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调血脂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对高脂大鼠的调血脂作用,将雄性SD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模型组(B组)、高剂量组(C组)和低剂量组(D组)。A组喂基础饲料,B组喂高脂饲料,C组喂高脂饲料的同时饲以大剂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D组喂高脂饲料的同时饲以小剂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给药1/d,3周后采血,测定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C组较B组各项血脂指标均有改善,各组间肝肾功能未见显性差异。初步研究表明,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对高脂大鼠具有调血脂的作用。本实验用药剂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乙酰肝素酶是切割哺乳动物细胞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硫酸乙酰肝素的内源性糖苷酶,是抗肿瘤转移的理想靶点。本就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结构特点、亚细胞定位、活性调控机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底物特异性和抑制剂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抗整合素β3胞外区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T-PCR的方法从人胶质瘤BT-325细胞中扩增人整合素β3胞外区,并克隆到载体pET-24a中构建表达载体.表达的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经变性、复性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提取脾脏总RNA,用RT-PCR技术扩增小鼠抗体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基因,经重叠PCR(SOE-PCR)将VH和VL连接成单链抗体(scFv)基因,并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电转化至大肠杆菌TGl,经辅助噬菌体M13KO7超感染,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通过淘选从该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识别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的噬菌体单链抗体.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库容为2.6×106的抗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的单链抗体库,初步筛选到了与人整合素β3胞外区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利用噬菌体肽库的新技术-体内噬菌体展示(n vivo phage display)。这项技术是在活的动物体内进行的肽库筛选。将肽库通过静脉注射到动物体内,因为血管分子内皮的异质性,噬菌体可以选择性地导向不同组织,这样就可以筛到与特定组织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展示肽。动物实验表明,前凋亡小肽和细胞毒素与导各肽偶联后 治疗效果。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一定有助于肿瘤等疾病的导向治疗和造影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对常用大肠杆菌表达宿主菌BL21(DE3)进行改良, 构建破菌时可自动降解宿主核酸的大肠杆菌表达宿主菌, 该菌株可望有助于解决因破菌时宿主菌染色体核酸释放给后续纯化重组蛋白工作带来的困难。将N端连有OmpA的信号肽的S. aureus nucleaseB(nucB)表达框整合至E. coli BL21(DE3)的lpxM位点, 改造后菌株(称为BLN)经诱导能表达nucB、并分泌至周质空间, 这样可使宿主核酸免受该酶“毒性”影响, 菌体裂解后, nucB释放,能自动降解宿主核酸。BLN菌体生长状态以及表达外源重组蛋白的能力与出发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抗噬菌体工程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污染常引起溶菌,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应用自发突变的原理成功地从溶菌液中筛选到抗噬菌体的工程菌株;在发酵罐中培养,该菌株生长行为和表达水平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7.
HPO结构与受体结合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生成素(HPO)是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在肝源细胞表面有其特异性受体。为了研究HPO结构与其受体结合功能的关系,构建并表达了HPO及其系列缺失体,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HPO及其系列缺失体与受体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在HPO的序列中可能有多个受体结合功能区,其N端的前10位氨基酸残基和C端的第11—20位氨基酸残基对于其受体结合能力是必需的,而C端前10位氨基酸残基对HPO与受体的结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HPO结构的完整性对于其受体结合功能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肿瘤血管在肿瘤形成、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为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提供营养,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旺盛,需要的营养成分较正常细胞多,因而肿瘤组织往往包含更丰富的血管(参见图1).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尿酸介导的基因回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回路对尿酸稳态的调控作用。方法:以耐辐射异常球菌R1基因组中转录抑制物基因hucR及其结合位点基因hucO为基础,化学合成具有转录抑制功能的基因mUTs及其结合位点的8串联结构hucO8,构建基因回路;转染HeLa细胞,通过检测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AP)的表达量来验证回路的作用原理和对尿酸的感应作用;在此基础上,用优化的黄曲霉菌尿酸氧化酶(Uox)基因smUox替换SEAP基因,转染HeLa细胞,通过检测转染前后培养基中尿酸浓度的变化,验证回路对尿酸的调节作用。结果:分别构建了优化的转录抑制物表达载体pcDNA3.1/V5-mUTs、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SEAP-hucO8、优化的黄曲霉菌Uox表达载体phucO8-smUox、pBudCE4.1-smUox,双向共表达载体pBudCE4.1-SEAP-mUTs、pBudCE4.1-mUTs-smUox;单独转染pBudCE4.1-SEAP-mUTs或共转染pSEAP-hucO8和pcDNA3.1/V5-mUTs,通过检测培养基中SEAP的表达量,证明双载体及单载体回路对尿酸的感应作用;用smUox替换SAEP基因后,通过检测转染48 h后培养基中尿酸含量的变化,证明双载体及单载体基因回路均具有一定的尿酸调节能力。结论:在细胞水平上,构建的双载体基因回路(phucO8-smUox、pcDNA3.1/V5-mUTs)和单载体基因回路(pBudCE4.1-mUTs-smUox)均可实现对尿酸的感应及调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增加mUTs与hucO8的摩尔比,可以改变回路对尿酸的调控范围及调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