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91.
极低频磁场对人乳腺癌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极低频磁场(ELF MF)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可疑致癌物, 但其诱发肿瘤的具体机制并不清楚. 为此, 采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人乳腺癌细胞MCF7受ELF MF辐照后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 以探索确定该细胞的极低频磁场反应蛋白质. 在将MCF7细胞暴露于50 Hz, 0.4 mT正弦极低频磁场中24 h后, 直接抽提蛋白, 进行双向凝胶电泳. 凝胶经银染后, 使用PDQuest软件分析假辐照组与磁场辐照组间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 结果显示, 与假辐照组相比, 磁场辐照组中有6个蛋白质斑点的表达量发生显著改变(至少5倍的增加和减少), 同时, 在磁场辐照组中有19个蛋白点消失和19个新蛋白点出现. 通过搜索SWISS-PROT蛋白数据库, 对差异蛋白的类别和功能进行了初步推测.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选择3个差异表达蛋白斑点, 经胶内酶解后, 进行串联质谱分析, 分别鉴定为RNA结合蛋白调节亚基、 蛋白酶体β亚基7型前体和翻译调控肿瘤蛋白. 结果表明, 50 Hz, 0.4 mT极低频磁场辐照24 h改变了MCF7细胞内多种蛋白的表达水平, 影响环节涉及基因转录、蛋白翻译、蛋白代谢、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等多个层面, 说明极低频磁场可能作为一种环境应激因素改变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组织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组织蛋白酶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主要成员,在生物界已发现20余种,人体中主要存在11种,它们与人类肿瘤、骨质疏松、关节炎等多种重大疾病密切相关,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靶标蛋白酶。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种组织蛋白酶的晶体结构陆续明确,有关其研究进展较快。本文以人类组织蛋白酶为重点,主要介绍近15年来组织蛋白酶结构、功能和抑制剂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93.
墨西哥落羽杉中三个活性双黄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墨西哥落羽杉 (Taxodiummucronatum)枝叶中分离得到 3个化合物 ,通过MS、1DNMR、 2DNMR以及与参考文献比较的方法鉴定它们分别为 3个已知双黄酮 ,即 :a mentoflavone (1) ,podocarpusflavoneA (2 ) ,4′ ,7 dimethylamentoflavone (3)。本文还对文献中amentoflavone的C - 2 和C - 6 的碳谱数据归属进行了修正。体外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这 3个双黄酮均为组织蛋白酶B的抑制剂 ,其IC50 值分别为 1 75、 1 6 8和 0 5 5 μmol/L ;这 3个双黄酮均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其中化合物 1对肿瘤细胞株BGC 82 3的IC50 值为 3 5 1μmol/L ,化合物 2对肿瘤细胞株HT 2 9的IC50 值为 11 16 μmol/L ,化合物 3对肿瘤细胞株A5 49、BEL 74 0 2、DU14 5、HT 2 9的IC50 值分别为 7 74、 17 16、 12 4 2、 14 5 4μmol/L。其中双黄酮为组织蛋白酶B的新型天然抑制剂  相似文献   
994.
东亚飞蝗感染绿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人工培养的绿僵菌分生孢子配制成浓度为 1× 1 0 8分生孢子 mL的孢子油剂 ,涂抹在供试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幼虫的腹侧部。通过组织切片研究表明 ,绿僵菌主要是从东亚飞蝗体表侵入的 ,72h后可见体腔内有菌丝和组织病变 ,侵入体内的菌丝在血腔中不断增殖 ,使得脂肪体、肌肉组织、马氏管和消化道发生病变解体。 96h后 ,肠壁细胞结构开始疏松、内膜解体。 1 2 0h后 ,多数幼虫死亡 ,消化道内外布满菌丝。  相似文献   
995.
