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人类病毒研究所所长 Robert Gallo今年 5月公布了他们将在近两年内在巴尔的摩和乌干达两地试验新型艾滋病疫苗的计划 .这种疫苗是由人类病毒所疫苗组主任 George Lewis及其同事David Hone研制的 .与其它抗 HIV疫苗不同 ,新型疫苗可口服 ,并采用沙门氏菌作为 HIV基因的载体 .当非致病的沙门氏菌携带 HIV gag蛋白及其他病毒蛋白片段编码基因 (这些基因最初曾被牛津大学的 An-drew Me Michael制作裸 DNA疫苗 )进入人体细胞后 ,缺陷型沙门氏菌的细胞壁破裂并释放病毒 DNA,宿主细胞将其转录、翻译为 HIV蛋白 ,从…  相似文献   
32.
To observe the binding of plasmid DNA to non-nuclear DNA binding proteins in sar-coplasmic reticulum (SR) and the effects of this binding on SR function, sarcoplasmic reticulum proteins in rat skeletal muscle were isolated by differential centrifuge and sucrose density-gradient centrifu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two sequence-independent DNA binding proteins in SR proteins,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which are 83 and 58 ku, respectively. Ca2 uptake and release of SR were remarkably promoted by the binding of plasmid DNA to DNA binding proteins in SR, the mechanism is probably through increasing of Ca2 -ATPase activity in SR and changing of character of Ca2 release channel ryanodine receptors induced by the binding.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exist DNA binding proteins in SR and its binding to DNA may affect Ca2 transport of SR.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生肌素在染色质重建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生肌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2C12肌细胞 ,细胞核经微球菌核酸酶消化后 ,提取DNA进行SDS PAGE分析 .生肌素转染的细胞 ,其核小体 (染色质 )在Mg2 + 溶液中的溶解性明显增加 ,提示染色质组蛋白乙酰化程度提高 .组蛋白经TAU SDS(2 D)双相凝胶电泳分析 ,发现在转染生肌素真核表达载体 2 4h后 ,组蛋白H4的乙酰化修饰程度最高 .采用抗乙酰化组蛋白H3和H4抗体进行的Western印迹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乙酰化的发生 .上述变化与染色质的活跃程度相关 .RT PCR结果显示 ,生肌素的靶基因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nAChR)α亚基和肌酸激酶 (MCK)基因在转染后表达水平提高 .结果提示 ,强制性表达外源性生肌素可引起肌细胞核染色质重建 ,进而激活靶基因  相似文献   
34.
21号染色体是人类染色体中最小的常染色体,由日本等13个国家的研究单位组成的国际基因组已完成了21号染色体的DNA序列分析,其99.7%的序列已被测定。21号染色体长臂(21q)DNA,由33546361bp组成,其中只剩下3个小的克隆裂隙和7个序列裂隙(约100kb)尚未确定,在21q,q的近着丝粒处有21q远,近区域存在很多重复序列。21号染色体有39个断裂点,原因是由于21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发生相互易位、21号染色体内重排或受到辐射所致。人类21号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与小鼠16、17及10号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互为同质异构基因,显示了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异性和保守性,21号染色体基因密度较小,含有127个已知基因,98个预报基因和59个假基因,21号染色体与Down′s综合征,某些单基因遗传紊乱,某些复杂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家族性复合高血脂症)、实体瘤及白血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5.
