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6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31.
为了解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趋势。利用1951~2007年采集于黑龙江省的188种植物标本信息,分析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变化与年均温、上年均温和春季、夏季、秋季均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42.0%以上植物的花期与气温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这些植物中,25%以上物种的相对采集时间指数与年均温、上年均温及各季节均温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关系,且多为草本植物。其余草本植物及木本植物的相对采集时间指数与年均温、上年均温及各季节均温多呈显著负相关(P<0.05),如春季均温每升高1℃,木本植物花期平均提前12.65%。年均温、上年均温和春季、夏季、秋季均温每升高1℃,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分别整体提前4.47%、7.08%、3.87%、5.84%和6.73%。花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在短花期植物中相对明显。相较于春季、秋季及年均温,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对夏季均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及对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胱抑素C(Cys C)及NADPH氧化酶2(NOX2)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5例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63)和对照组(n=62)。对照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试验组给予罗沙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TSAT、Cys C、NOX2、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及铁调素(Hepc)水平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SAT、Cys C及NOX2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SAT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Cys C及NOX2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减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RBC、Hb、Hct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RBC、Hb、Hct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SF、TRF及Hepc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SF、TRF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Hepc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76%、8.06%(P>0.05)。结论:在肾性贫血患者中应用罗沙司他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可有效改善血清TSAT、Cys C及NOX2水平有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3.
机械磨损是邻体植物冠层接壤区域的重要生态过程之一, 对枝叶生理和形态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但是, 当前非常缺乏邻体植物冠层机械磨损对枝叶功能性状影响特征和权衡机制的深入研究。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的铁杉(Tsuga chinensis)为对象, 通过比较邻体冠层间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与非机械磨损区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厚、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干质量、末端枝含水率和枝直径的差异, 分析枝叶功能性状在机械磨损影响下的变异和权衡关系。结果显示: 机械磨损显著影响邻体冠层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和叶干质量。具体而言, 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叶干物质含量显著大于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 优势枝比叶面积显著低于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 劣势枝叶干质量显著低于优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其次, 机械磨损对枝叶性状关系的影响格局不同。叶面积-叶长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间表现出一致的正向关系; 叶面积-叶宽、叶面积-叶干质量、叶宽-叶厚、叶厚-末端枝直径和叶长-叶宽仅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显著正相关; 叶面积-末端枝直径和末端枝直径-末端枝含水率仅在劣势枝显著负相关; 叶干物质含量-叶厚仅在劣势枝显著正相关。其余性状关系在机械磨损区优势枝、劣势枝和非机械磨损区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 森林植物邻体间的冠层机械磨损可显著改变枝叶功能性状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34.
为揭示生态功能保护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气候因子相关性, 为今后该区域植被动态监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该研究基于2000-2015年MODIS NDVI数据和逐月格点降水与气温数据, 采用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像元两种空间尺度, 应用线性倾向分析、偏相关分析、复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46个生态功能保护区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基于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对生态功能保护区NDVI动态进行了气候因子驱动分区。主要结果: (1)生态功能保护区NDVI总体呈增加趋势, 其增率加权平均值为0.045·a-1。像元分析表明, NDVI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2)生态功能保护区NDVI与降水的偏相关系数在-0.30-0.72之间, 在32个分区呈正相关关系。NDVI与气温的偏相关性在-0.36-0.92之间, 在39个分区呈正相关关系。像元分析表明, 50.6%的像元NDVI与降水呈显著正偏相关关系, 主要分布在东北及西北地区。64.6%的像元NDVI与气温呈显著正偏相关关系, 主要分布在东北及青藏高原北缘地区。(3)气温-降水强驱动型是主要驱动类型, 占总面积的38.7%; 气温驱动型为次要驱动类型, 占27.3%; 非气候因子驱动型占17.6%。以上结果表明, 生态功能保护区NDVI与气温、降水气候因子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 气候因子驱动的地区共占82.4%。