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山羊基因组是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依据,对培育和改良山羊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山羊参考基因组的不断完善,在山羊起源、进化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本文详细综述了山羊基因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山羊基因组结构、山羊基因组图谱(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和比较图谱)、山羊高通量测序和山羊SNP芯片的开发及利用,以期为开展山羊基因组选择(genome selection, GS)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苦楝化学成分及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苦楝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采用正相、反相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12β,20(S)-dihydroxydammar-24-en-3-one(1),dammarendiol II 3-O-caffeate(2),24-methylenecycloartenone(3),meliavolin(4),3,20-diacetyl-11-methoxy-1-tigloylmeliacarpinin(5),methyl 3-formyl-2,4-dihydroxy-6-methyl benzoate(6),usnic acid(7),epi-catechin(8)。其中化合物1~3,6,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酶偶联、液闪接近测定等技术测试化合物2~5体外抗糖尿病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受试化合物2~5均未表现出GK、SIRT1体外激动活性和DPPIV抑制活性,但化合物2对人11β-HSD1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94.15 nmol/L)。  相似文献   
93.
不同遮光处理对猫须草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全光照、遮光50%、遮光75%、遮光90%等4种处理对猫须草植株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3种遮光处理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减少,叶片厚度及栅栏组织变薄,比叶鲜质量下降,植株分枝数减少,节间距、株高显著增加,植株根、茎、叶的生长量明显下降。从而表明,猫须草植株生长最适宜的光照条件为全光照。  相似文献   
94.
斜带石斑鱼黏膜免疫系统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斜带石斑鱼皮肤、眼角膜、鳃、前肠及后肠等黏膜相关免疫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组织切片的H E染色及透射电镜的观察 ,描述了黏膜组织的显微结构、主要免疫相关细胞在黏膜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各免疫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黏膜组织中存在杯状细胞、淋巴细胞、巨嗜细胞、单核细胞、嗜曙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 ,具有在黏膜局部独立完成免疫应答的细胞基础。另外 ,还观察到了皮肤表皮对异物的吞噬过程。本文还就黏膜免疫组织的非特异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以及黏膜免疫是否独立于系统免疫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
冠毒素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冠毒素是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能引起多种植物弥散性黄萎病细菌毒素,它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在胁迫反应中起作用的植物内源激素茉莉酸甲酯有显著的相似性。本文阐述了冠毒素在生物合成途径与遗传学研究及生物合成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
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温室盆栽和田间栽培条件下,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对曼地亚红豆杉‘Hicksii’(Taxus media‘Hicksii’)生长及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施用水平对曼地亚红豆杉‘Hicksii’盆栽苗和田间栽培苗的生长量、枝叶产量和紫杉醇含量有显著影响,影响效应从大至小依次为氮、磷、钾。根据生长综合指标确定最有利于曼地亚红豆杉幼苗生长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400、66和200mg·L^-1;最有利于紫杉醇积累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00、66和133mg·L^-1。此外,曼地亚红豆杉‘Hicksii’田间栽培苗的生长量、枝叶产量和紫杉醇含量显著高于盆栽苗。  相似文献   
97.
Smad2/3蛋白及其活化形式在人肾脏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mad2和Smad3蛋白及其活化形式P—Smad2、P—Smad3在人正常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20例人肾脏中Smad2、Smad3蛋白及P—Smad2、P-Smad3的表达和定位。结果Smad2、Smad3在肾小管、肾小球和集合小管中广泛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中远端小管曲部呈强阳性;P-Smad2、p-Smad3也在肾脏皮、髓质中广泛分布,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远端小管更多见。结论Smad2、Smad3在正常肾脏中有着活跃的功能。  相似文献   
98.
螺旋霉素(SP)与麦迪霉素(MD)均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并且结构非常相似。螺旋霉素含有3个组分,其结构差异表现在16元内酯环C3上的一个取代基的差异, SP I组分为羟基、SP II组分羟基乙酰化、SP III组分羟基丙酰化; 麦迪霉素是以麦迪霉素A1为主要组分的多组分抗生素, 麦迪霉素16元内酯环C3上连接的均为丙酰化羟基。已知这类抗生素16元内酯环C3羟基酰化是由一种称为3-O-酰基转移酶的蛋白催化完成。本研究将螺旋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 F21中的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用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ATCC 21454中的麦迪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原位替换后, 发现所产生的螺旋霉素仍然含有3个组分, 并且螺旋霉素III组分也不是主要组分, 说明麦迪霉素3-O-酰基转移酶在螺旋霉素产生菌—S. spiramyceticus F21中不具有16元内酯环C3羟基丙酰化特异性以及酰化高效性, 也提示其在麦迪霉素产生菌中的丙酰化特异性和高效性可能与该菌株(种)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
菊叶薯蓣的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野生的薯蓣皂甙类植物由于盲目采集已日渐枯绝,甚至面临绝种的危险。原产于墨西哥的菊叶薯蓣不仅产量高、含薯蓣皂甙也高,因此在我国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本文的工作是对菊叶薯蓣的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了诱导芽和诱导根的优化培养基与培养条件,建立了无性快速繁殖培养系,获得了完整的培养植株并移栽成功。  相似文献   
100.
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抗体库对不同血清处理U251细胞吸附的抗体进行差异筛选,筛选获得血清饥饿细胞吸附的阳性噬菌体克隆96个和血清饥饿后恢复血清培养细胞吸附的阳性噬菌体克隆82个。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应答反应差异较大的抗体2个,即血清饥饿培养细胞特异反应的抗体1个(11号抗体)和血清饥饿后恢复血清培养细胞特异反应的抗体1个(2号抗体),其中2号抗体在恢复血清培养细胞中的应答反应强于血清饥饿培养细胞,是一个血清应答基因蛋白特异抗体,且在血清饥饿后恢复血清培养不同时间的U251细胞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反应。该研究为寻找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因子奠定了基础,同时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