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在长江下游自湖口至长江口都有分布。长江下游白鱀豚的生态观察始自1979年,但并未中断。其后南京至贵池间约250公里的长江段的观察,更有日本琉球大学名誉教授西胁昌治博士和鸟羽水族馆副馆长片罔照男于1981年3月15-21日参加了工作。现作简短报道。 1979年8月20日在太阳洲主航道中见到白鱀豚1头,次日该江段北岸群众两次发现白鱀豚在岸边游过。这一时期的白鱀豚不易跟踪观察,它们出水呼吸几次后,即消灭在远处。观察中也见到江豚(Neophocaena)10余头。1980年2月22日在太阳洲江段见到江豚两头,未发现白鱀豚。当天13:30在土桥附近见2头白鱀豚成体和1头幼体。它们在此活动了40分钟以上。2月24日返经太阳洲时见1头,白暨豚,另有4头江豚0 1981年春,联合考察船于3月15日自南京启航0 16日傍晚在芜湖附近的白茹沙江段见到江豚一群约10-12头,18日在接近土桥时又见到数头。19日上午在太阳洲见江豚一群约10余头。中午到达大通江面,先遇见数头江豚,接着见到一群带有幼体的白暨豚共约8-10头在近北岸处觅食。约40分钟后,此群离去,在附近又见到江豚6头左右。3月19日下午在梅龙和贵池及3月20日上午在梅龙也都见到江豚。据渔民报告,3月19日下午在白茹沙见到白暨豚在江中活动。1981年7月6日的观察中,在新港附近发现白暨豚2头,江豚3头。其中1头江豚背着幼豚。接着又在黑沙洲洲头附近遇见白暨豚3头。次日上午在近土桥外观察到白暨豚4头,江豚2头。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效果,分析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APACHEⅡ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两组血清CRP、IL-1、IL-6、TNF-α、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CRP、IL-1、IL-6、TNF-α、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CRP、IL-1、IL-6、TNF-α、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52%)显著高于参照组(71.91%),观察组并发症(12.36%)明显低于参照组(24.72%),P0.05,组间有统计差异。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显著提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3.
探讨我国森林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动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管理评价的关键指标, 因此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监测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等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以来, CForBio网络陆续在多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开展以红外相机来监测野生动物多样性。随着我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网络的初步形成, 亟待建立和执行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统一监测规范。基于3年来在我国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红外相机监测的进展情况, 以及热带生态评价与监测网络针对陆生脊椎动物(兽类和鸟类)所提出的红外相机监测规范, 本文从监测规范和监测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了我国森林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44.
<正>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西南部,属于热带亚洲地区的最北缘,热带地区的代表性植被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在这一区域内镶嵌分布(ZhangCao,1995)。西双版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Myers et al.,2000),整个地区的面积仅占中国的0.2%,却承载了我国21.7%的兽类、36.2%的鸟类和16%的高等植物种类(ZhangCao,1995)。但是在最近几十年间,这里的天然森林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处于持续的面积减少和破碎化过程中(Li et al.,2009)。  相似文献   
45.
铜绿假单胞菌色素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应用Mu转座重组技术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色素合成与调控的机制。通过一系列的表型筛选,得到8株色素合成能力改变的突变子。经基因克隆、核苷酸测序研究,证明转座子分别插入到hmgA、ptsP、sucC、phzS、phzF1五个基因中。hmgA基因转座失活导致酪氨酸分解代谢中间产物尿黑酸的积累,后四种情况转座突变显著地影响了铜绿假单胞菌最重要的色素绿脓素(pyocyanin)的合成,其中PhzS和phzF1是绿脓素合成过程中的结构基因,ptsP基因是1个磷酸转移酶系统的重要组分,sucC基因的产物是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对后两个基因在色素合成的调控方面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的报道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46.
先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苦参水煎汁,然后培养灵芝,得到灵芝培养液,再按乙醇氯仿-5%碳酸氢钠溶液-氯仿的顺序提取培养液中的有机酸成分,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6个新组分,用这些组分分别作用于转染了乙型肝炎病毒DNA的2.2.15细胞,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其中的3个组分对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有抑制作用,提示可能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小麦抗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雨养和灌水条件下,田间栽培小麦抗旱材料。根据结实器官建成与物候期、生育期的对应关系,通过供试材料产量构成因素的旱、水表现,分析在各因素形成时期的抗旱性。分别以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作为评价抗旱性的指标,通过聚类分析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有些材料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旱,而有些材料只在苗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等一个或几个生育时期表现抗旱;有的材料表现为抗旱高产,但有的材料产量水平较低;同时还发现部分抗旱种质资源在灌水条件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8.
调查西双版纳地区黄猄蚁OecophyllasmaragdinaFabricius对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nigra(Nietner)种群数量和寄生蜂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猄蚁对橡胶盔蚧种群消长及寄生蜂均有影响。"有蚂蚁"枝条上介壳虫种群数量显著高于"无蚂蚁"枝条。"有蚂蚁"枝条介壳虫死亡率和寄生蜂都显著低于"无蚂蚁"枝条。说明黄猄蚁的存在影响了橡胶树介壳虫的种群繁殖率和死亡率。建议在今后综合防治中,充分利用蚂蚁与橡胶树介壳虫关系。通过驱逐橡胶树上的蚂蚁来有效遏制介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索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致炎性疼痛后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CFA和生理盐水混合溶剂100μL,建立炎性疼痛模型,注射后大鼠分别存活1天、4天、7天、14天(n=20只/组)。在建模前和建模后不同时间点采用Von Frey纤维检测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的变化。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采用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中BDNF m RNA的水平,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足底注射CFA后1天50%PWT下降,持续至14天仍低于基础值。在强迫游泳实验中,注射CFA7天后的大鼠不动时间百分比增加,一直持续到CFA注射后14天。糖水偏好实验中注射CFA后7天组、14天组大鼠表现出对糖水偏好的降低,提示注射CFA后7天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并持续到第14天。在足底注射CFA第7天后BDNF m RNA和BDNF的水平达到高峰,第14天表达下调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结果提示,足底注射CFA能诱导大鼠产生炎性痛,CFA注射7天后出现抑郁样行为,此时海马内BDNF m RNA和BDNF蛋白水平均上调,可能与足底注射CFA后出现的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