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细胞核钙转运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腹主动脉缩窄(abdominalaorticcoarctation ,AAC)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制备、差速离心提纯心肌细胞核、酶学方法测定Ca2 +-ATPase活性、45Ca2 +同位素法测定核钙摄取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核内自由钙浓度 ,初步揭示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细胞核钙转导异常的环节。结果发现 :心肌细胞核上存在具有[Ca2 +]和ATP依赖性的高亲和力Ca2 +-ATPase ,以[Ca2 +]依赖的方式摄取45Ca2 +,并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AAC术后4周大鼠心肌显著肥厚 ,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与对照组比较 ,AAC大鼠心肌细胞核Ca2 +-ATPase活性减少51.93 %(p<0.001) ,但核45Ca2 +摄入量(核外[Ca2 +]浓度为800 -1600nmol/L时)和核内[Ca2 +](核外[Ca2 +]浓度为0 -1000nmol/L时)均明显增加(p<0.05) ;正常组离体心肌细胞核Ca2 +摄取受PKA刺激(p<0.05) ,而被PKC抑制剂和CaM抑制剂显著抑制(p<0.05) ,AAC大鼠心肌细胞核Ca2 +摄取仅受CaM抑制剂抑制(p<0.01) ,而PKA和PKC抑制剂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为心肌肥厚时 ,心肌细胞核Ca2 +转运系统及其磷酸化调节可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压力超负荷型心肌肥厚的作用,并探讨其对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假手术组外各组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构建心肌肥厚模型,A为假手术组,B为单纯手术组,C为卡托普利组(50mg/kgod),D组为瑞舒伐他汀小剂量组(2 mg/kgod),E为瑞舒伐他汀大剂量组(4 mg/kgod),各组动物术前一周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直至术后4周,A、B纽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第5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和心脏质量指教;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mRNA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术后4周各组动物血压和HMI较A组明显增加(P<0.01或P<0.05),而C、D、E组较B组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同时各治疗组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 mRNA和TGF-β1蛋白表达较B组有显著下降(P<0.01),且C组抑制表达较D、E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的缓解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且作用类似卡托普利,其可能通过降低左室心肌TGF-β1表达,影响TGF-β信号转导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复制小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连续动态监测小鼠从心肌肥厚早期至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体表心电图改变。结果:①对照组和模型组术后2周内小鼠未见自发性心律失常,而模型组术后5周、9周和13周小鼠出现自发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频发的室性早搏以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5%、28%和63%。②与同期对照相比,术后2周、5周、9周和13周组动物伽间期以及帆间期明显延长,分别延长20.4%、32.7%、49.7%、61.0%和27.1%、32.1%、43.9%、59.1%(P〈0.01)。③心肌肥厚小鼠心电图的另一个特征为J波变化。所有对照组动物心电图均为正向J波,而模型组动物从2周开始J波正向值下降,5周逐渐变平,到13周时完全翻转。④与同期对照相比,模型组的PR间期没有改变,但术后2周RR问期轻微缩短。结论:心肌肥厚小鼠自发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增加,QT间期进行性延长,J波幅值逐渐降低,表明随着疾病的进展心室复极化异常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夏凉  董明纲 《生理学报》1993,45(2):130-135
本工作运用ANF放射免疫测定和ANF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测定了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结扎引起心肌肥厚时血浆ANF及左心室ANF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心肌肥厚大鼠的血浆ANF及左心室ANF mRNA水平都明显升高,提示大鼠心肌肥厚可以促进其左心室ANF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此外,本工作还证明细胞内钙离子调节剂牛磺酸和血管松弛剂肼苯哒嗪可以分别促进和抑制大鼠心肌肥厚诱导的左心室ANF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相似文献   

5.
