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治疗PD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ALG/PLL)方法制备了包裹转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大鼠在肌细胞微囊。在在体外,微囊内的细胞能长时间存活及生长,并能产生TH蛋白。将这种微囊移植于正常猴的纹状体,1个月后仍能在微囊内观察到活细胞,而且移植处凶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在此基础上,将这种微囊移植于患帕金森病(PD)的模型猴的纹状体,初步观察到的其病理性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尹延青  戴平 《生命的化学》2004,24(6):510-512
微囊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是从细胞融合技术演变而来的,它是把供体细胞用秋水仙胺和细胞松弛素B处理,制备成含有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的微囊,再与受体细胞融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微囊泡(microvesicle)是细胞释放到胞外的膜性囊泡,其能将所含的蛋白质、脂类和核酸分子转运给其他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间通讯。作为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病毒能利用微囊泡的生物合成和扩散途径进行病毒粒子的组装、出芽和传递,同时将病毒蛋白或基因组包装入微囊泡中。这些病毒修饰的囊泡能介导病毒在机体内的感染和扩散,或导致免疫细胞损伤以及耐受抗体的中和,从而逃避宿主免疫应答,引起持续性感染。重要的是,微囊泡介导的病毒感染打破了对病毒在体内扩散和感染时必须有病毒粒子存在的传统认知。对微囊泡与病毒感染进行综述,以促进对微囊泡介导病毒感染和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分子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因其益生功能和安全性,在食品行业和医疗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将乳酸菌作为口服疫苗载体或药物传递载体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乳酸菌到达肠道的活菌数是影响其功能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考虑为其提供一定的防护来抵御胃酸等恶劣环境。通过化学法制备能稳定表达Gfp的乳酸乳球菌海藻酸钙微囊,以Gfp作为活菌标记,检测了海藻酸钙微囊对乳酸乳球菌的保护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酸处理30、60、90、120 min后,海藻酸钙微囊包裹使乳酸乳球菌的存活率分别提高了1 370、525、235和105倍。动物体内实验也表明,在灌胃2 h后,海藻酸钙微囊包裹使乳酸乳球菌在肠道内的活菌数增加90多倍。上述结果说明海藻酸钙微囊对乳酸乳球菌在胃肠道环境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为今后乳酸乳球菌口服制剂的研究及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微囊化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微囊化工艺进行摸索。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方法。结果 以C胶(13.3ml)+B胶(20g)微囊化对乳酸菌的保护效果较好,菌体存活率达34.6%,而C胶(75ml)+A胶(50g)微囊化对乳酸菌的保护效果最佳,菌体存活率78%,冷冻干燥工艺结合微囊化技术,可获得较高存活率的乳酸菌活性。结论 微囊化技术可提高菌体的抗热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海藻酸钠-聚左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新生大鼠卵巢组织用于治疗实验性卵巢功能丧失大鼠的可行性,应用高压静电法,用海藻酸钠-聚左赖氨酸-海藻酸钠(APA)生物膜包裹新生大鼠卵巢组织,体外培养微囊,用免疫化学分析法检测雌二醇(E2)、孕酮(P)分泌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并将微囊移植到去势大鼠(切除双侧卵巢的雌性大鼠)腹腔中,检测大鼠血清中雌、孕激素变化情况,同时用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恢复情况,并在不同时间回收观察微囊。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制得的微囊粒径均匀、表面光滑;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分泌E2、P;卵巢组织中颗粒细胞发育成为粒性黄体细胞;大鼠腹腔移植微囊后无异常,E2、P水平上升,动情周期未恢复;回收的微囊大部分形态完整。提示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的APA微囊化新生大鼠卵巢组织能持续稳定释放E2、P,明显改善大鼠卵巢功能,在大鼠体内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脉络丛细胞海藻酸盐微囊在大鼠脑内移植前及移植后的物理及生化性能变化,以探讨其应用于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行性.用海藻酸盐多聚鸟氨酸微囊包裹猪脉络膜细胞,移植至大鼠黑质-纹状体通道,移植前、移植后4个月及6个月分别测定微囊的大小、形态及细胞的活力、分泌蛋白质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能力、蛋白质组学的变化.脉络膜细胞微囊在移植前、后大小、细胞活力、蛋白质组学分析、分泌蛋白质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能力无显著变化.海藻酸盐-多聚鸟氨酸CP微囊能有效地防止脉络膜细胞被受体免疫系统所攻击,使得它们能在大鼠的大脑存活6个月以上并不引起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取大麦叶片液泡膜微囊的两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用两相法提取大麦叶片液泡膜微囊的技术,证明用此法获得的膜微囊制剂中叶绿素含量很低,基本直不影响液泡膜H^+-ATP酶和H^+-PPi酶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叶莉  王士斌 《生物工程学报》2010,26(12):1611-1617
干细胞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使其可以成为绝佳的种子细胞来源,用于各种疑难疾病的治疗。微胶囊不仅可以为细胞提供三维生长微环境,而且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微囊化干细胞技术为干细胞大规模、高活性体外培养及长期保存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为细胞移植疗法开辟了新途径。以下首先简述了微囊化技术的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目前用于微囊化干细胞的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免疫隔离作用,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微囊化各种不同类型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最后,提出目前微胶囊化干细胞的问题所在并对此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脑内移植脉络膜细胞(CP)海藻酸盐微囊观察偏侧帕金森病样猴脑神经组织学改变,以探讨微囊化CP对灵长类动物纹状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用海藻酸盐多聚鸟氨酸微囊包裹猪脉络膜细胞,移植至偏侧帕金森病样猴黑质-纹状体通道,移植后6个月进行神经病理学检查,观察脑组织学变化.脉络膜细胞微囊脑内移植能改善偏侧帕金森病猴行为,能促进多巴胺能纤维增生和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1.
