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不同培养基、不同葡萄糖浓度、不同溶氧条件、补料与非补料对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UreB)基因工程菌的菌体生长与外源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的比较 ,建立了稳定、适宜的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多批实验结果证明 ,菌体单产可达 86 g/L ,目的蛋白的表达率为 38.2 %。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RI多b值DWI序列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CT检查发现并未经治疗的78例SPN患者,在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MRI胸部检查,根据结节直径分为三组:D1≤10mm、10 mmD2≤20 mm、20 mmD3≤30 mm,DWI扫描b值(0 s/mm~2、400 s/mm~2、600 s/mm~2、800 s/mm~2)。分别测量不同b值下结节DWI图的信号评分和拟合ADC图的表观扩散系数(ADCtot值),参照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b值为4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DWI信号差异在D1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为6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DWI信号差异在(D1、D2、D3)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节信号强度越高其恶性可能性越大;在b值为8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DWI信号差异在D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恶性结节ADCtot值对比分析中发现,不同良性结节的ADCtot值均较恶性结节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为信号阈值,1.50×10~(-3) mm~2/s为ADCtot阈值,对SPN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信号强度评分升高(P0.05)。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评价SPN过程中,多b值拟合ADCtot值对病变良恶性鉴别能力较好。在b值为600 s/mm~2时,其信号强度差异对SPN的良恶性信号评价效能最佳,多b值DWI序列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Hp的液体培养尤其是大规模培养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单因子试验统计分析,优化筛选了适于幽门螺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摇瓶培养条件下,Hp能够在添加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的布氏肉汤中很好地生长,菌体收获量达到0.6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MRSA全身感染小鼠模型,为MRSA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并对系统研究MRSA感染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在采用国际标准株MRSA-252建立OD600-CFU标准曲线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BALB/c小鼠,从感染剂量的选择、小鼠的生存率和体重变化、血液及多脏器的细菌定植量以及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学变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时相性监测,对建立的小鼠模型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经此途径建立的小鼠模型,致死剂量为每只5.0×109CFU,亚致死剂量为每只1.0×109CFU(生存率为60%~70%)。感染后小鼠生存率下降;体重下降;血液及肝脏、脾脏和肾脏均有细菌定植,定植量在感染后第3天达到高峰;心、肝、肺和肾等主要脏器中有较明显的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小鼠模型的建立,将为进一步研究MRSA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电穿孔结合化学药物进行肿瘤治疗的电化学疗法。电穿孔由于能使细胞膜出现瞬时微孔,从而能大大提高癌细胞对药物的吸收率、促进了药物等大分子进入细胞。这里利用电穿孔现象结合抗癌药物治疗昆明小鼠身上的S-180肉瘤,从实验数据可看出,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癌症治疗新技术具有易于控制、便于操作等优点,特别适用浅表肿瘤的治疗,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液体培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p的液体培养尤其是大规模培养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单因子试验统计分析。优化筛选了适于幽门螺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摇瓶培养条件下,Hp能够在添加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的布氏肉汤中很好地生长,菌体收获量达到0.6g/mL。  相似文献   
7.
培养幽门螺旋杆菌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摇瓶微需氧培养技术,模拟发酵条件,探讨不同因素(pH、转速、种子菌接种量)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生长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并级联放大到10L发酵罐发酵,经多次实验,建立了稳定的Hp发酵工艺,24h发酵细菌的最大吸光度A600达3.89,收获菌体湿重达5.2g/L。  相似文献   
8.
重组大肠埃希菌发酵工艺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组大肠埃希菌的高密度发酵是现代发酵工程研究的一个热点 ,也是基因工程产品大规模生产的重要技术。采用高密度培养技术 (Highcell densitycultre,HCDC) ,也就是高密度发酵技术 ,提高菌体的发酵密度 ,最终提高产物的比生产率 ,不仅可减少培养体积、优化下游分离提取 ,还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极大地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一目的的实现 ,除了重组菌本身的表达性质外 ,还必须赋予重组菌生长和产物表达的最适环境条件 ,包括适宜的培养基组成、宿主菌的选择、补料的调控、代谢副产物的限制、比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球形体进行体内、外回复原形的比较研究,揭示其潜在的传播途径。方法在布氏肉汤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Hp再生培养基,对Hp螺旋体、原生质体及球形体进行体外培养;同时采用30只蒙古沙土鼠(Mongolian gerbil)进行体内感染定植实验,对感染小鼠胃粘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组织学检测。结果Hp球形体在4种再生培养基中均未能回复生长;而在感染小鼠的体内却观察到了Hp球形体的回复定植。Hp螺旋体感染组在小鼠胃内的定植密度较高,且胃粘膜下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球形体感染组并未见到小鼠胃粘膜组织的明显炎症损伤,且仅有少量回复的螺旋体定植。结论Hp球形体作为一种低水平代谢休眠体,代谢活性及毒力均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本研究支持部分Hp球形体具有活力但体外不能培养成活这一假说,提示"粪-口"传播应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基于新月柄杆菌RsaA外运机制的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原核胞外分泌表达载体系统。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手段,按RsaA分泌系统操纵子组织方式,将RsaA系统外运功能基因配合以异源调控序列克隆至pQE30骨架质粒。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分子、大肠杆菌M15为宿主茵,诱导表达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上清中GFP的表达。结果:获得了与设计完全一致的pQABPS载体,利用该载体系统,在培养上清中报告分子GFP的表达明显增加,且是通过特异的RsaA外运机制被分泌至胞外的,而非渗漏表达或简单的信号肽引导。结论:在大肠杆菌中重现了RsaA分泌系统的外运功能,为该系统在基因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