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将改良的实时TaqMan荧光定量RT-PCR技术应用于口蹄疫病毒感染体内和体外的定量检测以及其3D基因转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对样品中口蹄疫病毒基因组RN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l0个基因拷贝,可同时检测病毒正负链复制水平且重复性较好,所测口蹄疫病毒3D基因转录水平可高达6.9×104拷贝/μL;与实时SYBRGreenⅠ染料RT-PCR技术比较,改良的实时TagMan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灵敏度高6.7倍。以上结果证实,改良的实时TaqMan荧光定量RT-PCR技术在病毒检测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方面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42.
鲂属鱼类形态度量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鲂属(Megalobrama)鱼类是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中一群分布广的较大型经济鱼类1,有的种已作为淡水养殖对象,如着名的武昌鱼.多年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广泛的移殖和人工繁殖等诸多因素,鲂属鱼类的种质资源正受到衰退和混杂的威胁2.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标本馆收藏的标本为基础,对鲂属鱼类的广东妨、厚颌鲂、鲂、团头鲂和鳊的标本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希望对鲂属鱼类的种间差异、物种鉴定特征、物种分化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为鲂属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3.
水足迹是一种全面核算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真实占用的综合指标,将人类消费终端与水资源的利用密切联系.水足迹理论的研究为水安全战略提供了重要基础,愈发成为水资源科学管理领域的研究的热点.重点从水足迹的应用范围研究(全球、区域、流域以及产品层面)、水足迹驱动力分析及水足迹可持续性评价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水足迹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总结现...  相似文献   
244.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用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蛹期特异表达基因Br-Z2/3 dsRNA合成的体外原核表达系统,研究RNAi抑制Br-Z2/3基因对小菜蛾Br-Z2/3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及化蛹的影响.[方法]构建小菜蛾L4440-Br-Z2/3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  相似文献   
245.
为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基因在玉米抗逆反应中的作用,研究选用2个抗旱性有明显差别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二维凝胶电泳(2-DE)耦联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法,对ZmSOD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干旱敏感品种‘登海605’(DH605)和抗旱品种‘蠡玉35’(LY35)玉米叶片中分别成功克隆出ZmSOD1ZmSOD2基因。DH605中ZmSOD1开放阅读框(ORF)全长456 bp,编码151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等电点为5.76,分子量为15.05 kD。LY35中ZmSOD2ORF全长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等电点为5.65,分子量为15.11 kD;ZmSOD1和ZmSOD2是亲水性稳定蛋白,都含有Cu/Zn-SOD结构域,蛋白序列N端无信号肽及无跨膜结构域。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玉米ZmSOD和谷子Cu/Zn-SOD2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高达96.05%。(2)在干旱条件下,ZmSOD1在DH605中转录水平明显降低,LY35中ZmSOD2转录水平显著升高;2-DE耦联的质谱分析显示:ZmSOD1在DH605中表达量明显降低,LY35中ZmSOD2表达量无显著性变化,却检测到Mn-SOD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3)相关分析显示,干旱条件下,DH605叶片中ZmSOD1转录水平和其蛋白丰度及SOD酶活性呈极显著性正相关,LY35叶片中ZmSOD2转录水平与SOD酶活性呈显著性正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SOD基因在调节玉米抗性以及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6.
【目的】种子是植物微生物群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但种子携带的微生物群落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以水稻种子为模型,定量分析种子的细菌含量、测定种子的细菌群落结构、探究地域与品种对细菌含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和鉴定水稻种子的核心菌群。【方法】选取18个水稻品种,每个品种分别来自中国海南和天津2个地域,共36组样本。每组样本包含5或10个DNA样本,每个DNA样本由3粒种子提取的总DNA构成。使用细菌特异性16S rDNA介导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种子的细菌含量,并分析影响因素;使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测定种子的细菌群落结构,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影响因素和核心菌群。【结果】本研究测定了1 080粒水稻种子的细菌含量,发现经过表面除菌的水稻种子内部存在共栖细菌,平均每克种子的细菌含量为1.53×106。水稻品种对种子的细菌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地域无影响。测定180个扩增子文库的细菌群落结构,发现水稻种子的菌群与水稻植株有相似之处,均以变形菌门为主要的细菌门类;地域对水稻种子的细菌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不同地域的水稻种子在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PCoA)中有明显分离;而粳稻和籼稻之间无显著差异。还发现水稻种子存在核心菌群,且相对丰度高达总菌群的85.56%。【结论】本研究系统地揭示了水稻种子的细菌含量、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为利用种传微生物促进水稻健康提供了数据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47.
为了研究干扰素刺激基因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1,IFIT1)在蓝舌病病毒1型(Bluetongue virus serotype 1,BTV1)感染复制过程中的作用,首先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到BTV1感染绵羊睾丸细胞后IFI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羊IFIT1基因,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其克隆到质粒载体pcDNA3.1/(+)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OV-IFIT1,将其转染BHK-21细胞,观察到IFIT1基因在细胞内的成功表达,然后利用BTV1感染质粒pcDNA3.1-OV-IFIT1转染的细胞,从病毒的mRNA转录、蛋白表达和病毒滴度的变化评价IFIT1对BTV1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IFIT1在细胞中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BTV1复制,相反,敲低IFIT1的表达可促进BTV1的复制。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1在BTV1感染复制过程中的作用,这将有助于揭示BTV1和宿主细胞IFIT1的相互作用机制,同时也为抗病毒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24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生理代谢的副产物,机体中有多个ROS来源,异常水平的ROS会破坏抗氧化系统并产生氧化应激现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可能是认知老化和诱发AD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机体中氧化应激的来源,并分析了氧化应激对自噬功能、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Aβ)、Tau蛋白、突触功能障碍以及风险基因ApoE ε4的影响,探讨了针对氧化损伤的干预措施,为AD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潜在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9.
250.
复合微生物菌剂是一类有效的生物防治剂,在农业和水产养殖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标苗为试验对象,共分为4个组别,组1投喂无微生物菌剂添加的饲料作为对照组,组2、组3和组4为试验组,投喂有复合微生物菌剂添加的饲料,其中微生物菌剂分别占饲料质量的1. 0%、1. 5%和2. 0%。每个组进行33 d的养殖,测定养殖期间对虾生长性能、养殖水池底泥和水质相关性质,探讨微生物菌剂对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前对照组与3个试验组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 0. 050),试验后各试验组的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 0. 050),其中组4体重达(0. 60±0. 03) g,表明微生物菌剂的使用促进了对虾标苗的生长;水体弧菌个数在试验不同时间之间有显著差异(P=0. 000),对照组呈上升趋势,第30天时未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对照组弧菌数目最高,表明微生物菌剂能控制水体有害菌的生长;水体中的溶解氧(DO)含量在养殖不同时间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F=191. 959,P=0. 000),NH4-N、NO2-N和NO3-N的含量均是如此,F值分别为250. 633、659. 806和1 937. 649,P值均为0. 000,从养殖第10天开始,试验组D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NH4-N、NO2-N和NO3-N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对虾有明显地促生长作用,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