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鉴于Hp已证实的四种粘附素保守区(AB)是外膜蛋白(OMP)和膜孔素(porin)样成分,而外膜蛋白和膜孔素样成分是优秀的疫苗候选抗原.用PCR技术扩增AB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ET-22b(+)载体,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测序显示AB基因长588 bp,编码195个氨基酸.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扫描分析,AB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22.5 ku,其重组蛋白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29%,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蛋白质纯度达96%.经免疫印迹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以被AlpA免疫兔血清所识别.AB蛋白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Hp黏附素保守区的分子黏附机制和免疫防治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2.
利用受精卵原核的显微注射技术 ,将人类HLA Ⅱ类DRα及DRB1 0 4 0 1两种基因 ,显微注射至C5 7BL 6×DBA 1杂交小鼠受精卵中 ;并移植至假孕受体鼠的输卵管内。实验先后有 8只鼠妊娠 ,稳定遗传五代 ,经PCR检测 95只HLA DRα、DRB1 0 4 0 1阳性。α 32P dCTP斑点杂交与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出 6 8只整合含有DRα及DRB1 0 4 0 1混合型的转基因小鼠 ,有效率为 2 0 .9%。经Northern杂交[1] 和RT PCR检测 ,其HLA DRα、DRB1 0 4 0 1基因在脾脏和肾脏中均有表达。结果说明 ,携带人类HLA Ⅱ类DRα和DRB1 0 4 0 1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213.
乌梁素海湿地芦苇最大羧化速率的高光谱遥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亚星  王莉雯 《生态学报》2017,37(3):841-850
湿地植被生产力和固碳潜力的研究是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的热点研究问题。湿地植被的光合能力能够指示其生长的健康状态。最大羧化速率是重要的植被光合参数之一,对精确模拟湿地植被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模型中的固碳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湿地为研究区,进行了芦苇叶片光合参数和光谱的测量。芦苇叶片最大羧化速率(V_(cmax))数值是基于Farquhar光合作用模型,从光合测量获取的A-C_i曲线计算并校正到25℃得到的。分别基于bootstrap PLSR模型、单波段和高光谱植被指数(包括简单比值指数SR和归一化差值指数ND),构建湿地芦苇叶片最大羧化速率(V_(cmax))估算模型。基于高光谱遥感图像HJ-1A HSI,采用ND高光谱指数中具有较高V_(cmax)估算精度的入选波段702和756 nm,获取研究区湿地芦苇最大羧化速率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被光谱特征和高光谱植被指数,可用于估算湿地芦苇V_(cmax),其中最高精度产生于基于bootstrap PLSR模型的建模方法(R~2=0.87,RMSECV=3.90,RPD=2.72),ND高光谱指数的V_(cmax)估算精度高于SR高光谱指数的估算精度;从获取的V_(cmax)空间分布图上提取估算值,其与测量值对比,存在较好的相关性(R~2=0.80,RMSE=4.74)。  相似文献   
214.
王爱兰  李维卫 《生态学报》2017,37(21):7251-7257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是中国传统的中藏药材,近几年由于生境的严重破坏,已濒临灭绝,并被列入濒危植物名单。为了探索唐古特大黄物种濒危的原因并保护其野生资源,本研究采集了9个居群87个个体的唐古特大黄样本,基于该物种的叶绿体基因trn S-G序列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物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t=0.694),其中95.97%的遗传分化来自于居群间(G_(ST)=0.960),4.03%的遗传分化来自于居群内(Hs=0.028)。AMOVA分析也显示唐古特大黄居群间基因流较小(N_m=0.01),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F_(ST)=0.9631)。唐古特大黄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与该物种较长的进化史和生活史有关,居群间较高的遗传分化可能与高山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关。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对唐古特大黄所有野生居群进行就地保护,同时收集种质资源开展异地繁殖工作,以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维持其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215.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属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草本。是一种重要的常用中药。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天麻含香荚兰醇(Vanillyl alcoh01)、维生素A等。能益气,定惊,去风湿,通经脉,强筋骨;治四肢拘挛、半身不遂、眩晕、头痛及惊痛等症。  相似文献   
216.
氨基酸工业的现状与应用展望(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17.
氨基酸工业的现状与应用展望(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18.
神经精神类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的特点,且患者通常伴随有认知障碍.长期以来,临床针对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治疗手段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且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开发高效客观的诊疗方式是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难点.脑电图是反映脑功能变化的一种临床检查方式,其特征性节律的检测可作为大脑损伤的指标. Gamma节律(γ节律)作为与认知相关的一个重要神经节律,在大脑高级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众多研究发现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和动物模型伴随有γ节律的紊乱,这预示着基于认知核心脑区γ节律的神经检测与调控可能实现精准诊疗.本文综述了面向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开展的γ节律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以往研究中γ节律在调节认知、学习记忆时的特征规律和相关分子基础,提出γ节律可能成为未来临床检测神经精神疾病无创高效的客观靶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19.
为提高肝素钠粗品效价,改善产品色泽,采用二次盐解、双氧水氧化和脱色等工艺对肝素钠粗品进行精制,并探讨工艺条件对产品效价、收率的影响。结果得到最佳精制工艺条件:盐解质量浓度为2%,盐解pH为8.0,醇沉体积浓度45%,氧化剂(双氧水)体积分数为3%。该精制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效价(平均比粗产品提高1.5倍),收率较高,并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