性和铁还原作用机理,综述了铁还原菌在石油烃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还总结了铁还原菌在生物修复中的潜在作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与聚吡咯共培养后,在不同通电条件下形态学变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并进行鉴定。循环伏安法制备聚吡咯(polypyrrole,PPy)薄膜。选择第3~6代的hUC-MSC与PPy共培养,分别采用控制电压和控制电流的方法对细胞进行刺激,利用电镜及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不通电组作为阴性对照。结果电刺激对细胞贴附、形态有较大影响,不同形式的电刺激对细胞形态影响的比较类似。结论电刺激结合生物导电材料对细胞的贴附和形态可造成显著改变,可作为调控细胞生长的手段之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评价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BMSC);制作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按照实验分组分别将hBMSC、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hyaluronic acid-poly-L-lysine,HA-PLL)、hBMSC-HA-PLL复合物注入损伤区域,单纯损伤组作为对照。术后按照不同时间点评价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8周后杀死大鼠,观察不同移植组体内轴突和血管生长的情况,对不同细胞、材料及复合物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hBMSC移植组和hBMSC-HA-PLL移植组的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显著好于单纯损伤及HA-PLL移植组。电镜结果证实复合物移植组可显著促进轴突和血管生长,新生的轴突和血管结构较为完整。结论 hBMSC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将其与HA-PLL相结合,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其机制可能包括材料框架作用和hBMSC在体内对大鼠神经细胞的营养作用以及促进微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的情况,寻找替抗产品。方法 使用MRS培养基分离酸菜中的乳酸菌菌株,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发酵培养,研究其无菌发酵上清液对酶的敏感性、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其抑菌谱。结果 分离得到了1株优势乳酸菌YWH-4,经过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YWH-4发酵上清液对胃蛋白酶具有高敏感性,推测其发酵上清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细菌素。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100℃处理2 h后仍有较强抑菌活性;具有酸碱稳定性,在pH值3.0~5.0之间保持良好抑菌活性。结论 植物乳杆菌YWH-4所产细菌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氯丙醇酯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食品加工过程污染物,其水解产物氯丙醇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危害风险较大。采用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食用植物油和含脂食品中的氯丙醇酯[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简称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脂肪酸酯(简称2-MCPD酯)]进行检测。该方法准确度高(3-MCPD酯和2-MCPD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和96.5%)、灵敏度高(3-MCPD酯和2-MCPD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042 mg·kg-1和0.058 mg·kg-1)、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76批次监测样品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含量分别为0.042~4.865 mg·kg-1(平均值为0.773 mg·kg-1)和0.058~2.592 mg·kg-1(平均值为0.469 mg·kg-1)。经机构间的协同验证和英国FAPAS样的能力验证,2种氯丙醇酯在0.200~3.000 mg·kg-1范围内线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食品加工企业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建立了一种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 Ab),指同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m Ab已成功应用以诊疗各种疾病,尤其是癌症和免疫性疾病。近些年来,m Ab逐渐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针对急性和慢性病毒感染研发的抗病毒m Ab数量逐渐增长。m Ab的组合疗法可同时靶向病毒多个表位,从而克服病毒免疫逃逸的问题,多价m Ab的设计开发能够更加有效的作用于病毒。本文比较了不同m Ab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m Ab近期在抗病毒感染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m Ab作为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变异株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E7变异株重组质粒[pcDNA3.1-(by)E7]和E7标准株重组质粒[pcDNA3.1-(ys)-E7],并将两种质粒分别皮下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于不同时间提取小鼠血清和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分别用ELISA法和MTT比色法检测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基因免疫后,ELISA法显示,HPV16 E7变异株和标准株均能诱导特异性抗E7抗体;MTT比色法显示,E7标准株免疫组脾淋巴细胞在体外受到变异株E7蛋白的再次刺激后出现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变异株E7免疫组脾淋巴细胞经过同样处理后,出现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表明HPV16E7变异株能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而不能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HPV16 E7变异株无论在结构还是免疫原性上均与标准株有差异.由此推测,HPV16E7变异可能导致其逃逸机体自然感染或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用基因免疫方法研究E7变异株免疫原性也为其它不能或难以进行体外培养的病毒变异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笼养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指长比与社会等级、行为之间的关系,2016年1月,在江苏省苏州西山中科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猴场内筛选12只健康雌性食蟹猴,组建新的群体前测量实验个体的食指和无名指指长比率(指长比)。利用人为观察记录法和视频采集法记录群体进食顺序和个体行为,分析群体等级秩序和相应个体的行为表现。研究发现,在食蟹猴抑郁样(低头、蜷缩)、独处、运动、社交、自我护理、攻击等行为中,高、低指长比组的食蟹猴在抑郁样、独处、攻击行为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社会等级强度较高的食蟹猴个体具有较低的指长比比值,在社会活动中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具有较高指长比比值的食蟹猴个体在社会环境下更容易出现抑郁倾向。  相似文献   
10.
探究气候变化对天山森林植物潜在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其模拟预测有助于揭示中尺度下植物分布格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和反馈机制,对促进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有着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基于雪岭云杉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GIS工具及R软件估计其在基准气候(1970—2000年)及2050(2041—2060年)和2070(2061—2080年)时段基于RCPs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范围、空间格局变化及生态位分化。结果表明:(1)雪岭云杉在基准气候下的潜在分布与2019年秋季的NDVI植被覆盖变化基本保持一致,高适生分布区主要分布在东疆的哈密、巴里坤和伊吾,北疆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博格达山、北塔山和伊犁河谷,南疆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坡。另外,在阿尔泰山南坡、塔城、裕民、托里、西昆仑山和小帕米尔山地也有分布。(2)限制雪岭云杉潜在分布的关键因子为降水(最干月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和降水季节性)和温度(最干季平均温度、年均温、等温性和气温年较差)、土壤剖面有效含水量、土壤碳密度及海拔,其累计贡献率之和达到87.28%。(3)2050和2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