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精原干细胞移植为研究精子发生、雄性生殖能力及新型转基因技术奠定了基础.尽管已利用小鼠建立了较成熟的移植技术体系,白消安受体制备法和曲细精管及睾丸网移植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白消安可导致动物较高的死亡率,局部射线照射和无内源性精子发生受体动物的制备费用较昂贵,热处理受体制备法应用范围较窄且效果不稳定;三种移植方法均对操作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曲细精管、睾丸输出管移植需要显微注射装置,而睾丸网移植需要超声仪的辅助.而且,移植效果在不同实验间、物种间差异较大,移植效率有待提高,对移植排斥反应的认识也有待进一步深入.对睾丸结构和精原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建立更简单高效的受体制备和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针对当前高校加强卓越人才培养工作,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合作式案例教学为模式,以给排水工程设计课程教学为实例,探索基于合作式案例教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23.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24.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仿真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方法是森林碳循环研究的有力工具.在Simulink环境下设计开发了通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仿真系统FORCASS,从仿真系统的模式框架、设计方案和开发过程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表明,FORCASS具有可行性.该仿真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将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植被碳库、枯落物碳库、土壤碳库和动物碳库4个分室,考虑了众多碳流转移项,具有较高的机理性和解释性;2)仿真系统基于过程,以植被器官生物量碳储量Richards生长方程为驱动项,带入差分方程组进行计算,可操作性高,能够实现林龄变化下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等多种输出;3)仿真系统基于通用的碳循环模式框架建立,可扩展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5.
描述了p185在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功能,讨论了抗p185抗体的蛋白质工程及它们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目前对于南极冰层微生物研究较少,而且研究手段多为纯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对于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仍知之甚少。本研究拟研究东南极达尔克冰川冰层中微生物群落组成。【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单细胞分选和高通量测序3种方法对东南极达尔克冰川冰层微生物进行研究,探究该生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结果】从达尔克冰川中分离出10门19纲94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为优势纲,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优势属,结果显示冰层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其中,纯培养法分离出25株细菌。单细胞分选方法分离得到24株细菌。高通量测序共得到55 183条序列,聚类出116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3种研究方法得出的优势种群不尽相同。通过单细胞分选和纯培养法共获得7株细菌,它们与数据库最近源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小于98.65%,其中有2株菌株与最近源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小于95.00%,推测可能有2个潜在新属,5个潜在新种。【结论】本研究通过纯培养法、单细胞分选以及高通量测序3种方法对东南极达尔克冰川冰层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发现,该生境中细菌多样性复杂。对比3种方法,其各有优势和局限性。这意味着结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可获得更加全面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结果可为挖掘南极微生物资源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联合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对牙髓炎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14 (CD1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水平和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174例牙髓炎患者,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为87例。两组均接受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对照组使用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填充,研究组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填充。观察两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咬合力、咀嚼效率、CD14、HIF-1α、CX3CL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一步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7 d后VAS评分降低,咬合力增加,咀嚼效率提高, 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降低(P<0.05)。结论:牙髓炎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后采用氢氧化钙填充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咀嚼功能,提升咬合力,调节血清CD14、HIF-1α、CX3CL1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吉林省西部地区达乌尔黄鼠肥满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肥满度与其所在地理环境植被的类型,生长状况有直接关系,在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的地区肥满度高,反之则低。达乌尔黄鼠肥满度的季节变化亦非常明显,这与非冬眠啮齿动物的肥满度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9.
摘要目的:酪氨酸蛋白激酶NOK/STYK1 具有很强的促肿瘤形成和转移能力,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肿瘤治疗靶点。由于NOK含 有一个跨膜区,且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其表达和纯化非常困难,直接影响了对其功能及相关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本研究目的是 获得可溶的且纯度较高的NOK 胞内区融合蛋白△NOK (AA:49-422),为后续抗体的制备和功能研究奠定重要基础。方法:含有 △NOK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入BL21 中,IPTG 诱导蛋白表达,通过亲和层析获得可溶的△NOK 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 凝血酶酶切后,凝胶过滤层析分离标签蛋白获得△NOK蛋白。同时,我们还通过Bac-to-Bac 系统获得含有△NOK基因的杆状病 毒,感染sf9 细胞,尝试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结果:通过在sf9 昆虫细胞和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盐浓度等各种条件的摸索, 首次获得了可溶的且纯度较高的NOK 胞内区融合蛋白(△NOK-GST )和一定量去除标签的△NOK 蛋白。本研究中与大肠杆菌相 比,昆虫细胞并不适合△NOK 的纯化。结论:我们建立了一套优化的NOK蛋白表达和纯化体系,从而为后续抗体制备和各种体 内外生化实验等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为研究NOK在肿瘤中的作用和药物筛选创造条件。同时丰富了整个RTKs 家族作用机制的 探索,进一步促进了以RTKs为靶点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0.
宿主细胞应答病毒感染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体如何识别以及清除入侵的病毒一直是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重点.早期的研究揭示,病毒的入侵可诱导表达大量的IFNβ,PKR等抗病毒蛋白分子.这些蛋白质分子通过多种方式造成被侵染细胞表现出特殊的状态或迅速凋亡,从而控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同时诱导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的进程.但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对于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最早期信号事件了解甚微.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在先天性免疫系统如何识别早期病毒的入侵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TLR3和RIG-I/MDA5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是最近发现的宿主细胞识别与应答病毒的重要调节机制.它们利用不同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诱导先天性免疫反应,主要参与脊椎动物细胞识别和清除RNA病毒的原发抗感染过程,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反应机制,直接影响后续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作用.就这些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先天性免疫应答中的研究进展做了概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