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3个中山杉杂种无性系及其亲本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山杉405’(Taxodium‘Zhongshanshan 405’)、‘中山杉406’(T.‘Zhongshanshan 406’)和‘中山杉407’(T.‘Zhongshanshan 407’)及其母本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ore)和父本落羽杉〔T.distichum(L.)Rich.〕在7月份、9月份和10月份的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3个无性系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不同月份3个无性系及其亲本的Pn值有明显差异,导致光响应曲线明显不同,但3个无性系的光响应曲线基本一致;3个无性系的Pn值在不同月份都高于落羽杉,且‘中山杉405’的Pn值高于另2个无性系。3个无性系及其亲本的光补偿点总体上表现为7月份最高、10月份最低,其中7月份墨西哥落羽杉的光补偿点显著高于3个无性系及落羽杉(P<0.05);3个无性系和墨西哥落羽杉的光饱和点则为9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而落羽杉的光饱和点为9月份最高、10月份最低。7月份3个无性系与其亲本的Pn日变化曲线均呈不规则型,低谷出现在中午12:00左右;9月份和10月份3个无性系和墨西哥落羽杉的Pn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落羽杉的Pn值从上午8:00开始呈持续降低的趋势,且全天都明显低于其他树种。不同月份3个无性系的Pn、Gs、Tr和WUE的杂种优势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中山杉405’的Pn、Gs和Tr在3个月份中均保持较高的杂种优势率,而‘中山杉406’9月份的杂种优势率最高,‘中山杉407’则在7月份杂种优势率最高;3个无性系的WUE仅在10月份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且‘中山杉405’和‘中山杉406’的杂种优势率远高于‘中山杉407’;‘中山杉405’各项指标的杂种优势率总体上高于另2个无性系。研究结果表明:3个中山杉无性系的光合能力接近其母本墨西哥落羽杉、高于父本落羽杉,其中‘中山杉405’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2.
报道了井冈寒竹属一个非法名称Gelidocalamus auritus B.M.Yang。  相似文献   
83.
脑垂体是控制动物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随着机体的衰老,垂体功能退化是必然趋势.D 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衰老机制和筛选药物靶标,然而其分子机制尚未清楚.本研究采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以寻找D 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和幼龄小鼠垂体的差异蛋白质,为弄清其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线索.基于双相电泳和质谱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发现了46个大于2倍的差异蛋白质,其中32个得到可靠的鉴定(P <005). 对差异蛋白质功能分析发现, 这些显著差异蛋白质主要分布于糖代谢通路,可能与线粒体功能紊乱有关.我们的研究数据为更好地理解D 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垂体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应用旋转生物反应器(RCCS)和微载体培养体系尝试建立一种实现批量培养干细胞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RCCS和微载体培养体系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定期收集细胞样品,镜下观察mESCs在RCCS生长的形态特征,并定量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MATLAB软件计算细胞生长参数并对照平面培养体系,利用H&E染色、免疫荧光及RT-PCR技术对RCCS内培养的mESCs的细胞形态,未分化标志蛋白(SSEA-1)和标志基因(oct-4)的表达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mESCs可在RCCS内以贴附于微载体表面的形式实现三维生长,其生长增殖状态良好,且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SSEA-1蛋白及oct-4 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这表明RCCS内培养扩增的mESCs逐渐走向分化,该分化进程同步于平面对照培养体系.结论 RCCS可以为mESCs的体外规模化扩增培养提供良好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5.
针对心电信号处理过程中的心电信号数字滤波、心电波形的动态显示、心电数据存储等问题,阐述了3个可用于心电信号实时处理的方法:一是运用滤波器频谱的周期性减少了滤波器系数个数,提高了运算速度,并根据卷积公式特点实现了数字滤波的实时性;二是运用基于内存虚拟屏幕技术实现心电波形动态显示,解决了屏幕闪烁和绘图不连续问题;三是采用嵌入式数据库SQLITE实现了心电数据存储。所有方法均考虑实时性要求,并已成功用于课题组开发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效果较为理想,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报道一种基于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IMAC)的噬菌体抗体库液相筛选方法。将纯化的带有His标签的抗原与噬菌体抗体库混合,噬菌体抗体与抗原充分结合后再加入亲和介质,使噬菌体抗体抗原复合物通过His标签与介质结合,然后通过充分洗涤去除非特异性噬菌体抗体,最后将特异性噬菌体抗体洗脱下来,感染TG1,进行下一轮筛选。整个筛选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在液相中完成,不仅消除了固相介质对抗原表位的影响,也更有利于噬菌体抗体与抗原的充分作用。将此方法应用于HEV NE2蛋白特异性人源噬菌体抗体的筛选,抗原竞争ELISA,阳性血清阻断,可溶性单链抗体表达检测及测序结果表明,最终获得2个特异性人源抗体。  相似文献   
87.
从HIV-1IIIB病毒RNA经RT-PCR得到HIV-1蛋白酶编码序列,克隆到pet28a质粒中构建HIV-1蛋白酶表达载体。阳性克隆转染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蛋白酶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40%。包涵体经TritonX-100洗涤后溶解于8M尿素,溶解后的蛋白溶液经sephacyls-200H.R分子筛柱纯化后纯度达到90%以上,收集蛋白酶峰稀释复性并通过超滤进行浓缩。经检测,纯化的蛋白酶具有较高的活性。用荧光标记的蛋白酶底物检测不同浓度indinavir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88.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技术在链霉菌的分类方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子分类使链霉菌的分类从传统的表型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基因型分类结合表型和系统发育的特征所组成的多相分类,能更客观合理地反映生物间系统进化关系。分子分类研究主要包括(G+C)mol%测定、DNA杂交、核酸结构分析、DNA指纹图谱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  相似文献   
89.
江西特有植物区系、地理分布及生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江西特有植物的种类、区系成分、地理分布、生活型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江西特有植物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内共有124种特有植物分布,隶属于40科60属,以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蔷薇科Rosaceae、槭树科Aceraceae、山茶科The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禾本科Gramineae、木兰科Magnoliaceae等类群最为集中;区系组成上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并重,两种类型的区系成分所占比重为76.5%,构成江西特有植物区系的主体;特有植物省内分布不均衡,明显呈现出庐山、井冈山、南岭山地、武夷山四大分布中心;特有植物生活型分析显示,多年生草本植物、落叶乔木、落叶灌木3种类型为生活型谱的主体。  相似文献   
90.
【背景】近年来,苯胺类化合物加重了生态环境的污染,而生物法处理苯胺类废水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从长期受苯胺类化合物污染的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一株能高效降解苯胺的菌株,优化其培养基及降解条件,为苯胺生物修复提供菌株与基因资源。【方法】采用平板法从富集驯化的菌株中筛选出以苯胺为唯一碳氮源和能源的高效降解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菌种,利用单因素筛选实验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结果】筛选到一株苯胺降解菌BA-6,经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菌株BA-6对初始浓度为600mg/L苯胺的日降解率可达98%以上。其高效降解的温度范围是30–37℃,pH范围是6.5–7.5。底物利用实验表明,菌株BA-6具有降解多种苯胺类化合物的能力。发酵培养基优化实验获得一种发酵培养基,活菌量高达3.06×1010CFU/mL。【结论】苯胺降解菌BA-6对苯胺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和环境调节能力,在修复苯胺类化合物的生态污染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