美国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Pilar Ruiz-Lozano博士等于2012年8月16日在《自然》杂志(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APJ与心肌肥厚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的论文,发现在主动脉缩窄术构建的压力负荷大鼠模型中,APJ基因敲除的大鼠和apelin基因敲除的大鼠表现出不同的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进程[1].该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NAs(miR199a-5P、miR206、miR133a-3P、miR499-5P)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组中的表达变化;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方法:将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ISO模型组,模型组给予ISO(1 mg/kg)诱导心肌肥厚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采用背部皮下多点注射。连续给药10 d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心脏收缩功能(EF%);称量心脏重量(HW)、大鼠体重(BW),并计算心脏/体重比(HW/BW);心肌组织HE染色,Image J分析软件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RT-q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4种miRNAs的表达情况。运用Targetscan、miRDB、miRwalk 数据库预测大鼠4种miRNAs可能的靶基因,FunRich软件分析预测靶基因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VSd、LVPWd增厚,LV增大,EF%明显降低;HW、HW/BW增加;模型组心肌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排列紊乱,细胞表面积增加;模型组miR199a-5P、miR206表达上调(P<0.05);miR133a-3P、miR499-5P表达下调(P<0.05)。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4种miRNAs的靶基因可能参与心肌肥厚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有:VEGF/VEGFR信号通路、ErbB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ISO诱导心肌肥厚导致miRNAs表达的改变,生物信息学预测4种miRNAs参与心肌肥厚相关的靶基因及其主要信号通路,这些研究为心肌肥厚的调控机制及其防治措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细胞核三磷酸肌醇受体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u J  He ZY  Xu SM  Liu FY  Wang PY 《生理学报》2001,53(4):281-285
为了研究细胞核三磷酸肌醇受体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制备了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用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心肌细胞核,以[3H]IP3为配基,采用放射受体分析心肌细胞核膜IP3R与其配体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解离常数(Kd)。大鼠心肌细胞核上存在IP3R、CaM和PKC激动剂PMA,能显著抑制该受体与IP3的结合(P<0.05);核外[Ca2+]也能剂量依赖的抑制细胞核IP3R与IP3的结合。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大鼠心肌显著肥大,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其心肌细胞核IP3R的Bmax和Kd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1.217和2.149倍(P<0.01)。心肌细胞核上存在IP3R,并受CaM和PMA及核外[Ca  相似文献   

8.
大鼠不同心肌肥厚模型左心室基因表达谱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P  Li JL  Feng XH  Li ZP  Yin F  Yan J  Hou R  Han QD  Zhang YY 《生理学报》2004,56(2):210-218
为了解心肌肥厚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规律,本实验复制了三种大鼠心肌肥厚模型:肾上腹主动脉缩窄(sup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stenosis,SRS)、动静脉瘘(arterial-vein fistula,AVF)和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静脉输注(jugular vein infusion of norepinephrine,NEi),并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超声心动术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应用cD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心脏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SRS和NEi引起大鼠向心性心肌肥厚,AVF引起大鼠离心性心肌肥厚,其中NEi大鼠心肌纤维化明显。对不同心肌肥厚模型间大鼠左心室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有部分基因在不同模型中表达水平均发生变化,其中多数基因在两种模型中表达水平改变的方向相同,也有少部分基因在两种模型中表达水平改变方向相反。综合比较三种心肌肥厚模型的基因表达谱,各种模型都有特异的基因表达变化,但是有19个基因在三种心肌肥厚模型中表达水平均发生改变。研究结果有可能成为心肌肥厚的标志性基因或治疗靶点,为心肌肥厚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关于心肌肥厚发生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Pan DS  Tian C  Chen LY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2):113-11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心肌肥厚发生机制的若干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心肌肥厚发生的可能机制。在总结了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的线粒体性心肌病中涉及的遗传变异特性以及肥厚心肌的能量代谢和收缩机构变化的基础上,强调能量供应和负荷需求之间平衡关系的破坏可能是心肌肥厚发生的决定因素。