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11.
2008年9~10月在广东省罗坑自然保护区,测定了丽棘蜥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在自然条件下的野外活动体温,实验室条件下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静止状态下丽棘蜥的体温以及昼夜体温变化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丽棘蜥的野外活动体温(Tb)高于基质温度(Ts)和空气温度(Ta),并与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Tb=2.938+0.994Ts,r2=0.926,F1,60=751.66,P0.0001;Tb=2.045+0.955Ta,r2=0.897,F1,60=523.39,P0.0001)。丽棘蜥的野外活动体温存在明显的月份间差异,但无年龄上的差异。环境温度为9~35℃的实验条件下,丽棘蜥的静止体温(Tb)与环境温度(Te)呈正相关关系:Tb=2.5446+0.8881Te(F1,73=156.34,r2=0.990,P0.001);在缺乏温度梯度的环境中,丽棘蜥的昼夜体温显著高于空气温度和基质温度(P0.05),并与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Tb=8.060+0.683Ta,r2=0.313,F1,70=31.86,P0.0001;Tb=9.101+0.614Ts,r2=0.258,F1,70=24.341,P0.0001)。丽棘蜥的选择体温、耐受低温和耐受高温分别是29.51℃±0.31℃、6.33℃±0.26℃和40.40℃±0.69℃。丽棘蜥的体温调节模式既有行为调节也有生理调节,但是相对于其他活动较多的蜥蜴而言,丽棘蜥的生理调节能力较弱,这可能与其运动能力比较强的行为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2.
张彩勤  张海  赵勇  毛峰峰  白冰  师长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4,(2):17-19,56,I0003,I0004
目的评估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在犬自发性肿瘤中的特异性成像。方法将IR-783染料(5μmol/kg)腹腔注射荷瘤裸鼠,通过活体成像仪检测IR-783的代谢周期,在此基础上,将IR-783染料(1.5μmol/kg)通过后肢静脉注射入自发肿瘤犬体内,5 d后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分别进行荧光成像、组织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荧光观察。结果 IR-783染料注射荷瘤裸鼠后可以在肿瘤部位检测到特异性荧光,连续观察8 d,仍有较强的荧光。IR-783注射自发肿瘤犬5 d后,可在肿瘤组织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结论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能够被肿瘤组织特异性吸收,可用于犬自发性肿瘤的特异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比较研究巴西莓果粉Herbal Clean Energy和诺尼果粉Noni GIA通过消除自由基、降低造血细胞凋亡等作用对8Gy大剂量γ线照射后小鼠活存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组、每组雌雄各半,单一果粉在相同灌胃剂量下采用照前灌胃10天、照后灌胃10天以及照前照后灌胃10天三种灌胃方式,首先观察了小鼠在用钴60γ线8Gy致死剂量照后40天活存率;其次在上述相同条件处理下,照后10天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D4+和CD8+淋巴细胞类型、活性氧、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等分析。结果:生理盐水灌胃组C57BL/6J小鼠受8Gy照射在第18天全部死亡(n=20,下同),死亡率100%,而照前10天灌胃后照射8Gy试验组:巴西莓和诺尼果粉组照后40天活存10/20只,诺尼果粉组第40天活存9/20,巴西莓果粉组第40天活存8/20。在照后灌胃的组别中,诺尼果粉组第40天活存7/20,巴西莓和诺尼果粉组第40天活存4/20只,巴西莓果粉组第40天活存2/20。照射前后单独或联合灌胃两种果粉组外周血白细胞均有升高,而骨髓造血细胞凋亡降低,而且果粉灌胃小鼠外周血Th/Tc比率同对照组相比明显保持于正常值范围。红细胞和血小板数据无明显变化,活性氧含量则呈现无规律表现。结论:巴西莓和诺尼果粉对小鼠抗辐射有预防作用,其细胞学表现为保持造血增殖能力、降低造血细胞凋亡,并维持Th/Tc免疫平衡;显示果粉对保持造血和免疫能力是提高抵抗辐射损伤、提高活存的基础。同时表明,服用巴西莓果粉和诺尼果粉,对人体防止辐射损伤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梓醇对鱼藤酮所致小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鱼藤酮21d;治疗组先注射鱼藤酮21d,后用梓醇治疗10d.测定小鼠中脑、纹状体和皮层中线粒体复合酶Ⅰ、谷胱甘肽(GS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膜电位、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梓醇能够提高小鼠复合酶Ⅰ活性,增加GSH的含量,减少膜电位的丢失和活性氧的生成,抑制LDH的释放.结论:梓醇对鱼藤酮损伤小鼠脑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5.
滨海半干旱地区海水灌溉对土壤安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至2003年,连续3a在山东莱州地区布置田间试验,研究海水灌溉对土壤安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CK(未灌溉处理)、25%、50%、75%的海水灌溉处理。结果表明:未灌溉处理土壤中的总盐量呈明显积累趋势,2003年较2001年增加了1.3倍;25%和50%的海水灌溉处理,2001年土壤盐分明显积累,此后两年有逐年脱除的趋势。2003与2001年相比,脱盐率分别达到34.9%和41.0%。连续3a海水灌溉后,除CK外,各处理耕层中的盐分较为稳定,且处于较低水平;CK和50%的海水灌溉处理,60~100cm的土层中的盐分明显积盐,而其它处理均未表现出积盐趋势。25%的海水灌溉处理土壤钠吸附比明显高于50%、75%的海水灌溉处理,但仍然未达到10mmol/L。2001和2002年,25%和50%的海水灌溉处理,较未灌溉处理增产效应显著。因此,25%和50%的海水灌溉耐盐作物菊芋,能够保证土壤安全和作物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6.
