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以花烛品种‘Sonate’(Anthurium andraeanum‘Sonate’)的叶色嵌合型无菌苗为材料,对顶芽失去嵌合性状的16个单株分别进行单芽培养,观察侧芽及茎基部再生过程中叶色嵌合性状的分化特征;并据此归纳花烛突变体叶色嵌合性状的保持方法。结果表明:处于增殖和生根阶段的花烛突变单株侧芽再生植株的嵌合率分别为25.0%~75.0%和25.0%~66.7%,总的嵌合率分别为48.4%和47.8%,具有嵌合性状的侧芽再生植株均萌发于嵌合叶片的叶腋处;处于生根阶段的突变单株的茎基部也能再生出嵌合植株,嵌合率为33.3%~80.0%,总的嵌合率达到64.7%。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单芽离体培养的方法可以解决花烛突变体顶芽叶色嵌合性状消失的问题,且应用侧芽再生(增殖与生根阶段)或基部再生(生根阶段)的方法可以保持突变植株的嵌合性状。  相似文献   
82.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为探索一种可行的枸杞产地溯源的方法,对西北地区24个产区枸杞的干果吸湿率和上浮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枸杞的吸湿率受品种、树龄和果实采收时期的影响,上浮率不受采收季节、干燥方式和树龄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枸杞干果吸湿率和上浮率均有差异,产自固原的枸杞干果吸湿率分别为1.47%,显著低于除靖远、玉门、武威外的其他地区(P<0.05),而产自瓜州地区的枸杞干果吸湿率(2.87%)显著高于其他产区(P<0.05)。产自乌拉特前旗、惠农、靖远、中宁的枸杞干果上浮率分别高达95.56%、95.00%、94.44%、93.29%,显著高于产自共和、格尔木、武威、尉犁、精河、瓜州、阿尔泰地区的(分别为76.67%、73.89%、73.13%、71.67%、67.67%、66.39%、65.00%)(P<0.05)。PCA分析表明,同一产区的枸杞分布集中,产自瓜州、固原和武威等地区的枸杞能与大部分地区区分。因此,吸湿率和上浮率可应用于枸杞的产地检测。  相似文献   
83.
采用原位培养法和时空替代法,对江西中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马尾松林、人工杉木林、人工马褂木林的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及其有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森林转换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前后各森林土壤无机氮库(NH4 -N、NO3--N)及氮素矿化速率(氨化速率、硝化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NH4 -N库冬春较大,NO3--N库夏秋较大,氨化速率与硝化速率均以夏秋强烈。森林转换改变了土壤氮素矿化格局,常绿阔叶林转变成马尾松林、杉木林、马褂木林后,土壤年均氨化速率分别降低了110.67%、100.76%、96.20%,而硝化速率提高了54.92%、24.19%、 24.46%;马尾松林年均总净矿化速率与常绿阔叶林相近,杉木林、马褂木林分别降低了24.68%、26.01%;另外,除常绿阔叶林外,马尾松林、杉木林、马褂木林的土壤氮素矿化量都小于植被吸收量。这些研究结果说明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转换成其它次生林会增加氮素流失的危险性,氮素缺乏会成为这些森林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4.
【背景】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ε toxin,ETX)是由B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一种肠毒素,具有迅速的致命性和经济上的破坏性。【目的】研究ETX对小鼠多个脏器的损伤情况及其在不同小肠肠段的结合情况。【方法】构建纯化偶联红色荧光蛋白的mScarlet-ETX,使用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累积情况;使用病理学技术观察ε毒素对小鼠各个脏器和不同肠段的结合情况,以及对脏器的损伤情况。【结果】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后,产生的ETX能累积于脑、肾、肺、肝、脾和心脏组织中,并能导致这些脏器的损伤。ETX在小鼠的小肠中主要累积于结肠中。【结论】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导致多器官组织损伤,并主要在结肠上被吸收,为治疗和预防携带ε毒素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518"油桃主要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施药,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油桃园害虫的综合防治,用t检验法比较 “518”油桃季节间和年度间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差异,结果表明两年春-夏季之间小绿叶蝉、桃蚜、山楂叶螨和李肖叶甲4种害虫的t值分别为0.8049、1.1449、0.0700和0.9895,t值均小于t0.05(2.26),差异均不显著;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粽管巢蛛、八斑球腹蛛、三突花蟹蛛、草间小黑蛛、中华草蛉和黑带食蚜蝇8种天敌的t值分别为1.7014、0.9098、1.4304、0.6239、0.1545、0.0544、1.5579和0.8249,t值均小于t0.05(2.26),差异均不显著。2009年春-夏与2009年秋季之间,桃蚜的t值为38.8150,粽管巢蛛的t值为9.1706,t>t0.01(3.355),差异均极显著,异色瓢虫、三突花蟹蛛、黑带食蚜蝇的t值分别为2.3332,3.1497和2.4712,t>t0.05(2.306),差异显著;2010年春-夏与2009年秋季之间,粽管巢蛛t值为7.0763,t>t0.01(3.355),差异极显著,其余差异均不显著。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对2009年及2010年春-夏季油桃园桃蚜、小绿叶蝉、山楂叶螨和李肖叶甲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格局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对每一种天敌对应 的关联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等参数标准化后相加,按照参数标准化值之和大小排序得出,2009年春-夏季小绿叶蝉前三位的主要天敌是异色瓢虫、八斑球腹蛛和龟纹瓢虫;桃蚜的主要天敌是中华草蛉、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蟹蛛和龟纹瓢虫;李肖叶甲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龟纹瓢虫。2010年春-夏季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八斑球腹蛛和草间小黑蛛;桃蚜的主要天敌是中华草蛉、黑带食蚜蝇和粽管巢蛛;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和龟纹瓢虫;李肖叶甲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异色瓢虫。2009年秋季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和异色瓢虫;桃蚜的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异色瓢虫和粽管巢蛛;山楂叶螨的主要天敌是三突花蟹蛛、龟纹瓢虫和八斑球腹蛛;李肖叶甲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三突花蟹蛛。4种害虫种群聚集均数λ均大于2,其聚集是害虫本身原因造成的,2009年5月5日的天敌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6月18日的天敌草间小黑蛛 值均大于2,聚集是由于天敌本身原因所致。三个时间段其余天敌的 值均小于2,表明其聚集时由环境中某一因子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86.
