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干旱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选取玉米品种丹玉39为供试材料,利用大型农田水分控制试验场,采用大田池栽方式,在玉米三叶-拔节期、拔节-吐丝期、吐丝-乳熟期分别开展中度干旱胁迫及复水控制对比试验,分析3个关键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分适宜对照(CK)相比,三叶-拔节期遭受干旱胁迫后,全生育期推迟13 d,至拔节普遍期,株高偏低29.8%,叶面积偏小41.2%,复水后,株高和产量得到较大程度恢复,果穗性状和最终产量差异不大;拔节-吐丝期遭受干旱胁迫后,全生育期缩短7 d,至吐丝普遍期,株高偏低18.6%,叶面积偏小14.1%,果穗长、穗粒数、果穗干质量、穗粒质量分别下降6.9%、19.1%、28.1%和29.4%,空秆率增加13.3%;吐丝-乳熟期遭受干旱胁迫后,全生育期缩短15 d,生长至乳熟普遍期,株高偏低2.3%,叶面积偏小37.3%,果穗长、穗粒数、果穗干质量、穗粒质量分别下降9.2%、24.1%、30.8%和27.9%,空秆率增加24.5%.拔节-吐丝期、吐丝-乳熟期干旱胁迫处理并复水后,玉米株高恢复不明显,产量降幅显著.  相似文献   
2.
杨学亮  刘阳  张竞  梁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8):1483-1484,1491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剂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液过多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0例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第48.72小时胸液量>200m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鸦胆子油乳剂30 ml.夹闭胸管24小时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40例中,术后第72-96小时胸液引流量<100 ml者37例,占92.5%;对照组40例中,术后第72.96小时胸液引流量<100 ml者8例,占20.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38.5℃)2例,胃肠道反应2例.胸痛3例.结论:鸦胆子油乳剂治疗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液过多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3.
咬合力作为衡量动物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物捕食、反捕食和争夺配偶的能力。对于蜥蜴类动物而言,头部形态和咬合力大小之间常呈现显著线性关系。通过测量2018年7月采集于新疆霍城县图开沙漠的24号草原蜥(Trapelussanguinolenta)(雌13,雄11)的头部形态指标,并使用薄膜压力测试仪测定咬合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主成分分析、模型拟合及逐步回归4种方法探究草原蜥咬合力的两性差异及其与头部形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蜥头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口宽和下颌长在两性个体间均无显著差异,草原蜥两性个体之间咬合力也没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及赤池信息模型拟合结果均显示,头长、头宽和下颌长是影响草原蜥咬合力的重要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揭示草原蜥的咬合力主要受头宽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草原蜥的咬合力受头部形态大小的影响,但两性个体之间咬合力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头部形态特征未表现出两性差异一致,这可能是草原蜥对灌丛生活的适应,具体而言,是头部大小与运动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四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网袋分解法,连续2a对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内有代表性的人工林类型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木荷(Schimasuperb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混交林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其C、N元素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凋落物样品分地上、地下两组处理方式。4种林分凋落物地上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凋落物的年失重率)依次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地下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顺序分别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杉木林〉湿地松林〉混交林。各林分地上组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快于地下部分,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其它林分。4种林分凋落物的分解动态符合Olson指数衰减模型。根据拟合方程得出的凋落物分解95%时间为4~01a,介于暖温带常见树种凋落物95%被分解所需时间8~17a,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的鼎湖山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2~8a。养分元素释放率的变化因不同林分和分解时期而异。C在各林分中始终表现为净释放,地上组凋落物的释放率大多数时间均高于地下组。N则于湿地松林、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中前期表现出富集现象,而后开始净释放,其中湿地松林凋落物的N富集现象最为显著,释放速率在两个试验年度均为各林分中最低,凋落物中初始的高C/N比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杉木林凋落物具有最低的初始C/N比,没有出现N富集现象,且在两个试验年度末期均维持了较高的N释放率.  相似文献   
5.
