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从GenBank查询到的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EFE)基因序列中,只有AY438624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天然EfP-Ⅰ在N-端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根据该基因的5′与3′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获得一个完整的基因(GenBank,DQ418454)。序列分析证明,由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N-末端与天然EfP-Ⅰ的N-末端的氨基酸顺序完全相同。ScanProsite prediction programs分析显示,该基因与AY438624相似性极高,二者均属于胰蛋白酶家族;不同的是,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含有N-糖苷键的结构域,所以DQ418454是EfP-Ⅰ中的一个新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Efp-Ⅰ,并进行了转化、诱导和表达。Western blotting证明,表达产物同时具有MBP和EfP-Ⅰ的抗原特异性,是MBP和EfP-Ⅰ的融合蛋白(MBP-EfP-Ⅰ)。经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MBP-EfP-Ⅰ,在酪蛋白平板和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出明显的纤溶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2.
参照相邻格子法对三峡水库中段(重庆市涪陵—奉节段消落带)地上植被进行调查,并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χ~2检验等手段对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的生态学特性、进而推测植被群落的演替趋势,以期为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或参考建议。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发现共有优势植物57种、隶属22科44属,其中狗牙根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占绝对竞争优势。(2)在105个种对中,生态位相似比(Cih)≥0.50的种对有4个,生态位重叠值(Lih)≥0.50的种对有7个,种间相似性较小、竞争关系较弱。(3)χ~2检验结果显示,优势植物种间正负联结比为1.33,正联结优势不明显;而Pearson与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种间正负联结比分别为0.54、0.75,负联结占优势。三种检验方式均表明,优势植物种间联结性较弱、稳定性相对较差、独立性相对较强。(4)种间联结系数(AC)≥0.60的种对数为7种,共同出现百分率(PC)≥0.7的种对数仅为1种。种间总体正联结性不强,物种趋于独...  相似文献   
123.
利用不同浓度的苦楝树皮和叶、隆缘桉叶和乌桕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菟丝子及其宿主大豆幼苗进行处理,15d后评价三种提取物对菟丝子和大豆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在低浓度时对菟丝子及其宿主大豆幼苗生长发育均无显著影响,在高浓度(0.25g/mL)下,桉树叶提取物对大豆和菟丝子的损伤程度分别达到了64%和70%,苦楝树皮提取物对菟丝子损伤程度为78%,但对大豆幼苗仅为7%。桉树叶和苦楝树皮提取物处理均导致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最高值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2.37倍和2.0倍;但对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不同,桉树叶提取物使大豆幼苗POD活性最大值为对照组的2.28倍,而苦楝树皮提取物处理则是CAT活性升高,最大值为对照组的1.58倍,提示桉树叶提取物对大豆较强的伤害作用与其较低的CA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利用MMTV-erbB-2转基因小鼠,探讨食物中大豆异黄酮对MMTV-erbB-2转基因小鼠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雌性MMTV-erbB-2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自鼠龄四周起喂养含有大豆异黄酮的豆饲料和对照组(喂养不含大豆异黄酮的普通饲料)。观察两组小鼠生长情况,观察各组小鼠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和潜伏期、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并通过HE染色观察其病理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各组小鼠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并分析其关系。结果:豆饲料干预组,普通饲料干预组小鼠乳腺肿瘤的发瘤率分别为36.7%,66.7%,豆饲料干预组小鼠乳腺肿瘤发瘤率与对照饲料干预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肿瘤多生长在第2-3对乳腺上,两组小鼠乳腺肿瘤最大平均直径及潜伏期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实验组小鼠乳腺肿瘤组织经HE染色后全部确定为乳腺癌组织。两实验组小鼠乳腺肿瘤组织中MMP-2和TIMP-2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TIMP-2在乳腺肿瘤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无相关性。MMP-2在豆饲料干预组,普通饲料干预组小鼠乳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3.9%,各实验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8);TIMP-2在豆饲料干预组,普通饲料干预组小鼠乳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3.3%,43.5%,各实验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异黄酮能抑制MMTV-erbB-2转基因小鼠乳腺肿瘤的发生,但其对小鼠乳腺肿瘤的作用与MMP-2及TIMP-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5.
