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种杀虫剂在引起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a (Jieder))幼虫死亡率30%左右的选择压下,对其结茧和羽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硫丹在明显高于田间常用浓度的143倍时,引起草蛉幼虫死亡率23.3%,对该虫结茧率和羽化率影响不大,分别为86.0%和83.0%;氰戊菊酯、甲丙硫磷、氧乐果、甲基对硫磷、辛硫磷、丙溴磷对幼虫结茧和羽化的影响相对较低,草蛉校正结茧率和羽化率为77.5%~93.7%和61.0%~74.8%;甲基毒死稗、氯氟氰菊酯、灭多威对草蛉幼虫生命力的影响很大,尤其使成虫羽化率明显降低,且以灭多威的影响最甚,50mg/kg处理后幼虫结茧率仅34.9%,成虫羽化率为12.4%;抑太保虽然对草蛉幼虫的杀伤力小,对草蛉幼虫的结茧影响不大,但对成虫羽化影响很大,处理浓度为500 mg/kg时,幼虫结茧率为84.8%,成虫羽化率仅13.5%.  相似文献   
2.
慕立义 《昆虫学报》1978,(2):212-216
鉴于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常用的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目益严重,而提高药液浓度和增加喷药次数招致杀伤天敌及污染环境,我们于1977年研制了属氨基甲酸酯类的呋喃丹微粒剂,采取隐蔽施药,用于拌棉种治蚜,已初获成效。每亩用3%呋喃丹微粒剂三斤,对棉蚜有效控制期达55天左右,较国外的3%呋喃丹颗粒剂药效高,麦收前可不需喷药治蚜。此药加工和施用方便,且对棉花生  相似文献   
3.
1973—1977年,作者研究了防治玉米螟颗粒剂的“高含量、低用量”问题,即在单位面积上有效成分用量相等下,探讨逐步提高颗粒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而又按比例减少单位面积上颗粒剂用量的防治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证明,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高含量、低用量可以代替低含量、高用量。每亩用辛硫磷4克时,1.6%颗炷剂每亩用0.5斤与0.1%颗粒剂每亩用8斤均可获80%左右相似的防治效果;每亩用对硫磷40克时,8%颗粒剂每亩用1斤与1%颗粒剂每亩用8斤均可获90%以上防治效果。对地亚农和二氯苯醚菊酯试验亦获类似结果。 颗粒剂应用这一改革,有利于成品化和机械施药,并可显著降低防治成本。 同时,还做了室内毒力测定及在玉米上残效作用测定,以验证田间防治效果。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一直把颗粒剂做为防治玉米心叶期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Hübner)的有效手段。我国自五十年代末已开始研究和应用滴滴涕、六六六等颗粒剂防治玉米螟,获得了高于六六六药液灌心的防治效果(邱式邦等,1961;邱式邦等,1963;慕立义,1963)。但由于颗粒剂用量大、费用高而未能成批生产。土法生产、群制群用的颗粒剂亦存在着缺点:(1)加工时不但造粒、选粒用工多,而且粒度、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在载体上的分布均难以规格化,药效不够稳定;(2)加工所用的毒剂均为农药制剂。如用乳油、除乳化剂及有机溶剂被浪费外,往往还引起玉米的药害;如用粉剂,则不能渗入载体内部,不耐雨水冲洗而降低残效;(3)由于颗粒剂不规格化和单位面积用量大而不利于机械施药。因此,多年来生产上迫切需要高效、低毒、低残毒、价廉和利于机械施药的成品颗粒剂以代替土法生产的颗粒剂。  相似文献   
4.
