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江汉平原豆麦(大豆/小麦)和稻麦(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中冬小麦生长规律对氮肥运筹模式的响应,可为缩小两种轮作模式下的小麦产量差异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传统施肥(70%底肥,30%越冬期追肥)和优化施肥(1/3底肥,1/3越冬期追肥,1/3拔节期追肥)2个处理,并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分析了豆麦和稻麦轮作系统中冬小麦的生长规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益等。结果表明: 施氮和轮作模式均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优化施肥产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两者产量差异在豆麦轮作系统下为920 kg·hm-2,在稻麦轮作系统下为2195 kg·hm-2。相同轮作模式下,传统施肥冬季、春季群体茎蘖数高于优化施肥,而优化施肥在整个生育期干物质总积累量较传统施肥高5%~31%(豆麦)和14%~28%(稻麦)。传统施肥下豆茬小麦产量较高的原因是穗数、成穗率、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等均高于稻茬小麦;优化施肥下稻茬小麦产量较豆茬小麦增加幅度更大,表明优化氮肥模式可缩小豆麦与稻麦轮作中小麦的产量差异。两种轮作模式中小麦花后粒重分别呈现“慢-快-中”(豆麦)和“中-快-慢”(稻麦)的增加趋势;氮肥农学效率、小麦季纯收益等指标均以稻麦轮作优化施肥处理最高。综上,在江汉平原地区,稻麦轮作优化施肥处理下小麦群体结构合理,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产量和施肥效益增加显著,是江汉平原地区兼顾产量与施肥效益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地涌金莲(黄色苞片型YN01和红色苞片型RD05)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地涌金莲CCD8b基因的cDNA全长,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lCCD8b基因在不同地涌金莲类型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序列分析显示,MlCCD8b的ORF全长1 671 bp,编码556个氨基酸,存在1个类胡萝卜素加氧酶家族的典型保守结构域RPE65,推测其相对分子量为61 574.26 Da,等电点6.61,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基质中的类囊体上,所编码的MlCCD8b蛋白为亲水性蛋白。(2)同源对比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地涌金莲MlCCD8b蛋白与小果野蕉亚种、凤梨等单子叶植物的CCD8b蛋白遗传关系最近。(3)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MlCCD8b在吸芽数量多的黄色苞片型YN01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吸芽数量少的红色苞片型RD05中,其苞片内未能检测到MlCCD8b的表达,但其他组织中皆有表达;MlCCD8b在2种类型地涌金莲中呈现一致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即在花序轴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吸芽芽点、根尖和叶片,在苞片中的表达量最低或不表达。(4)2种类型地涌金莲同一组织部位比较结果显示,RD05的花序轴、吸芽芽点、根尖和叶片中的MlCCD8b相对表达量分别是YN01的4.47、4.67、2.09和1.10倍。(5)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测得RD05根尖部位的5 脱氧独脚金醇含量是YN01的15.57倍,与MlCCD8b在根尖的表达趋势一致。研究认为,MlCCD8b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独角金内酯的合成,促进或抑制地涌金莲吸芽的萌生。该研究结果可为MlCCD8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依据,并为今后通过分子辅助育种调控MlCCD8b的表达,从而控制地涌金莲吸芽数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王培刚  高娜  范东瀛  安静 《病毒学报》2021,37(1):243-251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由蚊虫叮咬传播。ZIKV发现于1947年。2007年以来,由于基因突变,ZIKV获得了更强的神经嗜性和在蚊虫体内播散的能力,因而在全球加快流行,并与成人吉兰-巴雷综合征和胎儿小头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最近的临床观察和动物研究进一步表明,ZIKV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所造成的疾病不仅仅是小头畸形,它还能够损伤雄性生殖系统,干扰下丘脑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引起多种激素分泌缺陷,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因此,对于先天感染ZIKV的新生儿,不仅要在孕期监测小头畸形的发生,出生后也需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对于出生后感染ZIKV的婴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无论病情轻重,也需要进行随访,以明确ZIKV感染的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被列为我国林业检疫性害虫,其l~4龄幼虫具有吐丝结网幕的习性.为探究丝素蛋白基因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美国白蛾的HcP25(Genbank登录号:OL625670)、HcFib-H(Genbank登录号:OL625672)、HcFib-L(Genbank登录号:OL625671)3条丝素蛋白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技术检测美国白蛾3条丝素蛋白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3条丝素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均与车前灯蛾Arctia plantaginis丝素蛋白一致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丝素蛋白HcP25、HcFib-H、HcFib-L在鳞翅目不同科之间在出现较大的分化.RT-qPCR试验结果显示HcP25、HcFib-H、HcFib-L 3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网幕产生高峰期(1龄、2龄)相一致.3种丝素蛋白均在丝腺中特异性高水平表达,在头部及脂肪体中有少量表达.美国白蛾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3种丝素蛋白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规律;取食杨树Populus L.处理组中HcP25与HcFib-H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取食其它寄主处理,而取食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 var.lannesiana和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处理组中HcFib-L基因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丝素蛋白介导的美国白蛾对不同寄主的适应机制及其扩散机制奠定基础,也为开发美国白蛾防治新方法提供了潜在的基因靶标.  相似文献   
