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目的:探讨乳头瘤病毒定性检测( HPV- DNA)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HPV- DNA及TCT法检测1536例患者,对TCT阳性、HPV- DNA阳性病例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随着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率上升,而低危型HPV感染多见于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及其以下病变,HPV混合感染在各组间未见明显趋势.HPV-DNA检测与宫颈活检的符合率为66.78%.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组的感染率呈降低趋势,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组感染率亦呈下降趋势,而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组和鳞癌(SCC)组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TCT检测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66.67%,与HPV-DN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001,P>0.05).结论:HPV-DNA、TCT及宫颈活检三者检测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2.
一株洛菲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洛菲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洛菲不动杆菌B69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性,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B69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PCR扩增OXA、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测序确定耐药基因型别;粗提酶水解亚胺培南纸片试验检测酶活性。结果洛菲不动杆菌B69具有多重耐药性;PCR扩增IMP基因阳性,经测序为IMP-8;粗提酶水解亚胺培南。结论产IMP-8型金属β-内酰胺酶是洛菲不动杆菌B69对碳青霉烯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3.
研究不同剂量及不同白喉类毒素纯度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状况,用于指导疫苗的生产,提高疫苗的质量。以豚鼠为动物模型,采用迟发型超敏试验法,对原制白喉类毒素、精制白喉类毒素、纯化精制白喉类毒素、高纯度的精制白喉类毒素的剂量与超敏反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白喉类毒素剂量的大小与超敏反应成正相关,与纯度成负相关。剂量越大,超敏反应越强;纯度越高,超敏反应愈弱。  相似文献   
84.
X、Y精子分离纯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家明  朱化彬  王栋  张林波  郝海生  杜卫华 《遗传》2008,30(9):1115-1120
对检测分析分离精液中X、Y精子纯度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并将各种方法的原理、技术操作过程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如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提高方法的灵敏度、精确性, 降低检测时间, 单精子巢式PCR方法将可能成为一种低成本、常规化的检测手段, 在精子分离方法优化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推动其他单精子遗传检测技术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85.
趾间型足癣患者细菌菌种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趾间型足癣患者趾间和健康志愿者趾间细菌菌种分布特征。方法对37例经临床和真菌镜检确诊的趾间型足癣患者的趾间进行细菌培养,然后给予1%联苯苄唑霜1次/d外用治疗4周,在治疗后的第1、2、4周分别对趾间再进行细菌培养。3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健康志愿者趾间细菌培养葡萄球菌属占9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32.5%,未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趾间型足癣患者细菌培养葡萄球菌属占74.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7.9%,表皮葡萄球菌仅占2.3%,还分离到化脓性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经过4周的外用联苯苄唑霜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表皮葡萄球菌又成为优势菌(37.5%)。结论趾间型足癣患者趾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明显高,此乃足癣继发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因此积极治疗足癣对预防足癣合并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DNA酶Ⅰ(DNase Ⅰ)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的分布频率、与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283名体检者及260名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及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分析DNA酶I基因8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位点A2317G及4内含子56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HumDNI)的多态性.结果:AMI组和对照组共检测到3种A2317G基因型及10种HumDN1基因型,其中A2317和HumDN13是AMI及对照组中分布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但两组中A2317G、HumDN1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酶Ⅰ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塞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系统生态学方法,尤其是应用了Simpson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前后相隔10年为时间跨度,对小城镇发展典型地区浙江省绍兴县某镇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土地使用功能的改变,导致了以绿色植物为计数的Simpson指数增加近2倍,而以土壤微生物为参照的工业和居住用地的Simpson指数均高于农业用地,反映该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并出现了局部气候的恶化(表现为镇区内年平均气温上升,而年平均相对湿度下降)等不良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88.
干花豆中的三个异戊烯基黄烷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滇产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 Hemsl.)茎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及波谱分析,它们分别确定为羽扇豆醇(1)、8,8-dimethyl-2-phenyl-10-prenyl-2,3-dihydro-8H-pyrano[3,2-g]chroman-4-one(2)、7-羟基-6,8-二异戊烯基黄烷酮(3)、7-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烷酮(4)和齐墩果酸(5).  相似文献   
89.
Ca2+/H+ 反向转运体作为一类 Ca2+外向转运器,在植物的营养和信号转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克隆了水稻 Ca2+/H+ 反向转运体基因 OsCAX3 ,序列分析表明 OsCAX3 具有 11 个跨膜区,其中在第 6 和第 7 个跨膜区之间有一个 17 个氨基酸组成的酸性基序 (acid motif) ,功能互补实验证明 OsCAX3 具有转运 Ca2+ 的功能,并且其 N 端 26 个氨基酸序列对转运 Ca2+ 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RT-PCR 分析表明 OsCAX3 的表达受到外源 Ca2+ 的诱导 . 利用 PSORT prediction 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和利用 OsCAX3-GFP 融合蛋白瞬时表达分析证明, OsCAX3 定位于细胞质膜 . 以上结果表明, OsCAX3 是一种定位于细胞质膜上的 Ca2+/H+ 反向转运体 .  相似文献   
90.
黔产天胡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黔产天胡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活性,本文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从天胡荽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滤纸片法,探讨了其对多种细菌的抑制活性。通过研究,共鉴定了38个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89.99%以上,且发现其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本研究为对黔产天胡荽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