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6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近年来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清栓酶具有抗凝、溶栓、去纤、降低血小板功能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是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新药.临床应用此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观察清栓酶对冠心病患者前列腺素代谢产物血栓素 A_2、前列腺环素及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为探讨其药理作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分组:(1)冠心病组11例(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53岁,不稳定心绞痛8例,稳定心绞痛3例。(2)、正常对照组:44例(男30例、女14例)平  相似文献   
62.
63.
64.
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在0℃左右很易失活。这是它不同于兔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一个特性。这种冷失活可被底物保护,提高溶液中酶蛋白的浓度可降低其失活程度。现有的结果表明,这一失活是不可逆的,且不伴随有亚基的解离或整个分子结构的松散;但用1-苯胺萘-8-磺酸作萤光探剂和用5,5'-二硫-二(2-硝基苯甲酸)与巯基反应可探测到酶分子在低温诱导下发生了比较小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65.
植物叶绿体片层膜上腺三磷酶的检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合磷酸化反应的发现已有二十五年历史,而关于能量转导机制并未完全澄清。近年来对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偶联因子(F_I和CF_1)结构和功能研究,使得逐步明确了它们在能量转导中的作用,特别近年Kagawa对线粒体偶联因子复合体的细致解析和重组工作,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偶联因子在磷酸化反应中的重要意义。也引起对  相似文献   
66.
通常所称完整叶绿体,在结构上维持着被膜的完整,在功能上具有较高效率的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或者具有以CO_2为底物的放氧能力。完整叶绿体的放氧涉及光合电子传递、磷酸化和碳素固定。在研究叶绿体能量转换及其调节控制的机理方面,完整叶绿体确为比较理想的实验材料。我们用葡萄糖代  相似文献   
67.
不少研究证明:鸡胚原结及原条前端,在离体的整胚胚盘上,具有诱导原条期胚盘形成第二胚胎和诱导外胚层形成神  相似文献   
68.
大白鼠灌服棉酚后,棉酚在血液和有关脏器中的滞留是不等的,肝脏中浓度较高,累积也较快;血清、睾丸与附睾浓度较低,累积也较慢。但是,在较低的剂量条件下,这种累积是有限度的,即使长期灌服棉酚,也不会造成棉酚在体内无限制的累积;已累积的棉酚在体内滞留时间也并不长久,停药一段时间便可消失,大白鼠也逐渐恢复生育能力。剂量增大时,血液或肝脏中的棉酚浓度也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地增大。大量棉酚经肝-胆系统随粪排出,而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多食多排泄、少食少排泄的现象。  相似文献   
69.
摘要 目的:探讨17号染色体不同倍体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78例(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78例(良性组),采用原位荧光杂交检测所有患者的病灶组织染色体不同倍体情况,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17号染色体的多倍体率为85.9 %,显著高于良性组(3.8 %,P<0.05)。不同年龄、性别、发病位置、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的17号染色体多倍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ER阳性、PR阳性患者的17号染色体多倍体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17号染色体多倍体率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ER阳性、PR阳性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ER阳性、PR阳性都为1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主要危险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多伴随有17号染色体多倍体,与其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ER阳性、PR阳性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