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61.
对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多分DNA病毒的特性及其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的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雌蜂输卵管萼中含有大量的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 PDV);一个PDV内含多个核衣壳,最多可达16个;核衣壳长40~168 nm,直径39~40 nm;PDV仅在输卵管萼细胞内复制;雌蜂产卵时,随蜂卵将PDV注入寄主血腔,并扩散到寄主的许多组织中;PDV可能先通过脱膜再侵染寄主组织。雌蜂经Co60辐射处理后再寄生(即假寄生)小菜蛾2龄、3龄和4龄初期的幼虫,被寄生后的寄主幼虫几乎全部不能化蛹,但末龄(即4龄)幼虫期显著延长,并在寄生后期,幼虫胸部有褐色的短翅芽出现;即将化蛹的4龄末小菜蛾幼虫被假寄生后,即使每头寄主被过寄生9次,依然能正常化蛹,但不能羽化。假寄生与正常寄生后寄主的脂肪体数量和形态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推测在正常寄生的情况下蜂卵孵化时释放的畸形细胞及随后的幼蜂可能对脂肪体的结构产生了作用。  相似文献   
562.
将中华蜜蜂蜂毒磷脂酶A2(AcPLA2)蛋白成熟肽编码区基因(405 bp)克隆至表达载体pETBlue-1,在大肠杆菌Tuner(DE3)plac I中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产物分子量为15kD,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6%;用意大利蜜蜂蜂毒磷脂酶A2(AmPLA2)纯品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为一抗作Western blot,表达产物显示类似于天然纯AmPLA2的特异性印迹,证实AcPLA2基因已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563.
紫金山风景林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紫金山 1 975、1 988、2 0 0 2三个年度的森林二类调查资料 ,在ARCGIS支持下 ,对紫金山风景林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近 30年来 ,保护区植被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总体表现为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 ,进而向落叶阔叶林的演替。期间 ,针叶林占保护区的面积比例由 38 9%下降为 9 7% ,阔叶林则由 1 2 0 %上升至 4 8 6 %。各景观要素中转移为其它类型概率较小的是水体、苗圃 ,而最高的是未成林地 ,接近 1 0 0 %的转移。在保护区中最易发生变化的地类主要分布在人为干扰比较强烈或者人为活动较少而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1 975~ 2 0 0 2年 ,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由 1 5 74下降至 1 4 6 2 ,而优势度由 0 6 30升高至0 735 ,景观破碎度略有增加 (0 781~ 0 795 ) ,森林覆盖率从 1 96 3年的 5 1 2 %上升到 2 0 0 2年的 70 2 % ,景观总形状系数则相对稳定 ,但各类景观要素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针叶林随着嵌块平均面积的减小 ,破碎度的不断增加 ,形状系数持续变小 ,而阔叶林则嵌块体平均面积不断增加 ,破碎度减少 ,形状系数持续增加。据Malkov链模型预测 ,至 2 0 1 6年 ,阔叶林面积将达保护区总面积的 5 5 2 3% ,森林覆被率将上升至 74 0 9%。  相似文献   
564.
锌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锌,是生物体内约160多种酶的辅基,与生物的生长发育、各种抗性及免疫都有重要关系。本文综述了微量元素锌在生物体内对生物膜的稳定性和抗氧化作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免疫、细胞凋亡及其对生物的毒性等生理生化功能。  相似文献   
565.
在室内对转基因水稻KMD1中的Cry1Ab毒蛋白经食物链在几种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体内的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是水稻孕穗期还是成熟期,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连续取食KMD1或取食KMD1.36 h后移至对照品种秀水11上取食不同时间后,幼虫体内的Cry1Ab含量均随取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稻眼蝶 Mycalesis gotama幼虫连续取食KMD1或在KMD1上取食两天后移至秀水11上继续取食不同时间,体内的Cry1Ab含量也都随取食时间延长而下降,但下降速度较二化螟更快。取食KMD1的二化螟和稻眼蝶幼虫的粪便中均检测到较高浓度的Cry1Ab,对照组中均无Cry1Ab。取食KMD1的二化螟幼虫血淋巴中检测到Cry1Ab,含量为3.5 ng/g。取食KMD1的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稻蚜Sitobion avenae以及饲喂取食过KMD1的二化螟或稻眼蝶幼虫的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体内都含有一定浓度的Cry1Ab,其中,拟水狼蛛体内的CrylAb含量以饲喂取食KMD1稻眼蝶幼虫的含量最高,约为饲喂取食KMD1二化螟幼虫的60倍。这些结果表明Cry1Ab可以沿水稻害虫天敌食物链传递。  相似文献   
566.
