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61.
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性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齐泽民  王开运  张远彬  谢玉华 《生态学报》2009,29(12):6325-6332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上缘流石滩草甸与下缘冷杉林残积母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流石滩草甸→林线过渡带→冷杉林,土层逐渐增厚,表层土壤(0~30 cm)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含量、团聚度、结构系数和自然含水量逐渐增高,砂粒含量逐渐降低,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性盐基含量、盐基饱和度以及水解性酸含量逐渐增高,pH值逐渐降低,有机质及养分库全P、全K、有效N、有效P和速效K含量逐渐增高,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逐步有所改善,但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区域残积母质土壤成土过程缓慢.林线过渡带表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量,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邻近植被上缘流石滩草甸与下缘冷杉林,体现了作为生态交错带,林线过渡带比邻近植被土壤具有相对较强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62.
杉木老龄人工林生物产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在我国南方各省栽培历史悠久,它生长快,材质好,在林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都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冯宗炜等对杉木速生阶段和干材阶段林分的生物产量和养分循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杉木老龄林研究得较少。为此,我们在湖南省会同县林区对其为数不多的杉木老龄林的生物生产力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3.
耿越  王开发 《植物学通报》1998,15(A00):29-31
论述近十年来有关准晶体结构在生物组织中的研究和发现,对中Kedves提出的生物聚合体准晶体结构和其三维构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研究方法,指出其结构存在之不足。  相似文献   
164.
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是云南特有的高山花卉和耐低温的月季种质资源,也是蔷薇属唯一有报道的10倍体的野生种。然而,中甸刺玫的系统位置存在较大争议,其起源也不清楚。本研究利用5S rDNA和4个叶绿体DNA(cpDNA)片段(psbA-atpH、rbcL、rpl16和trnL-F)来构建蔷薇属的系统关系,明确中甸刺玫的系统位置;通过与近缘物种的序列比对,推测中甸刺玫的原始亲本。结果表明:蔷薇属50个种(变种)的5S rDNA序列长度为498~573 bp,变异程度随物种表现出明显差异。cpDNA片段中psbA-trnH变异较大,4个片段联合分析的矩阵长2969 bp,其中变异位点153个。基于5S rDNA的分子系统树和4个cpDNA片段联合分析的分子系统树中,中甸刺玫均与桂味组的物种聚在一起,与小叶组的刺梨亲缘关系较远,其系统位置应从小叶组移至桂味组。中甸刺玫的十倍体起源很复杂,细梗蔷薇、华西蔷薇、尾萼蔷薇、西南蔷薇和西北蔷薇是与其关系最近的野生近缘种,其原始母本最可能是尾萼蔷薇、西南蔷薇和西北蔷薇的其中之一或共同母本,细梗蔷薇和华西蔷薇极可能是其父本,而尾萼蔷薇、西南蔷薇和西北蔷薇也可能以父本的身份参与了中甸刺玫的杂交物种形成。  相似文献   
165.
湖南银杉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杉(Cathaya argyroph)lla Chunet Kuang)是一千多万年前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自六十年代我国在广西首次发现后,相继又在湖南省,四川省和贵州省发现,这些发现不仅给我国绿色宝库增加了一个新种,同时对研究  相似文献   
166.
167.
我所贵州野外队,在贵州省博物馆大力协助下,于1964年冬,在贵州省毕节专区黔西县沙窝区沙井公社井山观音洞里,发现了富含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的地层。我们作了初步的试掘,得到了不少哺乳动物化石和百余件石器、石片、石核等材料。这是我国南方洞穴中首次发现的有哺乳动物化石与旧石器共生的地点。现将该地点试掘所得的结果,简略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168.
本文利用生物测定法来分析亚洲玉米螟对氰戊菊酯抗性品系(38.3倍)的遗传。氰戊菊酯抗性品系(R)和敏感品系(S)两杂交后代F_1(S♀xR♂)及(R♀xS♂),对氰戊菊酯的LD_(50)和毒力回归线均在R和S品系之间,且两杂交后代的反应值均相近,抗性与性别无关。抗性的显性程度(D)测定得出,两D值分别为-0.01和0.05,均接近于0,表明该抗性为中间型,并由1个或多个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69.
为弄清油茶(Camellia oleifera)对微量元素铜、铁、锌的吸收利用特征,对5年生‘长林4号’各器官的铜、铁、锌元素含量及其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植株中铁元素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锌和铜元素;单株油茶对锌、铜元素的年积累量分别为62.97 mg和22.60 mg,约为3∶1。从果实发育期至成熟期,锌元素的单株吸收积累量为40.18 mg,约占年吸收积累量的63.81%,从抽梢期至果实成熟期,铜元素的单株吸收积累量为20.04 mg,占年吸收积累量的88.67%,从休眠期至抽梢期,油茶地上部分生长所需的铜、锌元素分别有30.25%和57.90%来源于根系贮存的营养;油茶对铁元素的吸收积累则集中在抽梢期至果实发育期,单株吸收量达0.34 g。这些为指导油茶科学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0.
建立高糖诱导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研究高糖对3T3-L1脂肪细胞NF-κB p65表达及转位的影响。诱导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与5.0mmol/L的葡萄糖含或不含0.6nmol/L的胰岛素(LGIns 组与LGIns-组)或者与25.0mmol/L葡萄糖含或不含0.6nmol/L的胰岛素(HGIns 组与HGIns-组)培养18h,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用Western印迹检测总NF-κBp65及核NF-κB p65的表达,用激光扫描共聚焦(CLSM)对NF-κB p65进行定位显示。结果显示,仅HGIns 组,即3T3-L1脂肪细胞与25.0mmol/L葡萄糖含0.6nmol/L的胰岛素培养18h后,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减少55%(P<0.01),同时Western印迹和CLSM均显示NF-κB p65核转位增加(P<0.01),但对3T3-L1脂肪细胞总NF-κB p65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胰岛素(0.6nmol/L)存在的条件下,高糖(25.0mmol/L)才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刺激NF-κB p65的核转位,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