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描述2021年1月广西1例本地新冠肺炎病例发现和感染的溯源过程,旨在为今后类似疫情溯源调查工作提供经验参考。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七版)》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发病诊疗情况等,对病例、密接者标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和胶体金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同时对重点场所环境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本地病例A和印度尼西亚入境的无症状感染者C同属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2.3,共享2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推测本次疫情的感染来源与印度尼西亚入境的无症状感染者密切相关,可能的传播途径为无症状感染者污染入住隔离酒店环境,本地病例在对酒店消毒作业中因防护不规范暴露于病毒污染环境而导致感染。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土疫情是我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82.
董莲华  孟盈  王晶 《微生物学报》2014,54(3):309-318
摘要:转基因棉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在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研究转基因棉花根际微生物群落变化来评估转基因棉花的生态风险。【方法】以转Bt + CpTI基因抗虫棉(SGK321)及非转基因亲本棉花石远321(SY321)根际土壤总细菌和氨氧化细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种植前和棉花的不同生长时期(蕾期、花期、铃期和絮期)取样。采用微滴数码PCR方法对土壤中总细菌16S rRNA和氨氧化细菌的功能基因amoA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果发现两种棉花根际土壤中的总细菌数量随棉花生长的不同时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氨氧化细菌的定量结果表明随棉花不同生长时期,两种棉花根际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数量均发生显著变化,但变化趋势不同:在蕾期,SY321和SGK321根际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4倍和2倍;在花期,SY321根际氨氧化细菌与蕾期相比显著降低至5.96×105 copies/g dry soil,而SGK321根际氨氧化细菌则显著增加至1.25×106 copies/g dry soil;在铃期,SY321根际氨氧化细菌显著增加至1.49×106 copies/g dry soil,而SGK321根际土壤中氨氧化细菌数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絮期两者均表现为降低,但差异显著。与非转基因棉花相比,转基因棉花根际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变化相对较为平缓。【结论】这表明氨氧化细菌数量既受棉花生长时期的影响,同时也受转基因棉花的影响,转基因棉花通过影响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减缓氨的转化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az]的化学成分,从其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经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osmanthuside E(1)、木通苯乙醇苷B(2)、2-(4-hydroxyphenyl)ethyl-(6-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3)、dunalianoside D(4)、dunalianoside C(5)、咖啡酸(6)、秦皮乙素(7)。除化合物6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木通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4.
对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中11个肺炎球菌血清型(2、8、9N、10A、11A、12F、15B、17F、20、22F、33F)的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进行定值。方法用WHO推荐的标准检测人血清中抗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体IgG定量ELISA方法,以国际标准血清89SF为标准,对此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进行定值;以暂定的09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12份WHO校正血清、16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LIBP)质控血清和89SF,对定值的准确性进一步验证。结果以09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的12份WHO校正血清和16份LIBP质控血清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结果,与以89SF为标准检测的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直线相关关系(r≈1.00,P0.05);以09CS的定值为标准检测的89SF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的新值与其原定值比较,各血清型的误差均20%。结论实验完成了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中的11个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的准确定值。  相似文献   
85.
构建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强毒株05ZYH33二元信号转导系统2148hk/rr基因敲除突变体。构建中间为壮观霉素抗性基因, 两侧为2148hk/rr编码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的基因敲除质粒, 通过同源重组筛选2148hk/rr编码基因敲除突变体。PCR分析和Southern杂交结果均显示2148hk/rr编码基因完全被壮观霉素抗性基因替代, 基因敲除突变体构建成功。筛选获得05ZYH33二元信号转导系统2148hk/rr基因敲除突变体, 为阐明该调控系统在猪链球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调查健康人群口腔酵母菌的分布。方法将来源于健康人的口腔拭子接种于改良SDA培养基,37℃培养14d,分到的酵母菌通过菌落形态、革兰染色作初步鉴定.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生成及假菌丝产生试验、YBC酵母鉴定卡作菌种鉴定。结果酵母菌在健康人口腔中总分离率为8.78%(86/979),其中较多的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7株,占43.0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各9株,各占10.47%,葡萄牙假丝酵母菌6株,占6.98%,其他25株。结论健康人口腔中有多种条件致病酵母菌的寄生。  相似文献   
87.
2005年7月~2006年7月,对12只采自桓仁县的桓仁滑蜥Schincella huanrensis进行室内饲养及观察.  相似文献   
88.
在对云南省9个县(市)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境内小型哺乳动物(小兽)体表吸虱昆虫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物种多样性用物种丰富度表示,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计算采用Shannon-Wiener方法。所捕获的2745只小兽经分类鉴定隶属啮齿目、食虫目、攀目、兔形目和食肉目5个目中的10科、25属、41种。从各种小兽宿主体表共采集到吸虱昆虫1816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4科、6属、22种,其种类明显少于宿主种类。几乎每种小兽宿主体表都有固定的吸虱种类寄生,但吸虱种类数很少(1-4种)。动物分类上接近的宿主,其体表的优势吸虱种类基本相同。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哺乳动物体表吸虱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很低,群落结构十分简单。研究同时提示,吸虱昆虫与小兽宿主之间可能存在高度一致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89.
陆苗  李明宵  王晶  张天翼  李焘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11):2139-2145
该研究以菘蓝新鲜嫩叶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菘蓝IiMYB34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F373610),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1)IiMYB34基因组DNA全长为1 854bp,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ORF全长为951bp,编码316个氨基酸;IiMYB34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所占比例最多,延伸链较少,与其三级结构的预测结果相一致;IiMYB34基因序列还存在2个保守的MYB DNA-binding结构域,属于典型的R2R3-MYB蛋白;IiMYB34氨基酸序列与欧洲油菜、甘蓝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2)qRT-PCR分析显示,IiMYB34基因呈组织特异性表达,并在叶中表达量最高;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及葡萄糖均显著诱导该基因的表达,而低温(4℃)和机械伤害处理对其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IiMYB34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土壤可蚀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慧  赵文武  王晶 《应用生态学报》2017,28(8):2749-2759
土壤可蚀性是土壤对侵蚀营力分散和搬运作用的抵抗能力,是建立土壤流失方程和侵蚀模型的必要参数.土壤可蚀性研究是认识土壤侵蚀机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基于土壤可蚀性已有成果,总结评述了土壤可蚀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其中,土壤可蚀性的相关指标有土壤抗冲抗蚀性、K因子等;土壤可蚀性包括水蚀可蚀性、风蚀可蚀性、重力可蚀性和冻融可蚀性等不同类型;其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基于土壤内在性质和外在侵蚀营力的两类评价指标体系;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法、仪器测定法、小区测定法、数学模型和图解法、水动力学模型求解法是目前常用的5种土壤可蚀性测定和估算方法;土壤可蚀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性质、气候、植被、地形和土地利用等不同方面.在土壤可蚀性的进一步研究中,应注重土壤可蚀性概念的界定、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统一、土壤可蚀性估算模型的区域适用性、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作用机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