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对棉蚜形态和不育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昆虫保幼激素对昆虫生长发育所起的调节作用已有较长时期,而探索用人工合成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防治害虫还是近一、二十年的事。近年来,一些试验结果证明ZR-777等对蚜虫有很高的生理活性;Nassar(1973),Tamaki(1973),Benskin(1973),Kubr(1973)及广东农林学院(1976)等都有报道,但对不育类型,不育个体的不育程度与寿命,尤其是对胚胎发育影响,尚未见系统报道。本文比较系统地讨论这一问题。在室内和田间试验基础上,还初步提出该类化合物对蚜虫活性测定程序和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等杀虫剂抗性的选育及其生化机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用药水平低的棉田采集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Hubner),在室内恒温条件下以人工饲料饲养,用氰戊菊酯等4种杀虫剂和1种混合剂经点滴法分别逐代处理棉铃虫幼虫,以选育其抗药性。用氰戊菊酯选择15代,抗性达311倍;而用灭多威、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分别选择13代、14代及13代,抗性仅分别达10.8倍、3.5倍及5.2倍,抗性发展较慢;甲基对硫磷与辛硫磷的混合剂选择12代,抗性也只有4.8倍。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用生测法测定酶抑制剂和生化法测定酶活性的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与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苦豆子生物碱对萝卜蚜的毒力及其对几种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s(L.)的次生代谢物质为喹诺里西定生物碱类。本研究明确了该生物碱中的野靛碱对萝卜蚜(Lipaphiserysimi)有很高的毒杀作用,对其无翅成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浸渍法)为(4325±2.12)mg/L,优于著名的杀蚜生物碱毒黎碱和烟碱,两者对该试虫的LC50分别为(684.70±2.28)mg/L和(1090.65±2.01)mg/L。用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作试虫,得知苦豆子7种主要生物碱对昆虫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排序为:总碱>野靛碱>槐胺碱>槐定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苦参碱>苦豆碱。野靛碱和苦豆碱对α-乙酸萘酯酶、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及酯酶同功酶的活性亦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敌敌畏对不同寄主植物上小菜蛾羧酸酯酶活性的体内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敌敌畏对取食花椰菜、白菜和甘蓝的小菜蛾四龄幼虫β-NA羧酸酯酶的体内抑制动态变化有显的差异。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pNA羧酸酯酶活性在受到敌敌畏的抑制之后,恢复的速度不同,取食花椰菜的小菜蛾pNA羧酸酯酶活性恢复速度最快,取食白菜的次之,而取食甘蓝的最慢。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生物测定法来分析亚洲玉米螟对氰戊菊酯抗性品系(38.3倍)的遗传。氰戊菊酯抗性品系(R)和敏感品系(S)两杂交后代F_1(S♀xR♂)及(R♀xS♂),对氰戊菊酯的LD_(50)和毒力回归线均在R和S品系之间,且两杂交后代的反应值均相近,抗性与性别无关。抗性的显性程度(D)测定得出,两D值分别为-0.01和0.05,均接近于0,表明该抗性为中间型,并由1个或多个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八种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慕卫  刘峰  贾忠明  赵德  慕立义 《昆虫学报》2005,48(1):147-150
用胃毒触杀法确定8种常用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3龄幼虫的LC20和LC50剂量后,以其LC20分别处理3龄幼虫,将存活幼虫正常饲养,测定该剂量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存活率、雌雄比、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等4种药剂的影响较显著,其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毒死蜱>辛硫磷>阿维菌素溴虫腈;而另4种药剂丙硫克百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则影响不显著。此外也测定了用后4种药剂LC50剂量处理的存活试虫的上述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除化蛹率和羽化率较对照降低且差异显著外,其他生物学指标与对照处理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大暴发主导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慕立义 《昆虫知识》1994,31(6):332-335
1992年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出现空前的大暴发,波及到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棉区,在暴发严重区,它已成为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甚至果树和蔬菜等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这又为棉田提供了更多的虫源,致使1993年继续暴发。据山东省有关部门统计,1992年由于干旱和棉铃虫灾害,较1991年棉花减产1346万担,减产率为49.9拓,减少产值42亿多元,若加上棉花副产品,共减少产值达50多亿元。由于棉铃虫难以防治,1993年山东省植棉面积由常年2200万亩降至约为1100万亩。棉花生产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外经外贸、化学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