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与植食性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化学相互作用。一方面,当遭受植食性昆虫为害时,植物能识别植食性昆虫相关分子模式,触发早期信号事件和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并由此引起转录组与代谢组重组、直接和间接防御化合物含量升高,最后提高对植食性昆虫的抗性。另一方面,植食性昆虫也能识别植物的防御反应,并能通过分泌效应子、选贮、解毒以及降低敏感性等反防御措施抑制或适应植物的化学防御。深入剖析植物与植食性昆虫的化学互作,不仅可在理论上丰富对昆虫与植物互作关系的理解,而且可在实践上为作物害虫防控新技术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6-24头/盆若虫和2-6对/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弱,种内密度效应与水稻品种有关,在秀水11和协优9308上,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相对较强;褐飞虱在浙852和协优9308上表现一定的密度效应;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存时种间在互利关系,其中尤以对白背飞虱有利,主要表现为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成虫短翅率,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后代虫孵化率在混合饲养时比一种飞虱单独饲养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植食性昆虫的天敌能够利用虫害诱导的挥发物进行有效的寄主或猎物定位。为了开发稻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引诱剂,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检测了多种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分对褐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Y型嗅觉仪实验结果表明,5种单一化合物,Z-3-己烯乙酸酯,1-戊烯基-3-醇,Z-3-己烯醛,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以及3种混合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对稻虱缨小蜂具有明显引诱作用。田间试验表明,3种单一化合物,Z-3-己烯乙酸酯,Z-3-己烯醛和芳樟醇,以及一种混合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能明显提高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作用。这些结果对于改善褐飞虱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昆虫的化学感觉机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昆虫是通过化学感觉器与其周围环境中的大量化学信息发生联系的。通过特定的化学感觉机制 ,昆虫可感知来自种内和种间 ,以及无机环境中的各种化学信息 ,并由此而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从而为其自身寻找适宜的食物、配偶以及生存与繁殖场所 (如躲避天敌、避免或减少竞争等等 ) ,达到最大的繁殖成功。阐明昆虫的化学感觉机理 ,不仅可在理论上进一步加深对昆虫与植物、昆虫与昆虫相互关系的了解 ,而且可在实践上为开发害虫治理的新途径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将根据目前的最新研究成果 ,主要就昆虫的化学感觉机理 ,包括嗅觉和味觉机理作一综述 ,以期…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和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协同作用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我们先前的试验结果和文献资料,组建了水稻品种-褐飞虱-稻虱缨小蜂3者相互关系的模拟模型.模拟分析表明水稻品种能直接和间接地通过物理或化学特性影响稻虱缨小蜂的寄生作用,其中以影响褐飞虱卵垂直分布型、稻虱缨小蜂的迁入时间、未成熟期历期和怀印量等的水稻品种特性起主要作用.同时,模拟分析还表明中等抗性的水稻品种,配以增强稻虱缨小蜂寄生作用的品种特性,就能有效地控制褐飞虱的危害.文中还就协调水稻品种抗性与天敌协同控制褐飞虱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植物中逆境反应相关的WRKY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冉  娄永根 《生态学报》2011,31(11):3223-3231
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体内一类比较大的转录因子家族,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抗逆境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冻害、干旱、盐害等非生物胁迫与病原菌、虫害等生物胁迫反应中的重要调控功能,并概括了WRKY转录因子在调控这些逆境反应中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的识别机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室内条件下信息化合物及稻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2种卵寄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差异,各自的引诱比例(头数)分别为57.50%(23头)和42.50%(17头)。稻虱缨小蜂对2种飞虱4组材料,完整卵、磨碎卵、带卵叶鞘和若虫为害叶鞘的行为反应,除了在褐飞虱完整卵上的搜索时间极显著地长于在白背飞虱完整卵上的以外,其余的均不存在差异。挥发物捕集结果表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成相非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水稻挥发物、稻飞虱利它素及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中的作用不明显。文中就稻虱缨小蜂识别2种寄主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起,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h(St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3种稻飞虱及其所传播的5种病毒病先后成为稻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病虫害,并频繁暴发成灾,严重威胁世界粮食安全。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数十个数据库上约半个世纪以来正式发表的稻飞虱相关论文,比较了与每种稻飞虱和总稻飞虱相关论文发表的年度时间动态,以及稻飞虱研究各主要生物学领域论文数年代(10年)间的动态;综述了近年来在稻飞虱灾变和治理研究中取得的主要进展;讨论了稻飞虱研究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和改善治理工作的展望,以加速实现稻飞虱的持续治理,建立可持续集约水稻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触角电位记录(EAG)技术,测定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雄蛾对性信息素标准化合物Z7-12:Ac(A)、Z9-14:Ac(B)、Z11-16:Ac(C)、Z5-10:Ac(D)和Z8-12:Ac(E)的EAG反应。结果表明:这些标准化合物均能引起EAG反应,其中组分A(Z7-12:Ac)引起的反应最强,为5.65 mV,组分B(Z9-14:Ac)和C(Z11-16:Ac)居中; 组分D(Z5-10:Ac)的EAG反应值最小,为2.50 mV。二元混合物、三元混合物、四元混合物和全组分的EAG反应较高,其EAG反应值均显著高于单组分的反应值。三元混合物ABC的反应值最高,与5头雌蛾腺体的正己烷浸提液的EAG值相当。在使用剂量为0.01 ng~100 μg反应内,小地老虎雄蛾触角对性信息素各组分及其混合物的剂量反应曲线大致呈“S”形。从不同日龄雄蛾对标准化合物的反应中,发现在羽化后第3天达到最高值,之后则随日龄增加EAG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10.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基本特性、生态学功能及释放机制   总被引:79,自引:10,他引:69  
娄永根  程家安 《生态学报》2000,20(6):1097-1106
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攻击时,能通过释放挥发物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而防御植食性昆虫。主要就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基本特性、生态学功能及其释放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