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隆线精子的发生过程及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隆线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四个时期。精原细胞核染色质凝集成团,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分布。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分散,不均匀地分布于核中,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聚集。在精子细胞分化形成精子的早期,细胞纵向拉伸,核物质开始浓缩;中期精子细胞呈明显的长条形,精子细胞逐渐移入精巢管腔中央,外围包裹一厚层精子鞘;后期精子细胞已进入管腔中,核物质呈高度浓缩状,细胞质层较少,精子细胞间通过外围精子鞘相互粘连成片。成熟精子分散在精巢管腔中央,外形呈棒状,一端稍钝,一端稍尖,无鞭毛、棘突等附属物;核内染色质解聚,均匀分布在核中,具双层核膜,细胞质层很少,精子鞘为单层,无法确认顶体端。隆线雄性生殖细胞的结构及其发生过程均较高等甲壳动物简单和原始,但在功能上表现出相对的适应性,使以隆线为代表的枝角类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96.
不同密度下和不同发情期时段中雄性麋鹿的繁殖计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1998年到2001年,我们研究了密度、发情期与雄性麋鹿繁殖计策的关系。我们选择了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的两个麋鹿群体和北京麋鹿苑的一个麋鹿群体,观察记录了发情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中实验麋鹿种群参数、围栏大小、群体中雄鹿的繁殖计策、群主变更情况、后宫数目以及后宫雌鹿数。尽管不同种群和不同发情期的雄鹿繁殖计策有差异,但是各个群体中雄性麋鹿都有占群、偷袭交配和求偶集会3种繁殖计策。利用因子分析提取了两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要代表实验围栏、麋鹿存栏数和密度等因子的影响,主成分2主要代表发情期时段因子的影响。这两个主成分解释了全部因素效应的90.72%。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占群计策与主成分2呈极显著负相关,求偶集会计策与主成分1呈显著正相关,最大后宫雌鹿个体数与主成分1极显著正相关,而偷袭交配计策和后宫数目与主成分1和2均无显著相关。据此推测,占群和求偶集会繁殖计策分别受密度和发情期时段的影响,而偷袭交配行为对密度和发情期时段不敏感。我们还探讨了麋鹿发情行为计策的环境适应性,从行为学角度为麋鹿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7.
艾山植物区系是山东半岛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以下特征: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共计有维管植物96科,311属,488种。该植物区系优势科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具有古老性,单种属和寡种属数量较多;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优势明显达161个属,泛热带成分丰富有50个属,热带植物区系为21个属。将艾山植物区系与邻近植物区系的植物地理分布类型进行聚类分析和属、种相似性系数和优势科的比较,结果表明,艾山植物区系与千山植物区系的差异比较大。植物区系资料研究不支持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划为同一植物区系亚地区。  相似文献   
998.
细菌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细菌 (E .coliK12和S .aureus)在阴离子交换树脂 (SuperQ和DEAE)上的静态吸附行为。采用静态法测定 30℃以及 37℃下E .coliK12和S .aureus在SuperQ和DEAE上的吸附等温线 ,分别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实验表明 ,用Fre undlich方程拟合 ,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其相关系数最大为 0 .995 ,最小为 0 .991;Freundlich等温线指数 1/n =0 .3~ 0 .4 ;而且在30℃下比在 37℃下更有利于吸附。同样采用静态法测定了吸附量随pH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对E .coliK12和S .aureus在SuperQ上的吸附 ,pH >6 .0~ 7.0的吸附量较pH2 .0~ 5 .0之间的多。  相似文献   
999.
水分胁迫下植物活性氧代谢研究进展(综述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植物活性氧代谢的研究及水分胁迫下活性氧与植物抗旱性(抗水分胁迫)之间的关系;着重叙述水分胁迫响应中植物脱毒酶和抗氧化物的功能和机制;并对植物抗氧化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水分胁迫下植物活性氧代谢研究进展(综述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概述植物活性氧代谢的研究及水分胁迫下活性氧与植物抗旱性(抗水分胁迫)之间的关系;着重叙述水分胁迫响应中植物脱毒酶和抗氧化物的功能和机制;并对植物抗氧化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