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两种过滤特征基因选择算法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李霞  郭政  汪强虎  王海芸 《生命科学研究》2003,7(4):369-373,376
对基因表达谱进行特征基因选择不仅能改善疾病分类方法的效能,而且为寻找与疾病相关的特征基因提供新的途径.通过比较用调整p值的t检验、非参数评分两种特征基因选择算法后和未进行选择时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的分类性能、支持向量(SV)的吻合度、错分样本ID的吻合度和对样本均匀翻倍后的稳定性.结果发现:特征选择后线性、核函数为二阶多项式和径向基的SVM分类性能明显提高;特征选择前后的SV及错分样本ID的吻合度均较高;SVM的稳定性较好.由此得出结论:这两种特征选择算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大鹏湾反曲原甲藻种群变化率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鹏湾反曲原甲藻种群变化率动态模型研究黄贯虹(广东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州510633)郭远琼黄伟建(暨南大学华侨医院计算机室,广州510632)(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广州510632)StudyofaModelonChangeRatiooft...  相似文献   
33.
李丽  雷艳  汪洋  马雪  陆苑  刘春花  王永林 《广西植物》2023,43(6):1114-1123
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为贵州苗族习用草药,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病症的治疗。为探究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凝胶、ODS等色谱技术对杏叶防风全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作为炎症模型,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杏叶防风中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醛(1)、芝麻素(2)、2-甲基-2-羟基-5-甲氧基苯并 [d] 氢化呋喃-3-酮(3)、原儿茶醛(4)、1,5-dihydroxy-2,3-dimethoxyxanthone(5)、异鼠李素(6)、山奈酚(7)、8-羟基-2-甲基色原酮(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1-O-β-D-葡萄糖-(2S,3S,4R,8E)-2- [(2''R)-2''-羟基棕榈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11)、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12)、异槲皮苷(13)、去甲当药醇苷(14)、木犀草素-6-C-α-L-阿拉伯糖苷(15)、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16)、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1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8)、异牡荆苷(19)、芦丁(20)。其中,化合物1、3、4、6、7、10、13、16、18、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抗炎结果显示,化合物2-10、12、18、19均可显著抑制 LPS 诱导 RAW264.7 细胞NO释放量(P<0.05,P<0.01),其中化合物4、7、10、18在浓度为25 μmol·L-1时,抑制率分别为57.37%、83.60%、68.16%、81.14%。该研究丰富了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明确了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抗炎功效的活性成分,为杏叶防风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
引起甘肃及邻省青稞和燕麦鞘腐病的病原菌为无性型真菌anamorphic fungi中一未描述的丛梗丝孢菌moniliaceous hyphomycete。该菌分生孢子梗无色,散生,直立或匍匐;交互、叉状、聚伞状或帚状分枝。产孢细胞簇生于分生孢子梗末级分枝顶端成指状或掌状,顶部常具齿状着孢点,全壁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罕有一个隔膜,近球形、卵圆形、倒梨形、纺锤形、葫芦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具网状脊或疣突,在孢梗顶端常聚集成葡萄状。分生孢子群体白色,随培养物老化,渐变为淡黄色。本菌与葡萄孢属Botrytis及其他Botrytis-like形态相似属明显不同,故建立指葡孢霉属Dactylobotrys(新属);模式种为禾生指葡孢霉Dactylobotrys graminicola(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245110,主模式)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标本室(GAPP 1131,等模式)。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且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4年9月在急诊科实习的护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在实习之初,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在查房中,观察组实施目标教学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教学法。实习结束后,调查两组护生对查房时教学与课堂效果的满意程度,记录两组护生病历书写的质量以及在实习结束后,通过考核,统计两组护生的在理论成绩、基础护理成绩、专科护理成绩以及护理综合技能方面的成绩,然后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以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从查房时教学的满意程度及对课堂效果的满意程度来看,观察组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历书写优良的人数为48,优良率为80%,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基础护理成绩、专科护理成绩及护理综合技能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是一种科学、合理并且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教学查房中,能提高护生的主动性,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掘其潜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自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预测提供基础。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对所选病例的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样本进行检测。观察并比较不同乳腺组织中MMP-2,MMP-7、MMP-9、TIMP-1及TIMP-2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较,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MP-2、MMP-7、MMP-9,TIMP-1及TIMP-2 m 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7、MMP-9、TIMP-1及TIMP-2 m 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范围扩大,MMP-2、MMP-7和MMP-9 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TIMP-1和TIMP-2 m 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淋巴结转移进展,MMP-2、MMP-7和MMP-9 m 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TIMP-1和TIMP-2 m RNA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MMP-2、MMP-7、MMP-9、TIMP-1和TIMP-2的m 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这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而MMP-2、MMP-7和MMP-9可能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的侵袭行为。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究血栓通配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CAT)恢复期患者肢体康复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CAT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服用血栓通配合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各项基本指标并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Barthe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肢体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肢体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出院时上肢依然未完全恢复。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血栓通药物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疗效较好,术后肢体恢复理想,值得作为治疗CAT的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视网膜是一薄而半透明的、具有多层结构的神经组织,位于眼球后2/3部的内侧面。向前延伸达睫状体,止于不规则边界。Muller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内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它贯穿整个视网膜。Muller细胞对于维持神经元的完整性、代谢、内环境稳态以及信号转导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视网膜病变时,Muller细胞参与整个过程,并且在视网膜的各种疾病中都发现伴有Muller细胞的神经胶质增生反应。Muller细胞同时也调控视网膜病变的整个过程。Muller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谷氨酸受体、门控电压通道、所合成分泌的营养因子及自的身增殖分化都发生改变。近年来人们对Muller细胞的认识越来越多,研究的方向也从细胞的微观结构、主要功能转变成Muller细胞对不同视网膜病变过程的参与调控。本文对视网膜Muller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病理状况下Muller细胞发生的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王妍  陆惠斌 《生物学通报》2014,(3):23-26,F0004
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光合作用3个经典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优化,并适当增加一个学生实验,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相似文献   
40.
尚媛媛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生物磁学》2010,(22):4392-4394
细胞间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通讯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间接通讯,而以细胞间隙连接为途径进行的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为直接通讯。细胞间隙连接又称缝隙连接,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近年有一系列研究表明缝隙连接胞间通道的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