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供试8个转基因水稻株系的染色体上检出了转入的外源基因barnase-ps1片段.其中两株系各检出了两个不同的信号位点,而其他株系均只检出一个信号位点.所有染色体着丝粒区都没有杂交信号.结合Southern杂交及表达分析发现,大多数株系中,整合在染色体端部区的barnase基因表现为高水平表达,而靠近着丝粒区的则表现为低水平表达,表明表达水平与转基因整合位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表达水平与拷贝数无明显相关.本文还利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ISH)技术,进行了barnaseps1片段与报道基因pHctinG的共杂交,多数情况下,barnase-ps1片段与报道基因整合在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相似文献   
122.
支崇远  王开发 《植物学通报》2001,18(5):627-630,626
通过对我国有巨大生产量和应用潜力的油松,白皮松和青Qian花粉的18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磷脂,葡萄糖氧化酶等重要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发现这三种花粉的以上成分含量都很高,其中青Qian花粉的维生素A含量达70641.6IU/100g,氨基酸总量达24.443mg/100mg。从营养的角度来看,青Qian花粉是较优秀的花粉。  相似文献   
123.
神农架大九湖12.5kaBP以来的孢粉与植被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神农架海拔1700m的大九湖盆地12.5kaBP以来晚第四纪中,高密度地取得3个钻孔的孢粉样品,建立起晚第四纪高分辨率孢粉组合序列,划分出15个综合孢粉带,代表15个不同时代类型的古植物群落,根据植被演替及其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本文还讨论了第四纪植被与气候阶段的划分问题,认为高分辨率孢粉-植被序列的建立与研究可以反映多种时间尺度,特别是小尺度的环境变化与事件,从而更详细地揭示其演变轨迹与特点。  相似文献   
124.
为明确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花瓣的色素成分和呈色机理,为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以野牡丹(M.candidum)、白花野牡丹(M.candidum f.albiflorum)、印度野牡丹(M.malabathiricum)、白花印度野牡丹(M. malabathricumvar.alba)、毛稔(M.sanguinrum)5种野牡丹属植物材料,采用目测法、RHSCC比色法和色差仪测定花瓣表型,应用化学显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花色素成分及含量进行初步分析与测定,通过徒手切片组织切片法观察花瓣表皮细胞的显微结构和分布特点,测定花瓣pH值、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对花色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牡丹属植物花瓣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紫罗兰色系主要含花青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白色系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野牡丹和毛稔花色素分布于上、下表皮,印度野牡丹花色素分布于上、下表皮和栅栏组织,白花野牡丹和白花印度野牡丹花瓣没有发现色素积累;紫罗兰色系野牡丹上表皮细胞呈圆锥形突起,白色系野牡丹上表皮细胞呈不规则的扁平状,它们下表皮细胞全呈不规则的扁平状。野牡丹属植物花色明度L*随花瓣颜色变深而降低,明度L*与红度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蓝度b*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花瓣中花青素苷含量与其明度L*和蓝度b*呈显著负相关,pH值与花瓣红度a*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表明,野牡丹属植物花色主要由花青素苷决定,花青素苷含量、色素分布、上表皮细胞形状等是引起花色呈现多样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5.
摘要 目的:对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NMIBC患者120例,均接受TURBT治疗。根据化疗用药方式的不同将120例NMIBC患者分为表柔比星组(n=58,表柔比星治疗)和吉西他滨组(n=62,吉西他滨治疗),对比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的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且吉西他滨组高于表柔比星组(P<0.05);CD8+下降,且吉西他滨组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癌抗原199(CA199)均下降,且吉西他滨组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1年复发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将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1年后复发的患者总和28例纳为复发组,其余未复发的92例纳为未复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与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为多发、最大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化分级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T1期为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表柔比星化疗相比,吉西他滨化疗可更好的控制肿瘤疾病进展,有效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两种化疗药物下安全性和复发率相接近。同时研究还观察到,复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分级、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26.
