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野油菜黄单胞菌原生质体分泌黄原胶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透射电镜观察首次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 (Xanthomonascampestris)原生质体在以蔗糖为底物的高渗营养液中 ,能合成并分泌丝状黄原胶。  相似文献   
42.
黄原胶的水解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原胶易被芽孢杆菌产生的黄原胶酶(Xanthanase)和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在提高温度和无离子的条件下)所降解,使之转化为低分子量的单糖和不同大小片段的低聚糖。利用这些酶系可对黄原胶和与其相关的多糖进行结构分析,并能提供对黄原胶有用的特异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3.
黄原胶中丙酮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不同菌株及不同菌落在同一条件下以及N·K—01菌株在不同条件下所产黄原胶的丙酮酸含量;检查了不同丙酮酸含量黄原胶的流变学性质.研究表明,选择适当菌株,控制发酵条件,可以得到不同丙酮酸含量的黄原胶;胶中丙酮酸含量越高,其流变学性质越好.丙酮酸含量是黄原胶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4.
构建了一株产D,L-乳酸的乳杆菌(Lactobaeillus sp.)MD—1的基因库。利用乳酸脱氢酶和丙酮酸裂解酶缺陷的Escherichia coli FMJ144作为宿主,通过互补筛选分离克隆到乳酸脱氢酶基因(ldhL)。核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以ATG为起始密码子编码3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为33.84kD;5′端存在典型的启动子结构,3′端的终止子是不依赖于ρ因子的转录终止子。ldhL编码的蛋白质有3个保守区域,其中Gly13~Asp50保守区域是NADH的结合位点,Asp73~Ile100和Asn123~Arg154保守区是酶的活性部位。该ldhL和其他乳杆菌的ldhL基因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低,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仅为64.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仅为68.9%,是新的L—乳酸脱氢酶基因。  相似文献   
45.
解烃细菌NX-2的特性及矿场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华北油田马二断块的油藏条件和流体特性选育出解烃细菌NX-2。在缺氧条件下对菌的代谢和改善原油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在油藏温度(87℃)条件下用人造均质岩芯进行的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微生物驱较水驱提高石油采收率7.1%。在马2-410油井进行的吞吐处理试验,共增产原油669t,少产水3,000余吨,表明NX-2菌适应地层条件,具有增采和改善原油性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纳豆激酶是一种由纳豆菌产生的具有强烈纤溶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与传统的一些溶栓剂相比,其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口服有效等优点。就纳豆激酶的理化性质、制备过程、生物学功能、酶活测定方法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7.
假单胞菌23-1菌株烃代谢产生有机酸和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单胞菌23-1烃代谢产生乙酸,产酸量0.015mol/L;产生CO2和CH4两种气体,产气量20mL/L。产酸产气23-1菌株成为微生物采油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48.
从油井产出水中分离得到一株兼性厌氧芽孢杆菌TP-1,该菌株可在55℃的油藏温度生长,并代谢产生粘性多糖和气体.经培养条件优化,发酵液多糖产量可达5.5 g/L,产气量为22 mL/L.低浓度的CaCl2、MgSO4和AlCl3对多糖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岩芯模拟试验表明,该菌的注入可使岩芯压力增加,提高石油采收率7.37%.TP-1是一株性能良好的油藏调剖菌.  相似文献   
49.
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 ,因其工艺简单、成本低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进展和矿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