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31.
肌源干细胞可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证实肌肉中至少存在两种干细胞:肌卫星细胞和肌源干细胞。肌源干细胞被认为是卫星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更好的细胞生存能力和更宽的分化能力。肌源干细胞不仅能够分化成血、肌肉、脂肪、骨、软骨、内皮等中胚层细胞,而且也能打破胚层限制分化成外胚层和内胚层细胞。文章对肌源干细胞的分离纯化、鉴定、可塑性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家蚕品种间对浓核病毒(镇江株)具有不同的感染性,为了进一步探明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本文运用蛋白质电泳和质谱技术比较分析了两个对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感性和抗性的近等基因系家蚕品种JS和NIL的血液和围食膜组织蛋白.结果表明:这两个家蚕品种的血液和围食膜组织蛋白组成差异很小.在血液组织蛋白中发现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家蚕品种JS血液中有两个差异蛋白,可能分别为酪蛋白激酶和新型组织蛋白;在NIL血液组织中发现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两个可能分别为线粒体延伸因子和类丝氨酸蛋白酶,另外1个的含量极显著高于JS,为血淋巴蛋白.在围食膜蛋白中共发现4个差异蛋白点,其中JS围食膜中有1个差异蛋白可能为新型组织蛋白;其余3个蛋白点在含量上相互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根据组织差异蛋白的功能初步推测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感性差异与血液蛋白差异无显著相关,与围食膜蛋白差异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构建HLA-A*0203重链胞外域羧基端融合生物素化酶BirA底物肽(BSP)的融合蛋白(HLA-A*0203-BSP)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以RT-PCR方法从HLA-A2+ 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克隆HLA-A*0203重链基因的cDNA并测序鉴定,然后以PCR方法构建HLA-A*0203-BSP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并以免疫印迹鉴定。结果:DNA测序显示,从3名HLA-A2+ 供者PBMC中克隆的cDNA中,只有从供者2获得编码HLA-A*0203重链基因的cDNA。将编码重链胞外域1-276的序列和编码BSP的序列融合,构建HLA-A*0203-BS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经测序验证。该融合蛋白在BL21(ED3)中获得高效表达,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4 kD,与理论大小一致。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完全存在于包涵体中。结论:成功克隆HLA-A*0203重链基因的cDNA,构建HLA-A*0203-BS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为制备HLA-A*0203四聚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4.
文章介绍了作为植物逆转座子引物开发前提序列的逆转座子序列获得的几种方法:(1)通过同源克隆法获取逆转座子的基因序列以设计逆转座子基因序列特异引物;(2)通过筛选文库、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搜寻核酸数据库、大片段重叠群测序分离全长逆转座子序列以开发逆转座子长末端重复(long terminal repeat,LTR)引物;以及利用(3)磁珠富集、(4)抑制PCR和(5)SiteFinding PCR等方法直接获得逆转座子的LTR序列以开发逆转座子LTR引物。  相似文献   
35.
棘胸蛙求偶鸣声与温度有关但与体大小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鸣声被认为是鉴别蛙类物种最有效的特征之一,但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和身体大小与雄性棘胸蛙鸣声特征的关系,在人工仿生态养殖条件下测量环境温度和体温以及蛙体的大小(体重、体长),并通过个体定位,录制繁殖期中雄性棘胸蛙的求偶鸣声,分析鸣叫参数。结果表明,棘胸蛙雄性鸣声特征测量参数与体重、体长无相关性,而鸣声特征中的鸣叫时长、音节时长与环境温度、水温、体温、泄殖腔温度存在负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在开展棘胸蛙鸣声学研究时应注意温度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组织学与胚胎学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胚胎学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微细结构以及人体发育过程和机理,为病理学、妇产科学及生殖工程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条件及资源限制,示教内容多为平面、静止的图片,学生常感抽象和难以理解。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研室应用Dreanweaver、Frongpage、Flash等软件制作了“组织胚胎学本科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组织胚胎学的理论全课程CAI课件、实验课组织切片显微镜图、组织切片制作及胚胎发生过程录像、先天畸形标本图片等教学内容丰富、动静并茂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37.
亚欧美栗疫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1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主带明显、重复性好的 9个引物 ,对来自不同地域和寄主的 7个群体的 14 2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 RAPD分析。 9个引物共扩增出条带 12 4条 ,其中多态性条带 111条 ,多态性比率为 89.5 2 %。利用 Popgen3.2软件对供试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 UPGMA聚类。结果表明 ,中国地区 4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 ,与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较小 ;美国和意大利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大 ,且它们与日本群体间的相似性大于与中国群体间的相似性。病原菌群体的遗传变异率为 0 .2 35 1,其中在地区水平上 ,82 .34%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 ,17.6 6 %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 ,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 2 .3311;而在寄主水平上 ,则 79.4 2 %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 ,2 0 .5 8%由群体间的差异引起 ,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 1.92 97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蔬菜单株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蔬菜单株高产栽培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在黄瓜单株高产无土栽培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该领域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王家元  覃学武  黄万景 《蛇志》2001,13(2):13-13
降纤酶 ( Defibrase)用于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如脑血栓、急性心肌梗死等 )的报道较多 ,但应用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肺心病 )的报道较少。我院自 1 998年以来 ,对常规治疗无效的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 32例患者 ,应用降纤酶治疗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中 ,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 2 8~ 81岁 ,平均 63岁。原发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2 4例 ,支气管哮喘 6例 ,支气管扩张症 2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肺瘀血和肺水肿症状 (呼吸困难、咳痰、紫绀、肺部湿性罗音等 ) ,并有体循环瘀血征 (少尿、颈静脉怒…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检查在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8例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的裸眼眼震、视频眼震,结合查体、已有的或者后续的双温试验、听力学检查以及影像学等临床资料,评估视频眼震检查的应用对前庭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主诉持续头昏沉感患者10例、飘飘感23例;低头、抬头、坐起、躺下、翻身等头部位置改变时不穏感50例;或者上述动作引起瞬间旋转感35例。以上患者均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和位置试验,裸眼下观察到眼震的患者有19例(19/118,16.1%),均得到临床诊断;视频下记录到眼震67例(67/118,56.8%),其中60例(60/118,50.8%)得出临床诊断。两种方法的眼震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眼震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裸眼下观察。结论:视频眼震检查所采用的眼罩有暗室诱发的效果,方便快捷,较裸眼观察,可显著地增加以下几种主诉非典型(转头时飘飘感,低头、抬头、坐起、躺下、翻身等头部位置改变时不穏感或者瞬间旋转感)眩晕患者眼震的临床诱发率,提供进一步的诊查方向,提高临床上对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