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1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PCR法扩增枯草芽孢杆菌的漆酶基因lac2.构建表达质粒pPIC9K-lac2.通过电转法将lac2基因重组于P.pastoris基因组,筛选高G418抗性和高表达漆酶的转化子作为工程菌GS115(pPIC9K-lac2).在发酵罐中发酵GS115(pPIC9K-lac2)表达重组蛋白.在50 L发酵罐中加入20 L无机盐发酵培养基.在发酵的第一阶段连续24 h补加50%甘油-0.8% PTM4增殖P.pastoris,然后用甲醇-0.8% PTM4诱导49 h.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调节搅拌的频率和通气量,将溶氧维持于20% ~30%,用氨水维持pH 5.0.放罐时生物量为A600=266.5,表达漆酶1097.5U/L发酵液.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调查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以了解本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状况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对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所有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894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8319例,阳性率55.9%,其中解脲脲原体6 316例(42.4%),人型支原体282例(1.9%),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1 721例(11.6%).支原体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39.8%),对多西环素、普拉霉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耐药率较低(≤7.0%).结论 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多西环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可作为本地区非淋病性尿道炎(NGU)的首选药物,环丙沙星耐药率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经验用药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增加和播散.  相似文献   
53.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SPEl基因高表达菌株。方法将白念珠菌.SPEl基因的ORF置于高表达质粒载体pCaE—xP的MErF3启动子后面,构建pCaEXP—SPEJ的高表达质粒,然后采用醋酸锂转染法将高表达质粒转染白念珠菌RMl000中,在SD—ura’met—cys-选择性固体培养基上筛选阳性克隆,抽取基因组进行PCR验证,将验证为阳性转染子的菌落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进行SPE1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验证。结果通过酶切鉴定pCaEXP—SPEl高表达质粒构建正确;通过PCR验证表明SPEl基因整合到亲本菌中的RPl0位点;通过RealTimeRT—PCR方法筛选出sPEJ基因在转录水平高表达的菌株。结论利用高表达质粒载体pCaEXP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等方法正确构建SPEl基因高表达的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院内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院内收治的18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存在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1860例患者中共计65例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发生率为3.49%,感染类型主要为骨髓炎占35.38%,肺部感染伴血气胸占23.08%,颌面部创伤后发生颅内感染占18.46%;65株病原菌中包括38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8.46%,23株革兰氏阳性菌,占35.38%,4株真菌,占6.15%;病程、骨折部位、损伤程度及住院时间为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院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力补充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建设的意义,重点阐述建设思路、建设方案及教学特点。该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从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两大模块进行构建,同时将本校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食用菌资源调查与利用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6.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本院2型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186例,留取中段尿分离培养病原菌,用VITEK-2细菌鉴定仪鉴定,纸片扩散法(K-B)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 186例患者中段尿共培养出病原菌1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74.45%),革兰阳性菌21株(15.33%),真菌14株(10.22%)。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检出79株占57.66%,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均>50.00%,对头霉素类药物如头孢替坦、含酶抑制剂复合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均达100.00%;革兰阳性球菌以无乳链球菌为主,检出10株占7.30%,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0%,而对氯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烷、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敏感率均达100.00%。除1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中介,其余13株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这5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57.
为分割出眼底图像中的视盘,构建基于眼底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网膜主血管方向的视盘定位及提取方法。首先,利用Otsu阈值分割眼底图像R通道获取视盘候选区域;然后利用彩色眼底图像的HSV空间的H通道提取视网膜主血管并确定主血管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在方向图内寻找出对加权匹配滤波器响应值最高的点确定视盘中心位置;最后,利用该位置信息从视盘候选区域中"挑选"出真正的视盘。利用该方法对100幅不同颜色、不同亮度的眼底图像进行视盘分割,得到准确率98%,平均每幅图像处理时间1.3 s。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能快速、有效分割出眼底图像中的视盘。  相似文献   
58.
竹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化规律——以贵州省赤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  文弢  李丹  李继伟  霍达  姜霞  杨守禄  沈晓君  袁克礼 《生态学报》2016,36(22):7310-7322
以"中国竹子之乡"命名的贵州省赤水市为例,研究了竹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竹子各构件都有开发价值,包括生态服务、食药、竹材加工和文化产品等5方面,产业系统呈3级链环模式,第二、第三产业链环由近200家加工企业及6大系列近300个竹加工品种组成,包括一般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第一产业链环主要由占全市森林面积47.3%的竹林资源构成。第一产业链环是环境保障与原材料的基础,第二和第三产业链环是产业化能力,三者互相依存。(2)竹产业生态系统由环境资源、原生产业、外生产业、共生产业和产业创新5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相互作用、重要性不同,出现原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Ⅰ)、外生-原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Ⅱ)、原生-外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Ⅲ)和外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Ⅳ)4种状态,赤水市竹产业生态系统处于Ⅱ→Ⅲ级状态。竹外生产业子系统产值占全市GDP的40%以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竹产业生态系统中原生、外生和共生产业子系统产值分别为0.95×10~9、2.85×10~9元和2.30×10~9元,总产值6.10×10~9元。(3)依据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及生产要素转化过程,赤水市竹产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原始发展阶段(约1950年以前)处于Ⅰ级状态,手工利用阶段(1951—1980年)整体处于Ⅰ级、毛竹林资源及加工利用部分有向Ⅱ级转化的趋势,工业利用阶段(1981—2000年)处于Ⅱ级状态,系统利用阶段(2001年至今)整体处于Ⅱ级、杂竹林资源及加工利用部分有向Ⅲ级转化的趋势。现时竹产业发展需提高原生产业子系统规模与生产力,依靠产业创新子系统引领竹产业生态系统走创新驱动之路。  相似文献   
59.
2015年7月—2016年6月每月在长江口盐沼湿地采集潮沟、光滩和盐沼(以海三棱藨草为主)三种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样本,分析其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1种,隶属4门、5纲、15科,以软甲纲(7种)和多毛纲(4种)种类较多;潮沟和盐沼亚生境的优势种无差异;盐沼底栖动物物种数最高,潮沟次之,光滩物种数最低;盐沼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2种亚生境;三种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两两间差异显著(P0.05),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盐沼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1.08),光滩次之(1.03),而潮沟最低(0.63);光滩底栖动物群落的Simpson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均高于潮沟和盐沼,反映光滩底栖动物群落种类密度的分布相比其他2种亚生境较为均匀;通过群落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发现,盐沼和潮沟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而与光滩差异较大,引起两者差异的主要贡献种是谭氏泥蟹、河蚬、背蚓虫等。  相似文献   
60.
基于GIS技术及定西市安定区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开展乡镇尺度的林地转型来源、幅度、速度和转型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并探讨林地变化形式。结果表明:1995—2015年,林地转型数量处于增加态势,草地和耕地是主要来源; 1995—2015年林地转型幅度和转型速度均呈先减后增趋势;整个研究时段内,林地转型空间分布有所差异,乡镇林地面积转型各不相同;林地转型变化随着坡度增加而不同,林地净转换量和转型幅度均先升后降,而转型速度与其相反,林地转型主要发生在坡度15°以上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