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是一种寄生于蜜蜂中肠上皮细胞的单细胞真菌,对蜜蜂的健康危害严重,给世界各国的养蜂业造成较大损失。本研究基于前期获得的N.ceranae孢子的转录组数据对其已注释基因进行结构优化,并对未注释基因进行预测和分析。通过将测序得到的clean reads比对参考基因组和转录本重构,共对10个N.ceranae的已注释基因的5'端或3'端进行了延长。利用Cuffcompare软件将重构转录本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共鉴定出27个新基因,随机挑选9个新基因进行RT-PCR验证,均能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目的片段,表明预测出的新基因真实存在。有6个新基因能够注释到GO数据库和6个基因注释到KEGG数据库。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新基因注释到细胞等10个GO条目上,它们可能在N.ceranae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研究结果为N.ceranae的基因结构和功能注释信息的完善提供了有益补充,也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毛竹材用林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生长的影响,给毛竹-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以半阴坡下坡位粗放经营的毛竹材用纯林为对象,调查分析毛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分布格局,对影响多花黄精生长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毛竹林下植物有34种,隶属27科32属,优势种为山苍子(Litsea cubeb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显子草(Phaenosperma globos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和多花黄精,分布格局类型多花黄精为均匀分布,其他物种均呈强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五节芒芒萁显子草山苍子悬钩子。多花黄精生长与毛竹林下植物多度、高度和多样性指数关系密切,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包含绝对多度多样性指数是主要的影响指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2924—1.2049,包含绝对多度多样性指数2.8439—8.8099时多花黄精生长良好。研究表明:为使毛竹林下多花黄精良好生长,在实践生产中,9—10月份可通过人工劈山除草来控制毛竹林下植物多度为159—843株/m2。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制备万古霉素脂质体抗生素缓释系统,研究该缓释系统在治疗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作用,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将配置好的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万骨霉素于术中即分别放入关节腔及髓腔内,同时设对照组。大体观察左侧髋关节及观察右髋关节的活动度。实验动物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即刻、第4、8周,分别行髋关节X线摄片检查。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6周后,分别取关节腔内肉芽组织或假膜组织,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计数细菌菌落。并用4%的甲醛溶液固定组织,石蜡包埋(骨组织先用EDTA脱钙处理),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炎细胞浸润状况。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术前和术后第1、3、6周后,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各组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均在位,经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治疗后,万古霉素-脂质体组翻修术后8周X线结果提示关节间隙清晰,无明显骨缺损即透亮线形成,而万古霉素-骨水泥组置换术前后对比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感染未控制者术后6周X线结果显示,关节间隙模糊,假体及股骨结合部出现轻度骨吸收。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100%,而加入万古霉素后,万古霉素-PMMA组的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33.3%,显著降低;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16.7%,与万古霉素-PMMA组相比,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应用万古霉素-PMMA和万古霉素-脂质体,与其它组相比较,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这种模式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病理组织切片,发现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6周后,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感染人工股骨头周围股骨组织明显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万古霉素-PMMA组、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和万古霉素-脂质体组+万古霉素-PMMA的实验动物,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提示术后关节周围细菌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与术前相比较,各组CRP均显著升高(P<0.01),而经过万古霉素-PMMA组、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和万古霉素-脂质体组+万古霉素-PMMA治疗的实验动物,CRP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P<0.05)。结论:本实验中首先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并观察了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对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的效应,通过X线检查、细菌培养、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沉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万古霉素脂质体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散生型笋用竹笋中有机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主要产竹区竹笋进行多点取样,对主要有机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残留的有机农药种类主要为3种有机氯农药,即HCH、DDT、五氯硝基苯,HCH、DDT检出率均100%,五氯硝基苯(PNCB)检出率75%,残留量均值均低于国家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50μg&#183;kg^-1)。经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试验笋样可分为2类,即安全类和基本安全类,分别占82.14%和17.86%,虽然试验取样区竹笋普遍检出HCH、DDT残留,但污染并不严重。竹林经营类型、经营水平、土地利用方式对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残留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竹林经营类型、经营水平和土地利用方式竹林竹笋有机农药残留规律与竹林地土壤有机农药残留规律类似。  相似文献   
95.
幽门螺杆菌液体培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p的液体培养尤其是大规模培养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单因子试验统计分析。优化筛选了适于幽门螺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摇瓶培养条件下,Hp能够在添加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的布氏肉汤中很好地生长,菌体收获量达到0.6g/mL。  相似文献   
96.
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的组成及表面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生长在正烷烃或植物油中,能生产出表面活性物质,分析其发酵液,类脂物和多糖是主要代谢产物,发酵液中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是糖脂化合物及甘油单脂,发酵液稀释到5%,能将表面张力降到27mN/m,表面性能在广泛pH(2-12),高矿化度溶液中和高温下都非常稳定,发酵液的良好表面性能显示了它在三次采油,土壤处理等领域中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7.
木文报告了用PCR技术对线拉体DNA突变引起的人类Leber氏病的研究。此病惠者的 mtDNA第11778位由G突变成A,这种点突变使sfaNI酶识别位点消失,因此可通过PC1t扩增此特 异片段确定其酶切多态性。我们扩增了含sfaN1酶切识别位点在内的一段340bp的mtDNA, sfaNI酶 将正常人的mtDNA切成190师和150bp两片段,而患者的mtDNA则保留完整的340bp, 关键词:线粒体DNA, PCR, Leber氏肩  相似文献   
98.
鱼腥藻PCC7120细胞液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保存3个月以上的老化培养物中直接检查到游离液泡。液泡为标准圆球状,完全透明,大小相差极为悬殊,多数大型液泡吞噬了数个衰老藻细胞。采用低渗酶解,渗透冲击,低渗酶解和渗透冲击相结合从培养3个月以上,2个月,1个月,18d,10d及2d的藻丝细胞都分离到液泡。液泡略大于细胞,泡内无吞噬物。培养3d的藻丝有15%的细胞分离到液泡。其他多种蓝藻也分离到同样的液泡。  相似文献   
99.
分离纯化获得了两个东亚钳蝎小分子活性多肽BmP02和BmP03。经质谱鉴定二者皆为单一峰,分子量分别为2.950kD和2.935kD。BmP02的氨基酸序列已被测定。用全细胞膜片箝方法记录到BmP02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短暂外向钾电流(It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5),冲洗后可部分恢复,且其抑制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和电压非依赖性。进一步研究表明,BmP02可影响短暂外向钾通道的失活化和恢复过程,但却不影响其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100.
Elabela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1相关受体蛋白的配体,与另一个配体apelin一样,参与胚胎心脏和血管发育以及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生理过程,包括先兆子痫、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Elabela可能通过调节液体稳态、舒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等机制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新的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