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观察几种细胞外核苷如ATP、urIP和四磷酸脲腺苷(Up4A)在胃纵行平滑肌(Ⅲ)和胃环行平滑肌(CM)中引起不同的反应,P2X和P2Y受体拮抗剂以及环氧合酶抑制剂五磷酸二肌苷(11'5I)、苏拉明(suramin)和吲哚美辛对№A在删和CM中引起的收缩的影响。方法:取大鼠全胃,分离LM和CM,使用organbath系统测量平滑肌收缩。结果:Up4A可以在I_aM和CM中引起与ATP和U1P类似的收缩;IP5I对LM和CM中由Up4A引起的收缩并无影响;但suramin和吲哚美辛则能在CaM中显著抑制由Up4A引起的收缩,而LM中无此现象。结论:两种胃平滑肌对核苷类药物及其抑制剂的反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2.
工业生产益生菌微囊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的微囊技术因其能显著提高益生菌的在胃肠道中的存活率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从益生菌微囊技术中所使用的包埋材料出发,深入论述了能应用于生产的微囊技术,并引出生产不同益生菌产品的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3.
目的对300例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患者随机使用甲硝唑(100例)、乳杆菌活菌制剂定君生(100例)及甲硝唑联合定君生(100例),观察乳杆菌在阴道内定植情况及用药前后阴道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提取300例BV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的阴道微生物总基因组DNA,以德氏乳杆菌16SrDN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患者用药后德氏乳杆菌在阴道内的定植情况。以细菌16SrRNAV3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对所得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用药对微生态变化的影响状况。结果甲硝唑治疗组用药前后均没有德氏乳杆菌检出;定君生治疗组用药后德氏乳杆菌检出率为54%;甲硝唑联合定君生治疗组用药后德氏乳杆菌检出率为76%。甲硝唑治疗组用药后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微生物群结构失衡;定君生治疗组用药后微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微生物群结构无显著差异;甲硝唑联合定君生治疗组用药后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但较前两组有所增加,微生物群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硝唑显著降低BV患者阴道微生物多样性,引起微生态失衡;定君生对BV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明显小于甲硝唑;定君生的使用有利于甲硝唑f预后阴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微生态平衡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4.
运用网袋法,在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米槠天然林内,将米槠根系按直径大小分成0~1、1~2和2~4 mm 3个级别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在为期2年(720 d)的分解试验过程中,网袋内所有米槠根系的分解速率均呈现前期较快、后期较慢的变化特征,主要是可萃取物的淋溶损失使根系的前期分解较快,而酸不溶性物质浓度的上升抑制了其后期分解.根系分解1年(360 d)后,不同径级根系的分解速率由其初始可萃取物和N浓度控制;而分解2年(720 d)后,其根系底物中初始C/N、初始酸不溶物质与N、P浓度共同决定分解速率.在分解过程中,米槠3个径级根系都表现为N浓度不断上升、P浓度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N的释放呈现富集-释放格局,而P则为直接释放.  相似文献   
145.
对一个中国汉族Gilbert综合征遗传家系致病基因突变位点进行鉴定,以期了解该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首先提取先证者基因组DNA,PCR扩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的5个外显子,以琼脂糖电泳鉴定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鉴定。基因扫描显示,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的UGT1A1基因在第1和第5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而 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域和内含子/外显子剪接边界位点序列未检测到突变。进一步对其他家系成员该基因的相应位点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显示他们在第1和第5外显子也存在杂合突变,其中还有两个成员在启动子区域检测到(TA)插入突变。对家系成员未抗凝新鲜血液进行生化检测证实了基因突变分析的结果。综合以上结果发现该家系三种突变并存,致病因素为第1和/或第5外显子突变,为显性遗传,两种突变位点纯合导致先证者出现严重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该家系因此成为Gilbert综合征突变位点及其致病机理研究的一个典型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146.
将乙肝病毒融合表面抗原基因SA-28的单倍体酵母工程菌Y19/YFD158和与其不同接合型的单倍体酵母菌Y95接合,筛选到二倍体酵母工程菌Y95xY19/YFD158。对两种工程菌的研究表明:二倍体工程菌发酵密度为单倍体工程菌的3倍;表达质粒在二倍体酵母中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单倍体工程菌;二倍体工程菌对融合抗原的表达量为单倍体的3倍以上;表达质粒在二倍体细胞中的平均拷贝数略低于单倍体工程菌。  相似文献   
147.
对曲江县养牛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8.
149.
带有PreS的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带有PreS区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有望成为新一代更高效的乙肝疫苗。利用毕赤属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表达了带有PreS区免疫决定簇的理组乙肝表面抗原S1S、SS1和S2S。对表达产物的性质鉴定表明,产物可以形成2具有相应的S、PreS1或PreS2抗原性的颗粒,表达水平高于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50.
双色FISH和DNA纤维FISH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构建了含毛细胞白血病相关的结构性倒位inv (5) (p13.1q13.3)的细胞系后,为了确定该新建细胞系在建株过程中其倒位断裂点关键区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以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的cCI5-216 和cCI5-267黏粒DNA为探针,进行染色体中期、间期和DNA纤维3种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建细胞系的3种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均与该细胞系的原代细胞的完全相同,证实了该细胞系倒位断裂点关键区的遗传物质结构未发生改变。该细胞系是揭示毛细胞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理的重要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