微囊化杂交瘤细胞培养的基础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海藻酸钠的结构组分对微囊强度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微囊化批量生产中估算活细胞的方法以及影响满囊比的主要因素等a制备微囊的成功率达到95%以上,满载率可达95%。微囊化杂交瘤细胞在静态培养6—10天后,细胞浓度为8.8×106~2.1×107ceIl/ml微囊。单抗浓度为379μg/m1微囊。微囊化产物经SDS电泳呈现一条或两条蛋白带,表明单抗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HPLC监测微囊化细胞培养中乳酸和丙酮酸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PLC监测微囊化细胞培养中乳酸和丙酮酸的变化朱冬发,李士云,吉鑫松,袁中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关键词丙酮酸;乳酸;HPLC;细胞培养;微囊化动物细胞随着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细胞微囊化免疫隔离技术在移植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免疫隔离技术,细胞微囊化可排除细胞移植中出现的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双向排斥作用,从而使能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在移植后得以存活。目前报道的多种微囊材料中,以海藻酸钠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钠的应用最为广泛,可通过提高其生物相容性来减弱免疫排斥反应。细胞微囊化在医学治疗上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基因修饰细胞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尽管该技术尚需改进,但它在异体和异种组织或细胞移植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免疫球蛋白缓释微囊的制备、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化是实现生物药物制剂缓控释放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以乙基纤维素(EC)为囊材,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制备了免疫球蛋白乙基纤维素微囊。用扫描电镜(SEM)考察了微囊的孔结构和形貌特征,并通过体外溶出实验考察了微囊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在给定制备条件下制得的微囊圆整度好,孔径分布范围较窄,在模拟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微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如下:囊心囊材比2.5∶1,30℃下反应6h,搅拌速率250r/min,吐温80用量8ml。  相似文献   

15.
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是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导入到靶细胞内,再将该细胞微囊化后植入受体体内,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避免了机体的排斥反应(免疫隔离),且微囊内的功能细胞可以长期存活,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该技术使得异种组织细胞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成为可能,在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海藻酸钠漂浮微囊的制备方法用以实现胃部持续给药。方法:采用微胶囊发生器制备海藻酸钠漂浮微囊,壁材为海藻酸钠,芯材为食用油的漂浮微囊,衡量不同的制备参数对微囊的理化特性影响;采用克拉霉素作为模型脂溶性药物,测量漂浮药物递送系统的控制释放性质、以及微囊载药特性和小鼠体内漂浮验证。结果:成功制备出了具有漂浮特性的海藻酸钠微囊,其中泵送速度对微囊性质的影响最大。制备出的微囊具有低细胞毒性,可以实现90%的药物包埋率。此外,微囊可以在小鼠的胃中保存超过6小时,具有良好的漂浮特性。结论:海藻酸钠漂浮微囊是一种有效的胃部药物递送系统,可明显延长药物在胃部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7.
细胞质膜微囊与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胞质膜微囊(caveolae)为50~100 nm的小囊泡,它们以内陷形式连接在细胞质膜上,并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细胞.早在40多年前用透射电镜曾观察到此微囊结构.细胞质膜微囊的功能为通过毛细管内皮细胞转运小分子及大分子以及具有“液饮”作用.最近实验表明,Caveolae还参与跨膜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8.
微囊蛋白基因及其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囊蛋白(caveolin)基因家族已鉴定出3个成员:微囊蛋白-1、微囊蛋白-2、微囊蛋白-3,并被定位于抑癌基因位点区域.微囊蛋白-1是细胞质膜微囊的标记蛋白,其中间疏水区域在细胞膜内形成发夹结构,并使其N端区域与C端区域在细胞膜内表面聚合形成支架结构.微囊蛋白-1与微囊蛋白-2以组成异源寡聚体的形式存在,在脂肪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最丰富,微囊蛋白-3则特异表达于肌肉.离体与活体研究结果均表明微囊蛋白-1可能具有抑癌功能,并可能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刹车作用.微囊蛋白-1基因敲除小鼠心血管NO与Ca2+信号途径受损、功能异常,肺泡上皮细胞出现异常扩增,脂质代谢失衡,身体消瘦.微囊蛋白-2基因敲除小鼠肺功能与耐力均严重受损,与微囊蛋白-1基因敲除小鼠的表型非常相似.微囊蛋白-3为维持心脏正常功能所必需,可能还与一些肌肉营养不良症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微囊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双歧杆菌微囊化的初步研究显示,微囊化的双歧杆菌在干燥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下降,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其存活率比对照组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常动物肠菌群的微囊化及保质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对正常动物肠道五株菌群的微囊化研究,结果表明本微囊有足够的活菌数和较长的保质期,为进一步开发生态制剂创造了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