锌指蛋白对肌肉发育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培源  贾弘 《生命的化学》2001,21(6):497-499
骨骼肌已经成为研究发育的很多基本原理的一个理想模型。对肌肉发育机制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细胞决定、细胞分化、形态发生以及生长和分化的拮抗作用等生命现象的认识。在骨骼肌的发育过程中 ,从中胚层的肌肉祖先细胞产生成肌细胞以及从成肌细胞分化成多核肌细胞的每一步骤都是由转录因子来调节的。锌指蛋白 (zincfingerprotein)是8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类DNA结合蛋白 ,在真核生物中 ,锌指蛋白可能是最大的一类DNA结合蛋白 ,并且由锌指蛋白调控基因表达是发育和其他过程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最近的几年中 ,发现某些…  相似文献   
36.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表达调控受神经电活动影响,电刺激引起肌细胞膜去极化可抑制nAChR的表达.以往的研究表明,Ca2+和PKC以及生肌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哪种PKC亚型参与此过程,PKC激活对特异转录因子生肌素浆核转位有何影响?为探讨PKC在去极化-nAChR转录偶联中的作用,构建了含nAChRγ亚基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EGFP-γ,将其分别与4种cPKC(PKCα、PKCβⅠ、PKCβⅡ、PKCγ)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C2C12肌细胞.结果发现PKCβⅠ、PKCβⅡ对nAChRγ启动子驱动的GFP报告基因表达没有影响(P>0.05),PKCγ对报告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P<0.05),PKCα则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采用4种cPKC真核表达载体与GFP-生肌素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FP-myog)共转染C2C12肌细胞,观察了不同亚型PKC表达对生肌素浆至核转位的影响,发现只有强制性表达外源性PKCα可明显抑制生肌素向核中转位,而PKCβⅠ、PKCβⅡ及PKCγ对生肌素浆核转位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提示,PKCα通过抑制生肌素转位是阻遏nAChR基因表达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7.
原代培养鸡胚肌细胞瞬时转染结合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水平测试表明:鸡AChRγ-亚基基因缺失近起始点一对E盒(CANNTG)的-204/-50片段与含E盒的-204/+36片段一样,均可独立激活tk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证明了该片段的增强子样作用,利用鸡胚肌肉核抽提物与-204/-50片段进行胶阻滞分析,检出了明显的迁移位移条带的发生;迁移条带不仅可被未标记的-204/-50片段消除,而且还可被含M-CAT盒(CATTCCT)的23bp寡核苷酸竞争阻断,说明胶阻滞分析中出现的迁移条带系由核内因子特异结合-204/-50片段中的M-CAT序列所致,上述结果证明,M-CAT盒对鸡AChRγ-亚基基因-204/-50片段的转录激活功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38.
鸡骨骼肌发育过程生肌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yoD家族生肌因子MyoD、生肌素(myogenin)、myf-5和myf-6/herculin对脊椎动物肌细胞分化和骨骼肌系统的发育成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生肌素的作用尤为突出,是肌细胞终末分化的关键因素。采用Northern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鸡胚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生肌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动力学,发现在胚胎发育第9d已有鸡肢体骨骼肌生肌素mRNA表达,第13d达到高峰,第15d开始下降,第18d至出生后两周几无可检测的mRNA;而生肌素蛋白则在胚胎发育第13d方可被检测到,第15~18d达到高峰,至出生后两周仍维持在一定水平,表明生肌素的表达存在翻译和翻译后水平的调控。利用鸡生肌素基因上游-223/+40调控片段为探针对发育不同时期的鸡肌肉组织细胞核抽提物进行South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一种约35kD的核内蛋白与探针有较强结合,结合活性第9d时出现,至第18d达到峰值,出生后两周时降至难检测水平;另外有一种约11kD的核内蛋白的DNA结合活性恰好在转录活性下降的第15~18d发生,按此情况两种核因子可能对生肌素的转录激活分别起正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9.
真核转录因子TFⅡD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转录因子 TFⅡD 结构与功能,论述了 RNA 聚合酶Ⅱ是如何从一个特异基因的转录起始点起动转录的.转录因子 TFⅡD 是一种序列特异的 DNA 结合蛋白因子,它首先与含 TATA 的启动子形成前起始复合物,后者指导 RNA 聚合酶Ⅱ和其它基本转录因子最终组装成转录起始复合物.很多转录激活因子均通过与 TFⅡD 相互作用,控制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组装或影响其稳定性,调节基因转录.因此,TFⅡD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基本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40.
POU蛋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U蛋白是一组DNA特异的转录调节因子,属同源异形序列超家族.发育过程中,POU蛋白编码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时空性表达决定神经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