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1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8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肽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基因的表达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本文就该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生物功能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82.
Ⅱ型胶原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和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对Ⅱ型胶原蛋白(CⅡ-A)和弗氏完全佐剂(A-A)大鼠关节炎模型在大体外观和足部组织病理学切片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方法分别采用Ⅱ型胶原蛋白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利用排水法对大鼠足部体积进行测定,并将大鼠后足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结果从大体外观和足部病理切片上两种大鼠模型均显示出有明显的病变,但CⅡ-A大鼠与A-A大鼠比较,滑膜增生及软骨破坏等继发性病变特征更为明显,关节炎持续时间也较长,更接近于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论CⅡ-A大鼠模型与A-A相比是研究RA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83.
人FKBP12的基因克隆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h FKBP1 2 ,筛选新型的促神经再生药物 .采用 RT- PCR、计算机辅助 p BV2 2 0中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数学模型预测方法及超滤截留纯化方法 ,从人 T淋巴白血病细胞系 Jurkat中成功扩增出 h FKBP1 2基因 .按照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数学模型 ,将其进行优化改构后 ,在 p BV2 2 0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表达量约 2 0 % .重组的包涵体蛋白经复性 ,纯化至电泳纯 ,纯化后的 h FKBP1 2显示出肽基脯氨基顺反异构酶活性 .表明原核表达的 h FKBP1 2具有其天然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784.
东海中尺度夏季鱼卵仔鱼种类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玫  王云龙  袁骐  沈新强 《生态学报》2007,27(1):152-158
依据1999年6~8月在东海(26°30’~32°30’N、121°00’~128°00’E)海域的鱼卵仔鱼资源调查资料,对东海鱼卵仔鱼种类组成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其与水温、盐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鱼卵仔鱼种类组成丰富,整个调查海域,种类数平面分布呈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特征。仔鱼的种类结构相对鱼卵要稳定,多样性指数较高,其种类组成复杂,种间分布不如鱼卵均匀,优势种明显,优势度较大。温度和盐度是影响鱼卵仔鱼种类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多样性指数与种类数分布的空间差异,与台湾暖流、黑潮水以及江浙沿岸流的消长有关。  相似文献   
785.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浙北芦笋产区的主要灾害性害虫,对常规药剂产生了抗性,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提高现有性诱剂诱捕效率,本研究对甜菜夜蛾的诱捕系统进行优化,开发适合浙江种群甜菜夜蛾性诱剂的最佳诱捕系统。在浙江省嘉兴平湖芦笋基地针对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的诱芯和诱捕器类型3种因素对甜菜夜蛾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顺-9-十四碳烯醇∶顺-11-十六碳烯醇醋酸酯为7∶3∶1,剂量为1. 0 mg时,诱蛾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0. 1-1. 0 mg范围内,性信息素的剂量越高,活性越强;船形诱捕器诱蛾效果最高,其它3种诱捕器的诱捕效率差异显著。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与诱捕器类型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本研究为应用性信息素进行甜菜夜蛾监测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6.
2型糖尿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公共健康问题,它极大地增加了失明、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病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无人知晓糖尿病是否可以预防,直到2000年糖尿病学界仍不能确定生活方式干预是否可以延迟糖尿病的发生,也未能证实预防糖尿病能否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从而减少死亡.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是第一个来回答这些问题的研究.这个研究结果表明,新诊断糖尿病23年累积死亡率为56%,比血糖正常者提前10年,其中50%是死于心血管疾病.逾90%的糖耐量受损者在随后的20年随访中会发展成为糖尿病,其中33%的人死亡,44%的人至少发生了一次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和心血管事件主要发生于随访中进展为糖尿病的人群中.小组为单位的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预防有长达数以十年计的后效应.生活方式干预明显减少糖尿病的严重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该研究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对世界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预防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7.
研究不同耐药细菌AcrAB-Tolc型外排泵中关键蛋白AcrA的序列,针对其保守及非保守氨基酸残基进行该类蛋白的进化分析,构建蛋白进化树。收集来源于不同细菌的已知序列的AcrA蛋白,去除冗余并进行序列比对之后,根据其序列比对结果的相似性、氨基酸残基的保守性研究其进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细菌的AcrA蛋白部分氨基酸残基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这与其实现生物学功能有关,非保守区域是主要的进化区域。可为不同菌株的进化提供参考,同时为以AcrAB-Tolc型外排泵为靶标的新药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788.
2005年褐飞虱大暴发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建新  沈益民 《昆虫知识》2007,44(5):731-733
对2005年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在浙江省仙居县大暴发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害虫暴发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而引起:(1)当时的气候很适宜于褐飞虱的繁育;(2)滥用农药、大量杀伤天敌和环境被严重破坏。为减轻褐飞虱的对水稻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89.
国产13种鸢尾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产13种鸢尾属Iris植物进行了核型研究。其中中甸鸢尾I.subdichotoma、长葶鸢尾I.delavayi、大锐果鸢尾I.cuniculiformis为中国特有。大锐果鸢尾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为首次报道,核型公式为2n=22=4m 6sm 12st(2SAT)。长管鸢尾I.dolichosiphon的核型为首次报道,核型公式为2n=22=4m 12sm 6st。中甸鸢尾的染色体数目为新报道,核型公式为2n=42=20m 22sm。矮紫苞鸢尾I.ruthenicavar.nana的染色体数目为新报道,3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核型公式分别为中甸居群2n=42=30m 12sm(2SAT),丽江甘海子居群2n=42=28m 14sm(2SAT),中甸尼西居群2n=42=36m 6sm(4SAT)。结合以往的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尼泊尔鸢尾亚属subgen.Nepalensis是一个染色体数目变化较大的类群,其中的中甸鸢尾可能是联系野鸢尾属Pardanthopsis与尼泊尔鸢尾亚属的重要类群。已报道的紫苞鸢尾I.ruthenica染色体数目为2n=84,与我们所研究的变种矮紫苞鸢尾(2n=42)呈倍性关系,通过与相邻类群的分析比较,认为紫苞鸢尾应是由二倍体类群演化而来。还对鸢尾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核型进化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0.
张璐  沈青春  张纯萍  赵琪  崔明全  李霆  程敏 《微生物学报》2021,61(12):4038-4047
[目的] 评价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沙门氏菌血清型和耐药性检测方面的应用能力。[方法] 对我国1950-2015年分离的290株鸡源沙门氏菌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提取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应用SeqSero和ResFinder数据库分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对用常规检测方法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得到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符合性情况。[结果] 沙门氏菌的主要血清型为肠炎和鸡白痢(≥84.5%),常规检测方法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在沙门氏菌血清分型方面的总体符合率为97.6%。对1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磺胺异噁唑(39.3%)、氨苄西林(39.0%)和粘菌素(39.0%)的耐药率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能够100%预测美罗培南、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而且对恩诺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噻呋、磺胺异噁唑的预测符合率均超过95.0%。[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和耐药性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是分析沙门氏菌血清型和耐药性的有效工具,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