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GC-MS法分析比较不同炮制品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的差别。本实验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炮制类型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法对黔产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标准谱库检索分析计算,确定黔产莪术挥发油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并比较四者所含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显示,从4种饮片中共检测出78种化学成分,其中鲜品莪术挥发油中有58个化学成分,生切饮片挥发油中有53个化学成分,蒸制饮片挥发油中有52个化学成分,醋炙莪术挥发油中有51个化学成分。由此得出结论,4种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但是不同炮制法制备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的含量及其成分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将为黔产莪术加工炮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痰火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痰火草挥发油中分离出51个峰,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48%,主要成分为正十六烷酸(17.57%)、荜澄茄油烯醇(10.62%)、2-十五烷酮(8.50%)和1,1,10三甲基-2-羟基-6,9-环二氧萘烷(6.57%)等。痰火草挥发油对肿瘤细胞A549、PC-3、SGC-7901和Hep G2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SGC-7901和Hep G2的抑制活性较强,IC50值分别为35.01μg/m L和22.43μg/m L。痰火草挥发油含有多种抗癌成分,将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其化学成分,利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香青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4. 80%)、α-蒎烯(10. 56%)、δ-杜松烯(5. 84%)等;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E)-石竹烯(20. 71%)、α-葎草烯(8. 56%)、顺式-β-愈创木烯(7. 27%)等。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对肿瘤细胞A549、Hela、HepG2和HTC-116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结肠癌细胞株HTC-116的抑制活性较强,IC50值分别为48. 91和35. 52μg/m L。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含有多种抗癌成分,将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两种提取方法对辣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清洗法分别提取三个品种的辣木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数据进行分析,以DPPH自由基研究了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得到的非洲种、缅甸种和印度种辣木叶挥发油对应鉴定出了72、74、62种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9.63%、93.69%、95.97%,超声波提取法得到的辣木叶挥发油对应鉴定出了63、63、57种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97.20%、95.17%、98.28%。辣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特征值分别为:18.000、6.733、3.981、3.182、1.104,贡献率分别为:54.55%、20.40%、12.06%、9.64%、3.35%。两种方法得到的辣木叶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挥发油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索氏提取法得到的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_(50)值分别为0.35 mg/mL(非洲种)、0.26 mg/mL(缅甸种)、0.20 mg/mL(印度种);超声波提取法得到的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_(50)值分别为0.50 mg/mL(非洲种)、0.30 mg/mL(缅甸种)、0.30 mg/mL(印度种)。研究结果为辣木叶挥发油的不同品质鉴定,继续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珠兰花中成分种类及其功能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珠兰花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不同干燥方法获得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同时研究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除能力、抑制微生物生长为评价指标及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不同方法干燥后珠兰花挥发油抗氧化和抑菌作用、抑制酪氨酸酶作用。结果表明:2种干燥处理后珠兰花的挥发油共鉴定出62种化合物,鼓风加热干燥法鉴定出58种,阴干法鉴定出56种,共有物质52种,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珠兰花挥发油抗氧化活性鼓风加热干燥优于阴干,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性,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也是鼓风加热干燥方式较优,挥发油的功能性都具有浓度效应,也表明珠兰花具有美白产品研发价值。综合而言,珠兰花挥发油成分种类丰富,鼓风加热干燥处理后其挥发油萃取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孔垂华  黄寿山  胡飞 《生态学报》2001,21(4):584-587
胜红蓟挥发油对真菌、昆虫和植物均具有生物活性,对植物致病真菌和害虫的抑制活性尤其显著。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胜红蓟素不仅具有杀虫活性,而且引起昆虫拒食和延迟蜕皮。用GC/MS详细分析了胜红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了27个化合物,胜红蓟素及其衍生物,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黄皮果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皮果中提取挥发油 ,并用GC 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得到 92个化合物的峰 ,鉴定了 43个成分 ,占挥发油成分的 83 15 %以上。通过对黄皮果挥发油的分析 ,为对其及黄皮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胜红蓟挥发油对真菌,昆虫和植物均具有生物活性,对植物致病真菌和害虫的抑制活性尤其显著,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胜红蓟素不仅具有杀虫活性,而且引起昆虫拒食和延迟蜕皮。用GC/MS详细分析了胜红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了27个化合物,且红蓟素及其衍生物,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
