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一种融合抗体ScFv-Fc通用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构建一个可供自由替换的ScFv区,表达人小分子融合抗体ScFv-Fc的通用载体,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人抗体IgG1的Fc片段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将一段人工合成的互补寡核苷酸链插入重组载体pPICZα/Fc中Fc区的上游,引入2个可供小分子抗体ScFv-Fc的ScFv区自由替换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别扩增人抗狂犬病毒以及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ScFv片段,克隆至已构建的通用载体pPICZα/Fc,在毕赤酵母中诱导表达。进一步在1L条件下对活性抗体进行发酵,并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应用酵母基因组PCR、ELISA、Western blotting、活性检测等试验对此小分子抗体的表达进行生物学及免疫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狂犬病毒抗原结合活性以及乙肝表面抗原结合活性的人源抗体分子均获得成功表达,1L发酵条件下表达量达到20~30mg/L, protein A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95%。研究构建了可用于功能性抗体分子ScFv-Fc筛选和表达的通用载体并对其发酵、纯化条件进行了摸索,为重组抗体分子诊断、治疗试剂的开发以及抗体的人源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透骨川椒汤在妇科炎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妇科慢性盆腔炎病例508例,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254例,两组除相同的基础治疗外,治疗组加用透骨川椒汤治疗,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无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透骨川椒汤在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效果可靠,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重组人小分子抗体ScFv-Fc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的最佳条件,以及ScFv-Fc的纯化方法。方法:分别从甲醇浓度、pH、诱导时间等方面对毕赤酵母重组菌株产生ScFv-Fc的发酵过程进行了优化;通过硫酸铵沉淀结合protein A亲和层析柱,对ScFv-Fc的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确定ScFv-Fc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的最佳条件为:在pH5.2的条件下,以0.5%甲醇诱导72 h。经过protein 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ScFv-Fc纯度可达94%以上。结论:确定了ScFv-Fc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的最佳条件以及纯化方法,为重组抗体分子诊断、治疗试剂的开发以及抗体的人源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4.
从南极普里兹湾深海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的菌株7195,细菌学形态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嗜冷杆菌属 (Psychrobacter). 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属于耐冷菌,其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5~15°C, 7195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产酶.粗酶液经硫酸铵盐析、DEAE cellulose-52 柱层析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 该菌株所分泌的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C,最适pH值为9.0,对热敏感,60°C热处理10min剩余酶活为30%,是典型的低温酶. Ca2+、Mn2+、Cu2+对该酶有较为明显的激活作用,而Co2+、Zn2+、Hg2+、Rb2+、Cd2+、Fe3+、EDTA则能抑制酶活,此外该脂肪酶能在高浓度的SDS、CHAPS、Triton X-100、Tween 80、Tween20等变性剂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
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拟南芥叶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的形态建成依赖于细胞不断地分裂增殖和不同类型细胞的特化。在叶发育早期,叶细胞主要通过旺盛的有丝分裂来增加原基中细胞的数目。随着叶片的生长,叶细胞自顶部向基部逐渐退出有丝分裂进入内复制来增加细胞的倍性,同时伴随细胞的扩展和分化。本文介绍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叶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的方法和具体研究实例。我们发现至少存在3种类型的细胞周期异常的拟南芥叶发育突变体。此外,我们还介绍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复制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87.
以琼脂粉为基质制备金属螯合载体,并用于固定重组腈水解酶。研究发现:制备金属螯合载体最合适的金属离子为Zn2+。当Zn2+离子浓度0.3 mol/L、给酶量15.6 mg/g、固定化pH 8.0、固定化温度40℃时,制得的固定化酶活性最高。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7.0。当扁桃腈浓度为10 mmol/L、反应1 h时,固定化酶最大产率为0.041 mmol/(g·h);在反应12 h时,产物e.e.值可达到99%以上。固定化酶重复使用8次以后,酶活力仍保持在45%。  相似文献   
88.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典型地段设立样方58块,根据样方资料对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森林群落用组平均法分类和DCA排序.用组平均法将58块样地分为9个群系,依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系统将研究区植物群落划归为7个植被型.样地的D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DCA第二轴明显地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沿DCA第二轴从右到左,海拔逐渐升高;第一轴表现了各植物群落或植物种所在环境的坡度、坡向,即水分和光照因素,沿第一轴从下到上,坡度渐缓、坡向渐向阳.其中海拔梯度是环境因子中对森林群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研究表明,巴山冷杉+糙皮桦-大齿槭+尾萼蔷薇-高原露珠草+星果草群系发育较好,高大树木占有较大的比例,是神农架川金丝猴最适宜栖息地.7个植被型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呈规律性波动.其中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总体趋势表现为灌木层>草木层>乔木层;在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该趋势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落叶阔叶林中,其丰富度指数的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和乔木层.不同植被类型川金丝猴食源植物种类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指数相同,但地衣类植物作为川金丝猴冬季的重要食物只在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生长.本研究为制定栖息地保护计划,更好地保护神农架川金丝猴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不同数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静脉移植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MSCs,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由颈外静脉移植MSCs,按移植细胞个数分为5×105组、1×106组、5×106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n=5),测定移植前、移植后5 min,30 min及24 h的RVSP。另40只随机分组(n=10):①MCT/MSCs 5×105组;②MCT/MSCs 1×106组;③MCT组;④对照组,腹腔注射60 mg/kgM 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分别移植MSCs 5×105个、1×106个或等量PBS液体。4周后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systolic pressure,RVSP)、RV/(LV+S)重量比值;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地衣红染色和平滑肌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少于1×106个MSCs颈外静脉移植是安全的。MSCs颈外静脉移植4周后,MCT/MSCs 1×106组RVSP(35.6±8.4)mmHg与MCT组(47.2±10.5)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5),心室比0.3572±0.0923明显低于MCT组0.4454±0.0935(P〈0.05),而MCT/MSCs 5×105组RVSP为(42.5±11.3)mmHg,心室比0.4003±0.0725,与MCT组相比无明显下降(两者P〉0.05);病理染色可见肺组织肺小动脉中,MCT/MSCs 1×106组中膜厚度分布为(19.2±3.8)%,较MCT组(26.4±4.9)%明显变薄(P〈0.05);而MCT/MSCs 5×105组(23.3±3.6)%较MCT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s颈外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损伤具有抑制作用,1×106个细胞较5×105个细胞移植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0.
种群密度和培养体积对发头裸腹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培养密度(D1=100 ind·L-1,D2=150 ind·L-1,D3 =300 ind·L-1)和培养体积(V1 =50 mL,V2=100 mL,V3 =400 mL)对发头裸腹溞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密度下,发头裸腹溞首次怀卵体长、雌体第一窝幼溞数和后代总数均随着培养体积的增大而减少,而雌体所产后代的性比(雄体∶雌体)随着培养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培养体积下,雌体产出后代总数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雌体最大首次怀卵体长(0.95±0.10 mm)和最大后代总数(171.3±19.8 ind)均出现在D1V1组合,最大性比(0.54±0.05)出现在D3V2组合.培养密度和培养体积及其协同作用对发头裸腹溞雌体后代总数、后代性比均具有显著影响(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