马宏秀  王开勇 《植物学报》2019,54(2):208-216
为探究棉粕对盐碱胁迫下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的抗盐碱机理,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添加不同棉粕用量对8 g·kg -1盐碱胁迫下棉花生理及生长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 添加棉粕能够增加盐碱胁迫下棉花不同器官对K +的吸收, 降低对Na +的吸收, 维持盐碱胁迫下细胞内K +和Na +的平衡, 显著促进棉花生长, 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效率, 有效缓解盐碱胁迫对棉花的伤害。其中, 以添加6 000 kg·hm -2棉粕处理的效果最显著, 且盐胁迫下棉粕的改良效果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盐碱胁迫下棉花生长生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叶片K +/Na +比值、根长、鲜重、干重和胞间CO2浓度(Ci)。  相似文献   
127.
从我国云南楚雄地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纲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BERC-57169,农药活性测定发现其发酵粗提物对多种农作物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HPLC半制备组分进行农药活性测定明确了活性物质的出峰时间及其紫外、质谱特征。根据UPLC-MS图谱特征确定了活性物质的分子离子峰及分子量,结合UV吸收光谱及文献数据,初步确定其为一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子囊霉素(ascomycin)。对发酵提取物进行HPLC制备后,获得了纯度在95%以上的纯品,农药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对多种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很强,MIC值达到1.56~25.0 μg/mL。  相似文献   
128.
【背景】细菌生物膜是造成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和持续感染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尚无针对抗菌膜的特效药物。特境植物根际微生物可产生大量具有提高宿主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极具抗生物膜药源开发潜力。【目的】了解滇西北高寒特境白马雪山分布的云南黄芪与灰毛康定黄芪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并对可培养菌株进行抑菌与抗生物膜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宏基因组技术结合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采自我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白马雪山的云南黄芪与灰毛康定黄芪的根际微生物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并通过“孔板法”测定其可培养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浸膏的抗菌、抗生物膜活性。【结果】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云南黄芪根际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来自6门7纲8目8科9属10种,其中栖热菌属为优势菌群;灰毛康定黄芪根际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来自6门8纲10目11科14属15种,其中慢生根瘤菌属为优势菌群。通过纯培养共获得145株可培养菌株,包括112株细菌和33株真菌。其中,云南黄芪根际细菌59株,共计16属35种,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和链霉菌属;根际真菌19株,共计4属5种,优势属为曲霉属;灰毛康定黄芪根际细菌53株,归属于16属29种,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与寡养单胞菌属;根际真菌14株,归属于3属4种,优势属为曲霉属。从不同种水平上选择51株细菌和7株真菌为代表菌株进行抗生素药源评估,发现5株细菌及1株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浸膏具有中等至较强的抗革兰阳性菌活性,而且其中4株具有抗MRSA生物膜活性,最终确定了链霉属放线菌Streptomyces fulvissimus KTA1和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YNF5为潜力活性菌株。【结论】首次报道了滇西北地区高寒特境黄芪属植物根际微生物具有较好的物种多样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抗生素药用资源开发潜力。本研究对滇西北高寒特境特色植物来源的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9.
杨万勤  冯瑞芳  张健  王开运 《生态学报》2007,27(10):4157-4165
为了解土壤和植被界面的有机碳库和生化特性,分别将以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ers)(SF)、冷杉(Abiesfaxoniana Rehder& E.H.Wilson)(FF)和白桦(Betulaplatyphylla Sukaczev)(BF)为优势树种的3个亚高山森林地表有机层(OL)分成新鲜凋落物层(LL)、半分解层(FL)和分解层(HL),并同步测定了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MS)的有机碳(OC)储量、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微生物生物量氮(N~)及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云杉林、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有机层的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9.38Mghm^-2±1.28Mghm^-2、22.7Mghm^-2±1.12Mghm^-2和8.63Mghm^-2±0.95Mghm^-2,分别为总有机碳储量的62.2%、53.5%和36.6%。云杉林、冷杉林和白桦林土壤有机层和腐殖质层分别储存了92.8%、99.6%和78.7%的有机碳。所有林型中,HL具有最高的细菌数量、Cmic和Nmic及过氧化氢酶活性,FL具有最高的真菌、放线菌数量及转化酶、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垂直分布格局意味着OL是土壤和植被之间最活跃的生态界面之一。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