运用气-质联用技术对云南产桔梗科植物拟心叶党参(Codonopsis cordifolioidea)的鲜根和干根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鉴定了其中六十三个成分,并探讨了其具有浓郁臭味的分子基础。采用八种菌株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仅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痢疾杆菌为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10.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汉中、贵州、福建、江西4个产地的吴茱萸和汉中产小花吴茱萸的果实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共鉴定出154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酯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陕西汉中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相对含量为75.05%,下同)、顺式-罗勒烯(8.10%)、β-香叶烯(6.14%)等;贵州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3种,其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67.04%)、β-香叶烯(9.66%)、顺式-罗勒烯(7.98%)等;福建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73.14%)、顺式-罗勒烯(8.41%)、β-香叶烯(3.82%)等;江西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主要种类有β-香叶烯(33.49%)、反式-罗勒烯(30.27%)、β-水芹烯(18.86%)、顺式-罗勒烯(5.23%)等;陕西汉中产小花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化学成分83种,未知成分3个,其主要成分为反式-罗勒烯(40.21%)、顺式-罗勒烯(8.99%)、β-香叶烯(6.74%)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吴茱萸及小花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
蒙椴树叶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蒙椴树叶挥发油进行提取,挥发油回收率约为0.6%(w);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了4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成分的80.35%以上。其中主要有己醇,己烯醇,贝壳杉烯和苯甲酸等  相似文献   

12.
黄花补血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花补血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70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82.12%。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2-硝基乙醇(59.63%)、正二十四烷(3.71%)、二苯胺(2.31%)、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79%)、正二十一烷(1.57%)、丙二醇(1.40%)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长梗黄精水溶性挥发物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出30个组分,经检索鉴定出17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5.297%,其主要成分为:1,2-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41.047%);并采用杯碟法和Alamar blue法检测该挥发油的抑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测得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酵母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细尖光萼苔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细尖光萼苔提取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鉴定了细尖光萼苔挥发性成分20种。  相似文献   

15.
仙人掌超微粉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仙人掌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经超微粉碎后的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Ker-Gaw.)Haw]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32个化学成分,占总成分的98.097%,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异丁基邻苯二甲酸酯(Isobutyl phthalate)27.492%,棕榈酸(Palmitic acid)16.716%,丁基邻苯二甲酸酯(Butyl phthalate)11.257%,薄荷脑(Menthol)6.722%,亚油酸(Linoleic acid)5.995%,壬醛(Nonanal)4.594%,乙醛(Hexanal)3.614%,十二酸(Dodecanic acid)3.244%。结论:通过对仙人掌超微粉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及相对含量测定,为综合利用仙人掌植物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纳智 《广西植物》2005,25(3):261-263
用GCMS联用技术首次研究了云南西双版纳白簕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一共分离出108个峰,确认了其中的81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50%,主要是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根、茎叶、花及果实中挥发油,使用GC-MS分析挥发油并鉴定其化学成分,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从根、茎叶、花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8、36、40和45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5.60%、98.03%、95.82%和95.36%。四个部位共鉴定出79个化学成分, 其中有相同化合物20种,主要成分为α-侧柏烯、α-蒎烯、β-月桂烯、β-蒎烯等。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收期栽培宽叶羌活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间(5、6、7、8和9月)栽培宽叶羌活药材中的挥发油,测定其含量;通过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间,栽培宽叶羌活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以8月份采收的药材挥发油含量最高;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有31种共有成分;对共有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香桧烯、α-蒎烯、莰烯、β-蒎烯、γ-萜品烯、乙酸龙脑酯、α-红没药醇等15种成分可作为挥发油季节变化的特征组分。不同季节采集的羌活生药材,其挥发油含量和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药用价值的微妙差异,可为羌活药材药理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巴戟天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巴戟天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巴戟天(Radix morindae offtcinalis)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4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L-龙脑(Bomeol L)29.28%,α-姜烯(Alpha—Zingiberene)4.88%,2-甲基-6-对甲基苯基-2-庚烯(Ar-Cureumene)4.49%,1-己醇(1-Hexanol)3.40%,β-倍半水芹烯(beta—sesquiphellandrene)3.34%,2-戊基呋喃(2-Amylfuran)3.32%,正壬醛(n—nonanal)2.17%,樟脑(L—camphor)2.07%,β-没药烯(bete—Bisabolene)2.06%。结论:34个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