10-23型DNA酶作为鉴定mRNA靶点有效性的新工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23DNA酶是能主动切割mRNA的一类反义寡核苷酸.利用10-23DNA酶的直接切割作用验证mRNA结构靶点的有效性.对筛选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mRNA的4个靶点平行设计了4条反义寡核苷酸和4条10-23DNA酶,对照组反义寡核苷酸将最佳靶点——靶点2的反义寡核苷酸突变2个碱基,对照组10-23DNA酶将靶点2的10-23DNA酶结合臂中央突变2个碱基.体外4条10-23DNA酶切割mRNA的结果和相应的4条反义寡核苷酸依赖的RNaseH降解结果完全相似,细胞内4条10-23DNA酶对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抑制作用与相应的4条反义寡核苷酸相似,表明10-23DNA酶显示的最佳作用靶点同样是最佳作用效果的反义寡核苷酸结合靶.10-23DNA酶可以作为评价mRNA结构靶点有效性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17.
为提高甘草次酸(Ib)的抗氧化活性,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修饰,制备11-羟基甘草萜醇类衍生物.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由肝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NADPH氧化系统做体外抗氧化实验模型进行测定.微粒体中的自由基由探针物DCFH-DA的氧化程度进行检测.维生素E作为阳性对照物.通过还原反应获得甘草萜醇类两种光学异构体--11α-羟基物(2)和11β-羟基物(3).这两种化合物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以1.0 mg/mL浓度,分别抑制自由基浓度为50%和51%.相同条件下,先导物Ib和维生素E分别抑制31%和32%的自由基活性.以上结果显示,对先导物Ib的C11位羰基和C30位羧基进行还原修饰,可显著提高其抗氧化活性,这种修饰将能增强先导物对自由基损伤有关病理性病变(如AS)的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18.
基因药物研究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生物技术药物以人类体细胞的基因组、转录本组和蛋白质组三个层次生物大分子为目标 ,基因药物的研究主要针对致病基因的DNA和基因转录本mRNA两类生物大分子 .mRNA从结构上考虑是研发核酸药物的最理想靶标和策略之一 .反义寡核苷酸、特异水解基因mRNA的核酸酶(ribozyme和DNAzyme)以及具有干扰作用的双链RNA(siRNA)是药物设计的策略之二 .mRNA结构靶点研究是研发反mRNA基因药物的基础 ,mRNA分子具有高度折叠的二级及三级结构 ,阐明其可及性位点 ,筛选其结构靶位点序列是关键 .近年研究报道的靶点筛选有约 7种mRNA的实测新技术 ,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预测分析 .但发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新技术以分析、确认靶点是药物研发策略之三 .  相似文献   
119.
水稻籼粳交DH群体收获指数及源库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1个水稻籼粳交 (圭 6 30 0 2 4 2 8)来源的DH群体为材料 ,利用 1张含有 2 32个标记的RFLP连锁图谱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定位软件QTLMapper1 0对水稻收获指数及生物量、籽粒产量、库容量和株高 5个性状进行QTL分析 ,共检测到 2 1个主效应QTLs和 9对上位性互作位点。其中 ,控制籽粒产量的 3个QTLs合计贡献率为 4 2 % ,LOD值为 7 10 ;这 3个QTLs或者与收获指数的QTL同位 ,或者与生物量的QTL同位 ,且加性效应的方向一致 ,从而揭示了“籽粒产量 =生物量×收获指数”的遗传基础所在。控制收获指数的 4个QTLs合计贡献率为 4 6 % ,LOD值为 10 3;控制生物量的 4个QTLs合计贡献率为 6 4 % ,LOD值为 14 0 9;收获指数的 4个QTLs与生物量的 4个QTLs均不同位。因此 ,通过基因重组 ,可能实现控制收获指数和生物量的增效基因的聚合 ,由此获得收获指数和生物量“双高”的基因型。检测到 5个株高QTLs,其合计贡献率为 6 4 % ,LOD值为 11 6 2 ;其中 ,有 3个效应较小的QTLs与生物量、库容量和 或籽粒产量QTLs同位 ,且同位QTLs的加性效应方向一致 ;未发现株高QTLs与收获指数QTLs的同位性。由此表明 ,株高与“源 流 库”概念中的“源”和“库”在遗传上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而与“流”无关联。此外还发现 ,在上述同位性QTL  相似文献   
120.
从杉木林土壤中筛选到5株高效解酚菌(F2、F3、F4、F7、F15),结果表明,F4、Fd,F2、F155d能将600rng·L-1的阿魏酸降解完,F7的降解率为91.3%;F4、F3、F2、F7d,F15、4d能将600mg·L-1的对羟基苯甲酸完全降解;5株解酚菌对邻香草醛的降解能力较弱,除F25d能将300mg·L-1的邻香草醛完全降解外,其余4株5d的降解率为83%~96%.同时发现,F4能抑制杉苗生长,而其余4株则能在不同条件下促进杉苗生长,将5种菌按等比例混合使用,在土壤添加酚酸的情况下,仍能促进菌根苗Z和非菌根苗生长,杉木苗干重增长率为8.9%~1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