干旱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取玉米品种丹玉39为供试材料,利用大型农田水分控制试验场,采用大田池栽方式,在玉米三叶-拔节期、拔节-吐丝期、吐丝-乳熟期分别开展中度干旱胁迫及复水控制对比试验,分析3个关键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分适宜对照(CK)相比,三叶-拔节期遭受干旱胁迫后,全生育期推迟13 d,至拔节普遍期,株高偏低29.8%,叶面积偏小41.2%,复水后,株高和产量得到较大程度恢复,果穗性状和最终产量差异不大;拔节-吐丝期遭受干旱胁迫后,全生育期缩短7d,至吐丝普遍期,株高偏低18.6%,叶面积偏小14.1%,果穗长、穗粒数、果穗干质量、穗粒质量分别下降6.9%、19.1%、28.1%和29.4%,空秆率增加13.3%;吐丝-乳熟期遭受干旱胁迫后,全生育期缩短15 d,生长至乳熟普遍期,株高偏低2.3%,叶面积偏小37.3%,果穗长、穗粒数、果穗干质量、穗粒质量分别下降9.2%、24.1%、30.8%和27.9%,空秆率增加24.5%.拔节-吐丝期、吐丝-乳熟期干旱胁迫处理并复水后,玉米株高恢复不明显,产量降幅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地类型下重金属随暴雨径流迁移过程及速率对比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梁涛  王浩  张秀梅  章申  于兴修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756-1760
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最具代表性的5种土地类型,利用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研究了不同形态重金属(Cu,Cr,Pb,Zn)随暴雨径流水相及沉积物相的迁移过程,对比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并估算了流失速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桑林Cu、Zn和Pb随地表径流水相的迁移量最大。分别达0.21、0.45和0.15mg·m-2·min-1;水田Cr迁移量最大,达0.06mg·m-2·min-1;松林重金属迁移量都很小,而且重金属随地表径流水相的迁移主要是通过悬浮细颗粒态。地表径流沉积物相的重金属流失量远高于水相。水相迁移速率仅占沉积物相迁移率的0.1%~4.9%;从地表径流水相重金属迁移量占沉积物相迁移量的比例来看,Cu较高,Cr、Pb、Zn较低。  相似文献   
7.
对桦褐孔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糖尿病活性进行研究。桦褐孔菌子实体用乙醇浸提后,乙醇粗提物用不同有机溶剂萃取,醇提残渣再以热水浸提,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活性组分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并检测活性物质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效果以及对关键糖代谢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活性组分(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和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都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组分的活性最高,乙醇粗提物萃取组分对α-淀粉酶有抑制活性,而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桦褐孔菌具有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其活性与活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有利于克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考试形式对教学的负面影响。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持续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策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稀土元素在植物中的分异及其概念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添加外源混合稀土、溶液培养等方式, 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大豆植株中的分异特征及其机制. 大豆根和叶中分别出现显著的中稀土(MREE)富集和重稀土(HREE)富集, 茎中出现轻、 重稀土(LREE/HREE)的轻微分异, 同时在以上器官观察到四重效应. 通过X射线吸收光谱(XAS)分析和纳米TiO2吸附技术分析了根及木质部伤流液中稀土离子的存在形态, 结合其他条件实验结果, 推断稀土元素在根中的分异主要由细胞壁吸附及磷沉淀主导的固定机制造成, 而地上部的分异由内源有机配体作用下的转移机制与固定机制共同造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稀土元素在植物中分异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0.
核受体辅助因子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固醇激素、核受体及其辅助因子在细胞增殖、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核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同细胞内的辅助激活因子CBP/P300、PCAF、P/CIP和SRC家族等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能使组蛋白乙酰化促进基因的转录,当缺乏配体时核受体同辅助抑制因子SMRI、mSin3A及HAD1具有很强的结合力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基因的转录活性。MAPK、PKA、AP-1、Sap-a、JAK/STAT、JAK信号传导中核受体辅助因子参与信号传导过程影响基础的转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