15.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花脸香蘑新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利  耿彬彬  吴光宗  田雪梅 《菌物学报》2021,40(12):3096-3108
花脸香蘑作为一种营养丰富、菇型美观的珍稀食用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野生花脸香蘑菌株610双核菌丝片段进行了诱变处理。利用拮抗试验进行了诱变菌株初筛。通过连续传代培养,自然淘汰劣势菌株并获得诱变效应稳定的48个菌株。综合平板培养和基于ISSR和SSR联合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筛选出7个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共同进行出菇比较试验。出菇试验及子实体蛋白和氨基酸营养分析的结果显示:诱变菌株Ls2和Ls3为筛选出的花脸香蘑优质高产新菌株。诱变菌株较出发菌株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10.27%和14.75%,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评分等指标也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品质提升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PCI术后scr、hsCRP及NGA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cr、hsCRP及NGAL水平之间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hsCRP水平为(6.7±1.5)m∥L,72hhsCRP水平回落至(5.7±1.0)mg门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NGAL水平为(59.1±12.3)ng/L,72hNGAL水平回落至(47.8±10_3)ng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PCI术后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且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20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4组,即炎症组、CINl组、CIN2组和CIN3组,各组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出率及病毒载量的比较。结果:炎症组、CINl、CIN2和CIN34组人乳头瘤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67.2%、80%、87.3%和91.4%且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01)。炎症组HPV感染的阳性率与CIN组比较显著降低(P〈0.005),宫颈癌前病变各组HPV感染呈阳性的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感染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随着感染高危型HPV病毒载量越高,宫颈癌前病变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6型(HPV16)和18型(HPV18)假病毒,探索优化假病毒制备的条件,并利用制备的假病毒评价HPV疫苗血清抗体的中和活性。方法 将优化后的HPV16和HPV18 L1、L2和EGFP基因片段分别插入pcDNA3.1+载体中,通过多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制备假病毒。对转染试剂、多质粒共转染比例、转染时间和细胞裂解时间进行摸索优化,通过测定假病毒的滴度,确定假病毒制备的最佳条件。收获的假病毒用30%的碘克沙醇作为介质进行超速离心纯化,纯化后的假病毒用于电镜观察。利用假病毒中和试验对制备的原核表达复性蛋白HPV16 L1免疫血清以及HPV16和HPV18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免疫血清进行中和活性评价。结果 成功构建了假病毒,并确定了假病毒制备的最佳条件:pL1∶pL2∶pEGFP等3种质粒共转染比例为1∶0.1∶0.5,总量为4μg;转染时间为72 h,细胞裂解时间为24 h时获得的假病毒滴度最高。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PV16和HPV18假病毒颗粒基本呈规则圆形,形态上与天然病毒颗粒相似。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当用原核表达复性蛋白HPV16 L1免疫血清中和HPV16假病毒时,并不能抑制假病毒的感染活性;但HPV16和18 VLP免疫血清能明显的抑制HPV16和HPV18假病毒的感染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并制备了2种高危型HPV假病毒,并可用于中和试验评价HPV疫苗血清抗体的中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天敌对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数量影响程度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93~1996年两种麦蚜种群数量及其天敌数量的系统调查,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各种天敌对两种麦蚜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得出对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影响最大的是龟纹瓢虫、蚜茧蜂和食蚜蝇;对麦二叉蚜种群数量影响最大的是草间小黑蛛,其次是龟纹瓢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靶血管长病变(病变>25 mm)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因STEMI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并急诊行PCI处理的患者442例,以靶病变长度分为两组,即≤25 mm为短病变组(n=235)和>25mm为长病变组(n=207),均急诊行PCI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辅助措施(临时起搏、IABP、血栓抽吸装置)应用情况,术后30天、2年电话或临床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短病变组比较,长病变组吸烟者更多(81.6%vs 62.6%,P=0.000);以三支病变偏多(34.8%vs 24.7%,P=0.037);多枚支架使用率更高(1.47±0.63 vs 1.04±0.28,P=0.000),平均支架总长度显著增加(29.80±7.02 mm vs 22.95±5.58mm,P=0.000),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辅助措施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及2年随访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急诊PCI治疗的STEMI短病变患者对比,长病变患者虽然病变复杂,多枚支架使用率高,平均支架总长度增加,但术中并发症、30天、2年内MACE与短病变患者相当,提示在以药物洗脱支架为主的介入治疗时代,急诊PCI处理STEMI靶血管长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