大岗山毛竹林与常绿阔叶林碳储量及分配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固定样地,对江西大岗山毛竹林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各器官碳含量介于42.22%~47.53%,其大小顺序依次为秆(47.53%)>枝(46.49%)>鞭(46.10%)>根(45.30%)>叶(42.22%).丝栗栲不同器官碳含量介于43.09%~45.53%,其干、叶、枝、...  相似文献   
87.
笼底类型对肉仔鸡行为的影响及其与胸囊肿发生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笼养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的行为学机制,观察比较3种盒式笼(笼底分别由铁丝网、塑料片和竹竿组成)中肉仔鸡从3至6周龄的行为,以及胸囊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6周龄时,肉仔鸡在3种笼底上的伏卧行为虽无显著差异,但在行为格局中其比例最高(均在70%以上),而站立、行走和晃动3种行为之和仅占10%左右;竹竿笼底上的肉仔鸡行走频次、晃动频次和比例均显著高于铁丝和塑料笼底上的(均P<0.05),而竹竿笼底上的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率显著低于铁丝笼底上的(P<0.05);随着周龄增长,铁丝笼中肉仔鸡行走和晃动频次均减少,伏卧时间延长,胸骨承受的重量增大,这增加了胸部与铁丝网笼底接触及摩擦的几率和时间。实验结果说明,笼养肉仔鸡行为格局趋向静态单一化(动态行为频次降低,静态行为比例占优势)与其胸囊肿发病率的变化相一致,提示两者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验证了我们提出的假设,即依赖于笼底类型和周龄的肉仔鸡行为趋向静态性是胸囊肿形成的必经环节。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ito-fusion 1)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15对肝癌转移灶组织与原发灶组织中MFN1的表达,以明确肝癌转移时是否伴有MFN1表达的改变。2).采用si 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下调肝癌细胞中MFN1的表达后,提高Transwell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其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MMP2、MMP7及MMP9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肝癌转移灶组织中MFN1表达显著低于原发灶组织(P0.05)。2).下调MFN1表达后,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MMP7的表达显著增加,而MMP1、MMP2与MMP9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在肝癌转移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可能通过激活MMP7表达,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9.
发展微藻生物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微藻生物能源的藻种筛选、室外养殖、采收、油脂提取、能源制备等各工艺环节均已经打通,但成本高制约了微藻生物能源的产业化发展。本文分析了微藻生物能源的制备工艺(包括藻种特性、培养技术、油脂诱导技术、油脂转化技术等)及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反应器),并结合多年在藻种选育、室外规模化培养、低成本采收和藻油多组分分离方面的研究结果与经验,从多角度为微藻生物能源发展给出建议。指出微藻的全价开发将是微藻生物能源发展的有效模式,其中筛选采收成本低、耐污染、油脂含量较高、富含高值副产物的藻种非常重要,丝状藻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方向,并考虑将物理法和水热液化法结合,实现微藻的多成分提取与分离,提高微藻价值的全价开发。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不同倍性杂交兰(Cymbidium hybrid)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对低温胁迫下(昼温10℃、夜温4℃)二倍体杂交兰以及四倍体杂交兰株系T1和T2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MDA和叶绿素含量,O-·2产生速率以及SOD、POD和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兰的耐低温特性差异。结果显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二倍体杂交兰和四倍体杂交兰株系T1和T2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O-·2产生速率以及POD和CAT活性总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分别在胁迫后第9天和第6天达到峰值。在常温(25℃)下恢复生长3d后,二倍体杂交兰和四倍体杂交兰株系T1和T2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O-·2产生速率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均降低,而叶绿素含量升高。总体上,二倍体杂交兰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幅明显小于四倍体杂交兰,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的增幅则大于四倍体杂交兰,而叶绿素含量的降幅则明显大于四倍体杂交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四倍体杂交兰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均较高,其对低温的耐性强于二倍体杂交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