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基础, 揭示不同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的影响有助于阐明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响应规律。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供试材料, 设充分灌溉(CK)、轻度水分胁迫(LD)、中度水分胁迫(MD)、重度水分胁迫(SD)4个水分处理, 研究了现蕾期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 紫花苜蓿的光饱和点降低, 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升高, 表明水分胁迫的加剧降低了紫花苜蓿对弱光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2)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μmol•m-2•s-1)、气孔导度(Gs, mmol•m-2•s-1)、和蒸腾速率(Tr, mmol•m-2•s-1)均呈下降趋势, LD的胞间CO2浓度(Ci, μmol•mol-1)下降, 气孔限制值(Ls)上升, 表明是由气孔因素所致, 而MD和SD则由非气孔因素所致。(3)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 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表明适度的水分胁迫会提高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6.
腺苷酸转运蛋白(ANT)是32kDa的线粒体内膜蛋白。ANT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能作为一个反向转运载体介导胞浆ADP和线粒体ATP的交换,另一方面,ANT能参与线粒体非特异性PTP的形成而调控细胞凋亡。现就ANT的结构、特性、功能以及ANT活性对细胞凋亡的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7.
栀子叶片生理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评价指标,研究自然降温过程中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叶片生理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随气温的降低, 栀子叶片的 LT50不断降低, 由秋季9月中旬的-4.99℃降到冬季最冷 1月中旬的-8.42℃,同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这些渗透调节物含量的适应性变化导致LT50的下降.栀子的抗寒性与气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8.
红树植物厦门老鼠簕(爵床科)的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学良  吕静 《广西植物》2008,28(3):292-294
重新检查了厦门老鼠簕的主模式和副模式标本后,发现原始文献对其鉴别特征"花……具两个苞片,无小苞片"描述有误,应改为"花……具两个小苞片,一个苞片"。基于标本室和野外观察,认为厦门老鼠簕在老鼠簕的正常变化范围之内,应归并到老鼠簕;不赞同把厦门老鼠簕降级为小花老鼠簕或毛鼠簕的变种的处理。报道了一个新异名Acanthusilici folius var.xiamenensis。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米库氯铵在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期的肌松残余作用,探讨其与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8例,ASAI-II级,随机分成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组(M组)和持续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C组),每组24例。采用4个成串刺激尺神经,通过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以监测TOFR值(T4/T1)。记录两组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脑电双频指数(BIS)、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及术后不良反应等。M组在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分别采集动脉血并检测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D1和D2)。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失血量、术毕体温、输液量以及D1和D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1与D2的差值D与输液量明显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425,P0.05);M组的临床时效、恢复指数、TOFR恢复到0.7的时间、TOFR从0.7恢复到0.9的时间和停药至拔管时间均明显小于C组(P0.05);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D1和D2)分别与临床指数、恢复指数、TOFR恢复到0.7的时间、TOFR从0.7恢复到0.9的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相关性不大(P0.05),M组肌松残余发生率相对低(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的围拔管期,米库氯铵的肌松恢复时间短于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残余作用相对较少,并与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口岸截获有害生物的数据分析可为进境农林产品检疫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对澳大利亚自2010至2015年输华农林产品及其入境口岸有害生物截获情况做综合分析。【结果】2010—2015年从澳大利亚输华农林产品货物中截获各类检疫性有害生物115种。其中,粮谷中以截获的杂草种类和截获频次最多,分别达到59种和31801批次;木材及木制品中以截获的蠹虫最多,达43种,共2456批次;从水果和种苗中截获病原菌6种,共79批次。另外,从入境旅客携带物中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9种,共66批次。【结论】澳大利亚输华农林产品可携带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自口岸传入的风险较高,相关部门应加强口岸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