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1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人工油松林的化学元素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8年生人工油松林的建群种——油松各器官化学元素浓度由叶、小枝、枝和树干逐渐下降。叶内元素浓度高低,以碳、氮、钙、钾、镁、磷为序。地下部分细根较粗根的元素浓度为大。灌木的化学元素的共同特点是碳含量最高,其次为氮、钾和钙。灌木叶片中的元素浓度大于茎。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元素浓度明显低于灌木叶。灌木根系内化学元素浓度均低于它的地上部分。枯枝落叶的化学成分与活的枝、叶相比,铁的浓度显著增加,其次为铝,其他元素的浓度或多或少有所下降。在人工油松林各层次植物中,以碳素积累量最高,其次为钙和氮。元素的存留量仍以碳素为高,其次在乔木层中存留量以钙较大,在灌木层中以氮、钾较高。元素的年归还量除碳以外,钙较高,钾、磷较低。人工林的吸收量/土壤贮量的比值,以钾和磷较高。土壤中代换性钾、磷的贮量相对不大,为促进人工林生长,增施磷肥和钾肥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52.
草履蚧又叫草鞋蚧壳虫,近几年在沂水县严重危害柿子、杏、核桃。经笔者调查,有80%的柿树产量下降,40%的柿树几乎绝产,2%的柿树死亡,并有连年加重的趋势。 革履蚧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根附近的土缝中越冬,采用树上防治效果不大。从1992—1993年,我们喷药后7—10天仍有大量  相似文献   
553.
闭鞘姜根中的甾体皂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Koenig)Smith」根茎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和化学降解,证明其化学结构分别为胡萝卜甙(A):薯芋皂甙元3-O-a-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B);薯芋皂甙元3-O-a-L-鼠李吡喃糖基(1-2)「a-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甙(C);薯芋皂甙元-3-O-a-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  相似文献   
554.
人α-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工合成的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构建了五个不同的表达质粒,它们不同之处是SD序列与起始密码子ATG间距离(D)各异。计算机模拟计算出翻译起始区域(TIR)中二级结构的最小生成自由能,以(D)为6个核苷酸时最小(绝对值)。它的表达效率也最高,产物TNF-α可达菌体总蛋白的60%。密码子的选用对表达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故人工合成TNF-α基因(选用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的表达效率高于sc-  相似文献   
555.
山西省农业生态类型分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元综合性概念。它是由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干预形成的农业生物群落两大部分组成。其组成部分及诸要素多重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结构中共同实现系统功能。进行农业生态类型分区是为农业生态系统总体结构的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对  相似文献   
556.
聚-β-羟基丁酸酯(PHB)是微生物合成的一种以颗粒状态存在于细胞中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它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在医学上具有独特而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微生物细胞中分离PHB的方法有溶剂萃取法⑵、化学试剂法〔2-4〕和酶法⑸。目前工业生产中以溶剂萃取法和酶法为主,但这两种方法成本均很高。用次氯酸钠破细胞壁从真养产碱杆菌中分离PFIB的化学试剂法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点⑹,但次氯酸钠会引起PHB分子的严重降解〔7.8〕。Hahn等人⑼比较了用次氯酸钠作用于真养产碱杆菌和重组大肠杆菌的情况,发现低浓度的次氯酸钠对重组大肠杆菌中的PHB几乎不降解,高浓度的次氯酸钠降解作用也小于对真养产碱杆菌中PHB的降解。本文研究了用NaClO与SDS相结合的作用从重组大肠杆菌中分离PHB的方法,试图利用二者的互补作用.降低SDS用量,减少对PHB分子量的降解.以获得较高纯度和分子量的PHB。  相似文献   
557.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叶酸代谢的关键酶.为了试验肌肉介导外源基因人MTHFR(hMTHFR)制备抗体和建立MTHFR免疫检测的可能性,构建了MTHF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MTHFR);通过基因缝线法将携带pcDNA3/MTHFR的质粒,缝合于预先注射再生剂(丁哌卡因)的肌肉内.2个月后分离血清,所得抗体应用Westernblot,ELISA和胎肝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免疫鉴定.胎肝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肝小梁细胞浆中具有大量MTHFR阳性反应颗粒;Westernblot有MTHFR抗体与其抗原特异的褐色条带,分子量约为37kD;ELISA分析表明,3种不同浓度的抗体与不同剂量的抗原反应具有剂效关系,最适抗体滴度(ED50)为1∶400。以上结果说明肌肉介导外源基因是获得抗体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该抗体可用于MTHFR的免疫检测和有关的叶酸代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58.
【背景】OpaR是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核心调控因子;QsvR是AraC家族转录调控因子,与OpaR之间具有相互调控作用;此外,QsvR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受OpaR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并未完全阐明。【目的】探究在野生株(wild-type,WT)和opaR基因突变株(ΔopaR)的遗传背景下QsvR的转录调控元,分析Opa R对QsvR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WT和ΔopaR为参照,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比较转录组学研究,分析生物膜形成条件下qsv R基因突变株(Δqsv R)和Δqsv RΔopaR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WT遗传背景下,QsvR共调控1735个基因的转录(调控元1),其中被激活的基因有855个,被抑制的基因有880个;在ΔopaR遗传背景下,QsvR共调控1 187个基因的转录(调控元2),其中被激活的基因有533个,被抑制的基因有654个。调控元1和调控元2之间共有517个重叠基因,且QsvR对绝大多数重叠基因的调控关系相反。基因属性分类(gene ontology, GO)数据库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调控元1和调控元2中分别有4...  相似文献   
559.
分析江西一例免疫缺陷患者体内连续采集的15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全长VP1区基因特征。将从15份标本中分离到的14株Ⅲ型iVDPVs进行噬斑纯化,每个病毒随机挑取10个噬斑,接着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测定获取到的154株iVDPVs全长VP1区序列。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和BEAST程序探究iVDPV病毒的进化特征,估算其进化速率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oral polio vaccine,OPV)初始感染时间。14株iVDPVs与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株(Sabin Ⅲ)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98.7%和97.6%~98.3%。相较于Sabin Ⅲ,14株iVDPVs VP1区第54位氨基酸发生了A→V的突变,这可能导致温度敏感表型和衰减表型的改变。根据拓扑结构系统发育树被划分为3个Lineages,其中17049‐1‐8,17049‐2‐2和17049‐2‐9分别属于Lineage 1和Lineage 2,其余属于Lineage 3。具有Lineage 3序列特征的克隆是优势克隆,呈现出随时间持续分化的特征。BEAST程序估算...  相似文献   
560.
荧光聚苯乙烯微球对蝌蚪应激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纳米塑料对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37期蝌蚪健康状态的影响,将其暴露于50 nm粒径低、中和高浓度荧光聚苯乙烯微球溶液(fluorescent polystyrene microsphere solution, FPMS)7 d(7 d时),之后分别移至清水中饲养7 d(14 d时)或14 d(21 d时),以清水组为对照组,测定了每一取样时间点不同浓度组、同一浓度组不同取样时间点的体重与体全长的比值(重长比)、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和对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P)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重长比只在14 d时清水组显著低于其他浓度组;N/L只在21 d时清水组低于其他浓度组,低、中和高浓度组都从7 d时至21 d时显著增加;7 d时各浓度组蝌蚪对PHA-P的最大反应值出现于注射后3 h或4 h, 14 d时前移至2 h或3 h, 21 d时又恢复至3 h或4 h,只有21 d时高浓度组高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FPMs暴露和初次清除对黑斑侧褶蛙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