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穆属(Eleusine Gaertn.)9种植物颖果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穆属颖果有卵形、披针形和矩圆形3种腹面形状,压扁方式有背腹压扁及两侧压扁,腹面形态有平腹面和凹腹面两种,胚比为0.29~0.58,种脐比为0.10~0.24,颖果纹饰有2种,包括疣突状一级纹饰和疣突规则排列构成的复合网状...  相似文献   
12.
菅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菅属(Themeda Forssk.)是禾本科高粱族(Poaceae:Andropogoneae)中佛焰苞物种的代表类群之一,在高粱族占据关键的系统演化位置,具有高度的形态和生态多样性。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标本及文献,菅属约有27种植物,旧世界均有分布,新世界3种隶属于菅组。中国有13种,分布在西南至华南各省(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有10种。研究表明中国云南及印度北部是菅属的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中国云南及印度北部是否为菅属的起源地尚需确证。  相似文献   
13.
虎尾草亚科(Chloridoideae)的分类系统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要介绍了禾本科虎尾草亚科的分类历史。考察虎尾草亚科属上阶元的变化过程,概括不同时期该亚科分类学研究的进展及分类原则,对3种研究方法的不足进行评价。自1990年《中国植物志》第10卷第1分册出版以来,对中国虎尾草亚科植物属种水平的系统变化进行了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虎尾草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指出了虎尾草亚科没有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青 《生物学通报》2007,42(3):35-36
孟德尔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2个定律与摩尔根提出的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共同揭示了分布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的传递原理,奠定了遗传学大厦的基础。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这2个定律,而且还要学习孟德尔在提出这2个定律的试验过程中所提供给人们的如何进行科学思维以发现规律的方法,以及孟德尔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合成具备黏附性能的阴、阳离子肽,并分析其混合后对黏附力的影响,为新型仿生黏附材料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分析贻贝足蛋白5(mussel foot protein 5,Mfp5)和沙堡蠕虫分泌蛋白3(cement precursor protein of the Phragmatopoma californica 3,Pc3)的结构特点,理性设计出黏附性能较好的阴、阳离子肽。通过拉力强度试验机、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及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QCM)等对其黏附力和吸附量等参数进行检测,并从多肽组成和相互作用等方面分析其黏附机制。结果:阴、阳离子肽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纯度达到95%以上。拉力测试表明阴、阳离子肽的黏附力随固化时间增加而增大,最高分别达到174.04 kPa及180.11 kPa,并且两者混合后黏附力显著增强,等比例混合后高达347.81 kPa; QCM检测表明阳离子肽、阴阳离子肽混合物对金(aurum, Au)表面的吸附量可分别达到82.67 ng...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前后肌肉组织的形态特征变化, 采用石蜡切片、电镜及生物化学方法,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步行足和腹部肌肉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相对于蜕皮间期, 步行足在蜕皮前后组织学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 超微结构在蜕皮前无明显变化, 蜕皮后可见肌原纤维纵裂及肌小节横裂现象, 表明蜕皮后外骨骼硬化的过程伴随着肌肉的生长。相对于蜕皮间期, 腹部肌肉在蜕皮前后组织学特征变化明显: 蜕皮前肌束间隙增大, 蜕皮后肌束内肌纤维间隙增大。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 蜕皮前肌原纤维在内部降解, 出现空洞, 肌原纤维边缘降解, 导致肌原纤维间隙增大; 蜕皮后肌原纤维重新组装、重建, 恢复到间期正常形态。生物化学研究发现, 蜕皮前后步行足和腹部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同其结构特征的变化相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的结构特征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研究了3个向日葵品种在生长周期内茎、叶及茎叶混合样的水分、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向日葵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的水分、蛋白质、总黄酮含量均存在差异.水分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茎>茎叶混合>叶;蛋白质含量为叶>茎叶混合样>茎,其中高秆食用葵叶片中蛋白质含量为8.10g/100g...  相似文献   
18.
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粱属(Sorghum Moench)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对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整理和研究。高粱属植物约有29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其中澳大利亚22种,亚洲15种,非洲9种,欧洲3种,地中海2种,美洲6种。中国有5种,分布在东北、西南到华南各省(区)。高粱属有5亚属,仅高粱亚属(subgen.Sorghum)延伸至新世界,其他亚属均分布在旧世界,高粱亚属覆盖非洲并扩散到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拟高粱亚属(subgen.Parasorghum)分布在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有柄高粱亚属(subgen.Stiposorghum)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个别种分布到亚洲;多毛高粱亚属(subgen.Chaet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异高粱亚属(subgen.Heter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和亚洲。这表明澳大利亚东北部是高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非洲东北部和热带亚洲是否是高粱属的起源地尚需确证。  相似文献   
19.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以“观察实验作为基础”进行教学,应该是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学生物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描述性,如关于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分门别类等。而这种“描述”来自于准确的观察,没有科学的观察就没有科学的描述。在生物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生物学家都把观察能力,作为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例如,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就具有惊人的观察能力,容易被别人忽略的东西,他却能观察得很仔细,这来自于他对大自然长期而艰苦的观察的结果。再如,现代生物学之父巴浦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  相似文献   
20.
易洁  刘青  孔庆科 《微生物学报》2016,56(6):911-921
外膜囊泡(OMVs,Outer membrane vesicles)是一种在革兰氏阴性菌甚至某些革兰氏阳性菌中普遍存在的包含生物学活性物质的囊泡状结构,其大小在20–250 nm之间。其组成成分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磷脂、DNA以及在形成过程中被外膜包裹的周质成分等。由于外膜囊泡不能复制且含有大量的细菌抗原,并能有效激活免疫系统,所以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疫苗候选。虽然外膜囊泡从发现至今有50多年的历史,但针对其作为疫苗的潜力探究最近几年才开始,中国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还很少。本文从外膜囊泡诱导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其作为疫苗的研究进展两个方面概述了外膜囊泡可以作为一种新颖的防控疾病的疫苗策略,为今后外膜囊泡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