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学生作为高校的工作主体,其管理工作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现阶段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尤其现阶段所面临的学生群体其自我意识不断凸显化、价值取向不断现实化、道德观念不断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冲击,也向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观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相应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2.
基孔肯亚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是一种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蚊媒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从2005年起,CHIKV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多次发生大规模疫情,其感染率较高,能引起发热性疾病,常伴有关节炎,关节炎症状可维持数月甚至数年,对患者生活和社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除了蚊媒传播,妊娠期母体感染CHIKV还可通过垂直传播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感染,甚至造成新生儿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将从垂直传播案例、临床表现、可能的方式及机制、动物模型、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CHIKV及其垂直传播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较传统手术治疗Ib2、IIa2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2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治宫颈癌患者120例,临床分期为Ib2期、IIa2期,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组)。研究组给予1~2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评估其化疗疗效,有效者化疗结束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能够使肿瘤体积较化疗前缩小或消失,临床有效率高达81.43%,从而降低了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的切除率,扩大手术适应征,降低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同时手术治疗能保留卵巢功能,提高年轻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究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基因在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抵御高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为揭示美国白蛾的扩散机制以及预测潜在分布区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美国白蛾HSP70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PCR技术检测新蜕皮的美国白蛾4龄第2天幼虫在25, 30, 35和40℃处理下HSP70基因的表达特性;构建美国白蛾HSP70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该蛋白,利用Ni2+-His柱纯化蛋白,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该蛋白;利用体外实验测定原核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在高温胁迫下的ATP酶活性。【结果】克隆获得美国白蛾2条HSP70基因HcHSP70(GenBank登录号: MT995848)和HcHSC70(GenBank登录号: MT261583),其ORF长度分别为1 917和2 061 bp,分别编码637和687个氨基酸,分子质量分别约为69.66和74.96 kD,等电点分别为5.90和5.96;氨基酸序列结构均含有3个高度保守的区域GIDLGTTYS, IFDLGGGTFDVSIL和VGGSTRIPKVQ,符合热激蛋白70家族的特征;蛋白三维结构均由N端ATPase功能域和C端底物结合功能域所组成。系统进化树显示HcHSP70与鳞翅目HSP70家族其他成员聚为一支,而HcHSC70与鳞翅目HSC70家族的其他成员聚为另一支。qPCR结果表明,新蜕皮的美国白蛾4龄第2天幼虫在热胁迫下HcHSP70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且在35℃处理2 h下达到峰值,而热胁迫下HcHSC70的表达响应较微弱。成功构建了HcHSP70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诱导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HcHSP70具备ATPase活性,且在高温胁迫下酶活性稳定。【结论】本研究克隆获得美国白蛾2条HSP70基因HcHSP70和HcHSC70,明确了两条基因在高温处理下的表达特性;成功对美国白蛾HcHSP70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并证明重组蛋白HcHSP70在高温下具有稳定的ATPase活性,推测其在美国白蛾应对高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膜相关锌指蛋白MARCH5(membrane-associated RING-CH 5)是定位于线粒体外膜的E3泛素连接酶,在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蛋白的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在多种肿瘤中证实了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异常,但目前MARCH5在肝癌中的表达与生物学作用均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MARCH5在肝癌组织与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生长中的调控作用。方法:1).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62对肝癌癌与癌旁组织中MARCH5表达,以明确MARCH5在肝癌中的表达是否发生了异常改变。2).利用qRT-PCR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4株肝癌细胞(SNU-354、SNU-368、HLE与HLF)与1株正常肝细胞HL7702中MARCH5表达,进一步分析MARCH5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改变。3).下调肝癌细胞中MARCH5表达后,利用EDU实验与克隆形成实验分析对肝癌细胞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1).MARCH5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 MARCH5在4株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3).下调MARCH5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结论:MARCH5在肝癌中表达显著上调并通过诱导增殖与克隆形成而促进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7.
为了指导棉铃虫防控中化学杀虫剂和天敌昆虫协调使用,本文采用浸叶法和玻管药膜法测定了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双酰胺类杀虫剂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幼虫表现出了较高的毒力水平(LC50分别为0.2882、0.3894、0.8609 mg/L),稍低于对照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LC50为0.06493 mg/L);而溴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为3.7638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从对天敌昆虫安全性来看,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性(LC50分别为1.0060、0.9933、1.1541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其LC50为0.1646 mg/L),表现出了较高的安全性;但是,溴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较高(LC50为0.4952 mg/L),安全性较差.本研究将为棉铃虫防控中药剂与天敌协调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为探索一种可行的枸杞产地溯源的方法,对西北地区24个产区枸杞的干果吸湿率和上浮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枸杞的吸湿率受品种、树龄和果实采收时期的影响,上浮率不受采收季节、干燥方式和树龄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枸杞干果吸湿率和上浮率均有差异,产自固原的枸杞干果吸湿率分别为1.47%,显著低于除靖远、玉门、武威外的其他地区(P<0.05),而产自瓜州地区的枸杞干果吸湿率(2.87%)显著高于其他产区(P<0.05)。产自乌拉特前旗、惠农、靖远、中宁的枸杞干果上浮率分别高达95.56%、95.00%、94.44%、93.29%,显著高于产自共和、格尔木、武威、尉犁、精河、瓜州、阿尔泰地区的(分别为76.67%、73.89%、73.13%、71.67%、67.67%、66.39%、65.00%)(P<0.05)。PCA分析表明,同一产区的枸杞分布集中,产自瓜州、固原和武威等地区的枸杞能与大部分地区区分。因此,吸湿率和上浮率可应用于枸杞的产地检测。  相似文献   
89.
咬合力作为衡量动物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物捕食、反捕食和争夺配偶的能力。对于蜥蜴类动物而言,头部形态和咬合力大小之间常呈现显著线性关系。通过测量2018年7月采集于新疆霍城县图开沙漠的24号草原蜥(Trapelussanguinolenta)(雌13,雄11)的头部形态指标,并使用薄膜压力测试仪测定咬合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主成分分析、模型拟合及逐步回归4种方法探究草原蜥咬合力的两性差异及其与头部形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蜥头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口宽和下颌长在两性个体间均无显著差异,草原蜥两性个体之间咬合力也没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及赤池信息模型拟合结果均显示,头长、头宽和下颌长是影响草原蜥咬合力的重要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揭示草原蜥的咬合力主要受头宽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草原蜥的咬合力受头部形态大小的影响,但两性个体之间咬合力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头部形态特征未表现出两性差异一致,这可能是草原蜥对灌丛生活的适应,具体而言,是头部大小与运动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背景】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ε toxin,ETX)是由B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一种肠毒素,具有迅速的致命性和经济上的破坏性。【目的】研究ETX对小鼠多个脏器的损伤情况及其在不同小肠肠段的结合情况。【方法】构建纯化偶联红色荧光蛋白的mScarlet-ETX,使用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累积情况;使用病理学技术观察ε毒素对小鼠各个脏器和不同肠段的结合情况,以及对脏器的损伤情况。【结果】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后,产生的ETX能累积于脑、肾、肺、肝、脾和心脏组织中,并能导致这些脏器的损伤。ETX在小鼠的小肠中主要累积于结肠中。【结论】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导致多器官组织损伤,并主要在结肠上被吸收,为治疗和预防携带ε毒素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