另外,还讨论了机械负荷和各种分泌因子在诱发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和有关的信号传递途径,并指出在心肌肥厚中可能存在某种小分子物质调控其中某些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胸主动脉部分缩窄诱导心肌肥厚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胸主动脉缩窄组20只和同期假手术组10只。在右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将主动脉结扎于8G针头上,随后将针头退出即可。术后10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观察心脏的大体剖面以及HE染色、测量心肌肥厚指数评价心肌肥厚的效果。结果术后10周,肉眼观:模型组心脏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M型超声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缩短分数下降,左室内径和室壁厚度明显增加。超声测量结果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增加明显(2.527±0.269 vs.1.943±0.1)mm,(P〈0.01);后壁厚度增加明显(2.492±0.242 vs.1.902±0.076)mm,(P〈0.01);缩短分数略减小(49±7.681 vs.55.7±9.828)(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心脏肥厚指数明显增大(3.196±0.11 vs.1.785±0.099),P〈0.01。结论胸主动脉缩窄可以导致大鼠心肌肥厚,为研究心室肥厚、心肌功能障碍以及心肌重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完善大鼠左心室插管技术并确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指标参数。方法将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腹主动脉缩窄模型组(CAA)。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制作CHF大鼠模型,BL-420E+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心功能参数。观察比较2组大鼠第6周后测定的心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1)经进一步完善大鼠左心室插管技术,成功率明显提高。(2)CAA组大鼠心功能明显减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下降(P〈0.01)。结论改良大鼠左心室插管术提高成功率,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钠尿钛ANP 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氨氯地平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 脉结扎术,术后随机选择40 只大鼠分为氨氯地平(中、高、低剂量)组以及模型组,另外选取10 只健康雄性SD 大鼠作为假手术 组。采用ELISA 方法检测各组血清ANP 浓度变化。结果:随着心功能不全加重,ANP 水平逐渐上升。氨氯地平用药组大鼠的心功 能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ANP 明显降低,且随着氨氯地平用药量上升,心功能不断改善,ANP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血清 ANP浓度进行测定能够反映出高血压大鼠模型心室功能不全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而氨氯地平能够影响机体的ANP 分 泌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有效抑制心室重构,延缓高血压心力衰竭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血液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梗后心衰动物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心衰组(HF组),每组7只。对各组大鼠行心脏超声及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心功能,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ing,LVFS),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上述检查完成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液标本检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叶酸(Folic acid,Fa)水平;测定梗死周边区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LVEF,LVFS显著降低;LVEDP增高;BNP、Hcy、Cr和UA水平比正常组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促使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芪苈强心胶囊对心衰模型大鼠非梗死区胶原蛋白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并饲养4周的56只心衰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心衰对照组(MI-C)、转换酶抑制剂雷米普利治疗组(MI-R,10 mg/kg.d)、芪苈强心小剂量组(MI-S,0.25 g/kg.d)以及芪苈强心大剂量组(MI-L,1.0 g/kg.d)。同步药物干预4周后,ELISA法检测Ang II水平、RT-PCR检测非梗死区胶原-I mRNA。结果:血清中Ang II的浓度:与心力衰竭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雷米普利组、大剂量芪苈强心组和小剂量芪苈强心组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大剂量芪苈强心组比雷米普利组明显减低,差异具显著性(P<0.05);而小剂量芪苈强心组与雷米普利组水平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梗死区胶原-I mRNA的表达:与心衰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雷米普利组、大剂量芪苈强心组,小剂量芪苈强心组表达均下调,差别具显著性(P<0.05);大剂量芪苈强心组与雷米普利组接近,差别无显著性(P>0.05);小剂量芪苈强心组高于大剂量芪苈强心和雷米普利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明显地减少心梗后心衰非梗死区胶原分子的合成,并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李佳彧  李佳睿  马丕勇  杨萍  倪维华 《生物磁学》2011,(18):3431-3433,346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芪苈强心胶囊对心衰模型大鼠非梗死区胶原蛋白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并饲养4周的56只心衰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心衰对照组(MI-C)、转换酶抑制剂雷米普利治疗组(MI-R,10mg/kg.d)、芪苈强心小剂量组(MI—S,0.25g/kg.d)以及芪苈强心大剂量组(MI—L,1.0g/kg.d)。