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生态功能保护区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对于认识该区植被动态变化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针对集约化养殖模式后期硝酸盐氮和磷酸盐浓度较高的问题, 实验设置生物絮团养殖尾水(BFW)和BG11培养液(BGW)两种水体环境, 并以池塘常见优势微藻--绿色颤藻OC1(Oscillatoria chlorina)作为对比, 研究分析了钝顶螺旋藻SP1(Spirulina platensis)对集约化养殖尾水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其生长状况。结果发现, 在BFW组中两种微藻均对硝酸盐氮(NO3--N)、总无机氮(TIN)和磷酸盐(PO43--P)去除效果明显(P<0.05), 其中, 螺旋藻对NO3--N、TIN和PO43--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60%、46.06%和98.55%, 相应的浓度值分别从130.04 mg·L-1、130.85 mg·L-1和10.23 mg·L-1降至26.53 mg·L-1、70.58 mg·L-1和0.15 mg·L-1,其数量降低的绝对值分别为103.51 mg·L-1、60.27 mg·L-1、10.08 mg·L-1; 在BGW组中两种藻对氮磷均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但总体仍低于BFW组。实验过程中两种微藻的细胞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可见, 钝顶螺旋藻SP1和绿色颤藻OC1均可在BFW和BGW两种水体营养环境下存活, 且对水中的氮磷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虽然颤藻亦是集约化养殖水环境中的常见微藻优势种, 但它能分泌蓝藻毒素, 因此, 从产业应用的可行性考虑可将螺旋藻作为集约化养殖尾水净化的备选藻株。  相似文献   
36.
选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分别插入草鱼GTH和FSHβ的cDNA序列,构建成N端含有GST融合蛋白标签的表达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出2个融合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重组融合蛋白GST-GTHα和GST-FSH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35、38 kD.用抗GST标签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对2个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表达正确.利用制备型SDS-PAGE纯化回收的蛋白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制备了抗GTH和抗FSHβ的具有较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该结果为纯化天然GTH蛋白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也为进一步制备GTH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沉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领域的应用,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表达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外源基因表达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基因沉默。外源基因沉默可分为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如何应对基因沉默,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量,是转基因技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曲颖  张纯利  胡文娟  段晨阳  何瑞 《生物磁学》2013,(25):4868-4873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组心力衰竭常见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出老年心力衰竭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老年特别是高龄老年(〉80岁)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我院专职人员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记录所选病例相关的数据:一般临床资料、基础心脏疾病、诱发因素、伴随疾病、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验检查情况、药物治疗具体种类、转归情况等;根据年龄分为3组:246例60—69岁组,平均年龄(64.28±3.0)2V;215例70-79岁组,平均年龄(74.19±2.85)岁;71例〉80岁组,平均年龄(84±3.34)岁。运用计算机软件Excel建立老年心衰患者资料数据库,SPSS13.0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随着年龄增加,心衰典型的临床表现减少,特别是高龄心衰患者,其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心力衰竭程度较重,容易在短期内出现重要器官的严重并发症;2)高龄老年人心衰以冠心病、高血压病为主要病因,随年龄增加,多病因心衰比例在上升;3)我院高龄老年人心衰的治疗以利尿剂、洋地黄类、硝酸醋类药物为主。结论:高龄老年人心力衰竭具有明确病因、程度重,症状不典型,具有严重并发症,治疗相对规范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39.
滇池发现外来鱼类大口黑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0.
【背景】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因其耐药率高、治疗难度大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该菌的交叉耐药及耐药相关因素尚未完全阐明。【目的】通过体外诱导分别获得耐美罗培南或耐替加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并研究其诱导前后的交叉耐药性和细菌呼吸耗氧率差异。【方法】采用多步法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进行体外诱导耐药,PCR扩增诱导前后菌株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及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变化,Seahorse XF~e96细胞能量代谢实时测定仪对诱导前后菌株的耗氧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88d的体外诱导实验,分别获得耐美罗培南或耐替加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株。耐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替加环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仍处于敏感状态,但是对头孢吡肟交叉耐药;耐替加环素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吡肟仍处于敏感状态。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被美罗培南或替加环素诱导耐药之后的耗氧率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罗培南的使用不仅可能诱导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耐药,也可能会导致该菌对其它一种或几种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或替加环素耐药后其耗氧率下降,从而说明呼吸耗氧率下降可能是该菌耐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