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4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蜘蛛大壶状腺丝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悦目金蛛(Argiope amoena)丝腺SMARTRACE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RT-PCR,克隆了1条大壶状腺丝蛋白(major ampullate spidroin,MaSp)基因cDNA序列。该条cDNA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区分为两部分(1)富含丙氨酸的片段和富含甘氨酸的片段相间排列构成的重复氨基酸序列区,并且富含甘氨酸的片段中有脯氨酸分布;(2)约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末端非重复氨基酸序列区。把MaSp基因cDNA序列亚克隆到质粒pET28b( )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b( )-MaSp,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氨基酸组成测定和N末端氨基酸序列测定的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为重组MaSp,表达量约为40mg/L。还对C末端非重复氨基酸序列对重组MaSp在水媒介中溶解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2.
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var.mairei)植株分离到内生真菌63株,其中24株经鉴定分属于19个种(属).真子囊菌纲的2个属2株,半知菌纲的14个属22株.真子囊菌纲的无毛毛壳属(Achaetomiumsp.)的1株为新发现种.半知菌纲的葡萄孢属(Botrytissp.)1株和无孢菌群(Mycelia sterlia)2株的培养液,经浓缩萃取,薄层层析检测,Rf值分别为0.404、0.404、0.401,与紫杉醇对照品Rf值一致,为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143.
二苯并呋喃(DF)是研究二英类化合物生物降解的模式化合物之一。本文报道了一种降解菌Janibacter sp.对活性污泥降解二苯并呋喃的强化作用,以及对其降解基因的分析结果。向反应器中添加5%的降解菌,与活性污泥共同作用,可在48h内将约56mg/L剂量的DF几乎完全降解,提高降解率28%以上。利用PCR方法,克隆和测序分析证明有DF降解基因丛的存在,并且发现以丰富培养基在高温下培养可去除该基因丛;丢失该基因丛的突变株同时失去利用DF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能力,显示其很可能位于一个大质粒上。  相似文献   
144.
杭州湾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赋存形态及生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杭州湾潮滩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磷进行了总量、形态分级提取及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为595.5~1268.8μg·g-1,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杭州湾北岸>钱塘江杭州河段>杭州湾南岸.总磷中有89.3%以无机磷形式存在,钙磷、残留无机态磷、有机磷和铁铝结合态磷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总磷的68.3%、14.6%、10.7%和5.3%.钙磷的分布受到盐度变化影响,自钱塘江河口向外海方向明显增加;铁铝结合态磷则相反,分布朝外海逐步递减.沉积物中的潜在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为43.62~177.84 μg·g-1,平均含量为94.13 μg·g-1.该地区与国内典型的河口和滨岸带潮滩比较,总磷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强烈的水动力作用及咸淡水交汇使得环境因子频繁变化,加大了沉积物中磷作为内源向上覆水体释放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5.
从2007年4月到9月,对八大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获得蛾类标本4000余号。与湖南农业大学昆虫学教研室以往在八大公山采集保存的蛾类标本1000余号一起,共鉴定出19科175种,其中7种为湖南省新记录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蛾类昆虫以东洋种为主。  相似文献   
146.
作者在进行中国管巢蛛属系统学研究时,发现了管巢蛛科管巢蛛属2雄性新发现:台湾管巢蛛Clubiona taiwanica Ono,1994和樟木管巢蛛Clubiona zhangmuensis Hu et Li,1987.这两种以前描述时均只有雌性,在此予以补充描述.所有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中测量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147.
压力后负荷增高大鼠心肌肥厚向心力衰竭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单纯腹主动脉缩窄造成的心肌肥厚能否转变成为心力衰竭。方法实验选用8周龄的Wistar大鼠,使用7-0号尼龙线对其肾上腹主动脉进行缩窄手术,造成后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LVH,n=10),同时设置假手术组(Sham,n=10)和正常组(Con,n=10)作为对照。术后第20周和第38周使用超声多普勒和多导生理仪对大鼠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解剖后取出心脏,计算心脏/体重比,并通过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脏形态和纤维化程度。结果腹主动脉结扎后第20周,LVH组大鼠心室壁肥厚,舒张功能下降(E/Aratio:LVH组:1.0±0.25,Con组:1.6±0.12)。术后38周,左心室壁肥厚程度有所下降,但是心室腔扩大,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下降(EF:LVH组:44.8±8.42,Con组:70.9±5.19;MaxdP/dt:LVH组:4916±1267.3,Con组:14225±932.1;MindP/dt:LVH组:-3246±1217.3,Con组:-12138±725.2)。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的动物心脏重量明显增加(3.58±0.32vs.2.34±0.15),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显示LVH组大鼠在术后38周心脏纤维化明显。结论腹主动脉缩窄造成的后负荷增高动物模型首先出现向心性心肌肥厚,伴以舒张功能下降,进而收缩功能下降,发展为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48.
竹简为我国古代早期文字记录的一种重要载体。湖南长沙竹简博物馆珍藏了一大批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期东吴竹简,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以吴简为材料,从竹简中分离微生物,获得10株细菌纯培养,并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多相分类学鉴定。根据其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脂肪酸组份的测定以及部份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10个菌株划归为4个属。这些菌株可作为进一步探讨竹制品文物的微生物腐蚀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9.
利用线粒体DNA序列(COI和16S rRNA-tRNALeu(CUN)-NDI)数据对3种豹蛛近缘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重建。成对序列比较揭示了这些近缘种间的遗传差异水平远低于其它属,同时指出其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分化可能发生于近期。系统发生分析指出:(1)来自同一物种的多个序列均各自形成单系群,其节点都受到了中等强度或较高的自展值(BP≥60% ̄100%)支持;(2)所有数据都支持Pardosa astrigera作为2个物种P.digitaliformis和P.weixica的姊妹群(BP>50%);(3)来自线粒体DNA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所得的多个基因树对于P.weixica和P.digitaliformis是否先与P.astrigera形成姊妹群的假设上出现了不同的结论。种间分歧时间估计更新世早期的寒冷气候可能对这些豹蛛的物种演化过程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推测其物种的分化可能源于外围物种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50.
ISSR标记在黑木耳单核体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和单孢分离法分别获得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栽培菌株新科5号两个亲本单核体(T1、T2)和33个F1代孢子单核体。从7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3条可区分两个亲本单核体(T1、T2)的引物,对新科5号及F1代孢子单核体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0条带,其中63条在供试菌株间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0%。根据扩增结果采用软件NTsys2.10e计算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36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的变化范围为0.2500~0.8382,其中T1和T2之间的GS值最小,遗传相似程度最低;F1代33个孢子单核体中24个与T1聚为一类,其余9个与T2聚为另一类,但并非严格按照交配型进行归类。试验表明黑木耳子实体上各个担子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交换极具多样性,F1代孢子单核体表现出偏向其中一个亲本的现象,ISSR标记在黑木耳杂交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