同步药物干预4周后,ELISA法检测Ang II水平、RT—PCR检测非梗死区胶原-ImRNA。结果:血清中AngII的浓度:与心力衰竭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雷米普利组、大剂量芪苈强心组和小剂量芪苈强心组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大剂量芪苈强心组比雷米普利组明显减低,差异具显著性(P〈0.05);而小剂量芪苈强心组与雷米普利组水平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梗死区胶原-ImRNA的表达:与心衰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雷米普利组、大剂量芪苈强心组,小剂量芪苈强心组表达均下调,差别具显著性(P〈0.05);大剂量芪苈强心组与雷米普利组接近,差别无显著性(P〉0.05);小剂量芪苈强心组高于大剂量芪苈强心和雷米普利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明显地减少心梗后心衰非梗死区胶原分子的合成,并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对常用的营养检测指标进行评估。方法:对48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营养状况的评估,并进行分组(营养正常组28例,营养不良组20例),同时对营养不良的常用检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1.7%,除运铁蛋白外,体重、中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肌酐/身高指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肌酐/身高指数、中上臂肌围、TSF、白蛋白及TLC五项指标在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营养评估时具重要的参考意义,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9月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LVEDD及LVEF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DD水平明显下降,LVEF水平明显升高(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后LVEDD及LVEF水平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水平及其与B型钠尿肽(B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入住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的患者294例,分为非心力衰竭组(n-HF)92例、慢性心力衰竭组(CHF)69例、急性心力衰竭组(AHF)133例,回顾性分析其MPV、血小板计数(PLT)、BNP等数据。结果:AHF组BNP(1298.43±856.25 pg/m L)、CHF组BNP(198.54±118.72 pg/m L)均明显高于n-HF组(88.91±76.93 pg/m L)(P0.05),且AHF组BNP显著高于CHF组(P0.05);AHF组MPV(11.37±0.91 f L)与CHF组MPV(11.21±1.18 f L)均明显高于n-HF组(10.70±1.05 f L)(P0.05),但AHF组与CHF组MPV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532)。将AHF组与CHF组合并为心衰(HF)组,其BNP(922.72±920.55 pg/m L)及MPV(11.31±1.01 f L)明显高于n-HF组(P0.05)。MPV与BNP的相关系数r=0.257,相关程度极弱。结论:心力衰竭患者MPV明显高于非心衰者,提示MPV水平可能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但MPV与BNP基本不相关,且MPV在急性心力衰竭者与慢性心力衰竭者中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快速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模型 ,并对其方法学进行改进。方法  6只成年健康杂种犬麻醉后先通过射频消融希氏束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再经静脉植入心内膜起搏电极 ,脉冲发射器为技术处理后的人用永久起搏器。起搏频率为 2 5 0次 min ,起搏时间持续 (2 3 6± 2 5 7)d。结果 除有相应症状、体征外 ,所有动物均成功制备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模型 ;B超和病理解剖检查证实有心脏扩大、心室壁变薄以及肝瘀血、肺瘀血 ;病理切片显示心肌细胞空泡变性、肝窦扩张充血、肺泡内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 改进后的快速心室起搏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方法更为安全、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丁基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心肌梗死诱导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心房结构重塑和心房颤动形成的影响,本研究将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丁基苯酞组(NBP)、模型组(Model)和假手术组(Sham)。将丁基苯酞用大豆油溶解,制成10 mg/mL的丁基苯酞溶液。丁基苯酞组按照80 mg/kg体重对SD大鼠进行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等量的大豆油灌胃。假手术组大鼠接受相同手术但未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分别检测大鼠的超声心动图、心房颤动诱导性试验及心房纤维化,并检测TNF-α、TGF-β1、NF-κB、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研究显示,应用丁基苯酞治疗4周后,NBP组大鼠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NBP组大鼠心房颤动诱导能力和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5);NBP组大鼠心房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5)。丁基苯酞显著抑制TNF-α,NF-κB和TGF-β1的蛋白表达,并上调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并且,NBP对TNF-α/NF-κB/TGF-β1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因此,丁基苯酞有望成为预防房颤的上游治疗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