几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丙酮、氨水、癸二酸、正庚酸、环己烷羧酸和肉豆蔻酸等 6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6种人体气味物质中 ,仅0 1mg L正庚酸和 1 0mg L丙酮 +1 0mg L氨水对淡色库蚊雌成虫具明显的引诱作用。而 1 0mg L丙酮+1 0 0 0 0mg L氨水和 1 0mg L丙酮 +1 0 0 0mg L氨水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其它化合物或处理浓度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无明显的引诱或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567.
在室内研究了水稻品种和氮肥水平对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嗜好性的影响 ,及其与水稻挥发物的关系。双向选择试验表明 ,黑肩绿盲蝽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的褐飞虱卵有着不同的嗜好性 ,但对不同氮肥水平稻株上褐飞虱卵的嗜好性无明显差异。嗅觉试验表明 ,黑肩绿盲蝽对水稻健康苗挥发物的趋性明显地强于空白对照 ,对褐飞虱若虫为害苗挥发物的趋性强于健康苗 ,对褐飞虱雌成虫为害苗的趋性又强于若虫为害苗。不同品种的水稻挥发物对黑肩绿盲蝽的引诱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但不同氮肥水平的水稻挥发物间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 ,水稻挥发物在黑肩绿盲蝽的捕食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就如何改进水稻特性和栽培措施以增强天敌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68.
高铜、高锌猪粪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测定了高Cu、高Zn猪粪条件下Cu、Zn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致死及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Cu、Zn浓度与蚯蚓死亡率显著正相关(a=0.05,rCu=0.99,rZn=0.99),与体重增长率显著负相关(a=0.05,rCu=-0.99,rZn=-0.96).蚯蚓个体对Cu、Zn的耐受程度不同,其毒性阈值(引起蚯蚓个体死亡浓度)分别为:Cu250mg·kg-1、Zn400mg·kg-1.LD50分别为:Cu646.68mg·kg-1、Zn947.38mg·kg-1.复合污染情况下,Cu浓度为250、500mg·kg-1时,Cu、Zn复合污染表现为协同效应;Cu浓度为750mg·kg-1时,Cu、Zn复合污染表现为拮抗效应,可见,猪粪中Cu、Zn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与各组浓度组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9.
在实验室研究了转sck+cry1Ac基因水稻(MSB)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生长、存活以及经寄主对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 (Munakat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连续取食转sck+cry1Ac基因水稻的二化螟, 体重下降、死亡率上升,从第2天开始,其体重显著低于取食明恢86的对照组;从第6天开始,死亡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二化螟取食MSB 36 h后移至对照水稻上继续取食3、6、9、12天后,死亡率与对照差异都不显著;但体重均低于对照,其中第3天的体重差异达显著水平。二化螟绒茧蜂分别以取食MSB一定时间的3、4、5龄二化螟幼虫为寄主时,寄生率均低于以对照组,其中对4龄幼虫的寄生率差异显著;结茧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寄生在取食MSB的5龄二化螟幼虫体内的蜂、蛹期显著长于对照,而所结茧的茧长显著短于对照;但卵 幼虫历期、每茧块茧数、羽化率、雌性率、成蜂寿命和前翅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转sck+cry1Ac基因水稻不仅对二化螟生长和存活有显著影响, 而且可经寄主二化螟影响到二化螟绒茧蜂的一些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70.
单宁酸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 为探索其用于蚊幼虫防治的可能性,在室内测定了其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1~4龄幼虫的毒性,并观察了其对存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比抗氰戊菊酯品系的要高,1~4龄幼虫分别高6.4、4.9、4.7和2.0倍。4个龄期幼虫中,无论是敏感品系还是抗氰戊菊酯品系,均是1龄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最高,3龄幼虫最低。在1 000 mg/L单宁酸持续作用下,敏感品系和抗氰戊菊酯品系各龄幼虫的存活率,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与对照相比,饲养在100 mg/L~500 mg/L单宁酸溶液中的存活幼虫发育历期延长,敏感品系和抗氰戊菊酯品系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34.5~38.3 h和59.2~93.4 h。其中,125 mg/L浓度处理的敏感品系1~4龄幼虫,其发育历期与对照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抗性品系则在250 mg/L作用下也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P<0.05)。但100~250 mg/L单宁酸处理淡色库蚊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1龄幼虫,对其存活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和成虫性比均无显著影响。表明单宁酸对淡色库蚊幼虫的影响主要是延迟其生长发育,且影响程度与蚊虫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