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马(HPC)和前额叶皮层(PFC)的协同作用是记忆加工过程的关键,其相互作用对学习和记忆功能至关重要.大量证据表明,情景记忆的形成、巩固与检索依赖于特征神经节律在PFC和HPC脑区间的同步作用,这些节律包括theta节律、gamma节律和sharp wave ripples (SWRs)节律等.在精神类疾病中患者往往伴随出现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基于人类和动物的脑电研究均发现以上3种神经节律在HPC和PFC之间的同步性下降,可能作为反映精神病理下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本文从HPC-PFC网络中的神经节律研究出发,总结了theta节律、gamma节律和SWRs节律在两脑区间的协调交互模式在情景记忆中的作用,以及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状态下HPC-PFC通路上神经节律的异常表现及其潜在损伤机制,为今后精神疾病的快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社交行为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极其重要。社交行为障碍已成为多种精神类疾病的典型临床表征,对个体的发展有严重不良影响。前额叶皮层作为调节社交行为的关键脑区之一,参与了社交、情绪、决策等高级功能,其内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动变化及相互作用对调节社交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前额叶皮层与其他脑区之间的协作也会影响不同的社会行为。本文回顾了前额叶皮层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以及脑区投射与社交行为关系的最新研究,系统综述了前额叶皮层在社交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期为社交障碍的神经机制和有效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是指大脑各部分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密集缺血区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坏死,其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会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在脑缺血发生后,及时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控制梗死灶的大小,并挽救半暗带中的细胞是脑缺血预后的关键。高压氧疗法是针对脑缺血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高压氧疗法治疗脑缺血的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为脑缺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目前针对A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只能延缓其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有限,且常伴随副作用。近些年,神经调控作为一种可以靶向刺激调节目标脑区活动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逐渐被应用于AD的治疗和研究,包括无创的经颅磁刺激、电刺激以及有创的脑深部电刺激、光遗传刺激等。本文从作用效果、作用机制、刺激脑区、刺激参数等方面对这四种典型的神经调控方法在AD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神经调控应用于临床治疗A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神经外科手术。然而,目前尚无确切的方法阻止疾病的发展,新的治疗方案亟待探索。超声波因其具有非侵入性、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穿透性的特点,现已被广泛关注并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之中。近些年兴起的磁共振成像(MRI)引导聚焦超声消融技术、MRI引导聚焦超声开放血脑屏障给药技术、低强度聚焦超声调控技术和声遗传技术都已经在临床研究或临床前动物模型中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从以上4个方面综述近5年经颅超声技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主要进展,并对其中的一些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研究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的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神经精神类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的特点,且患者通常伴随有认知障碍.长期以来,临床针对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治疗手段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且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开发高效客观的诊疗方式是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难点.脑电图是反映脑功能变化的一种临床检查方式,其特征性节律的检测可作为大脑损伤的指标. Gamma节律(γ节律)作为与认知相关的一个重要神经节律,在大脑高级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众多研究发现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和动物模型伴随有γ节律的紊乱,这预示着基于认知核心脑区γ节律的神经检测与调控可能实现精准诊疗.本文综述了面向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开展的γ节律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以往研究中γ节律在调节认知、学习记忆时的特征规律和相关分子基础,提出γ节律可能成为未来临床检测神经精神疾病无创高效的客观靶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