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前后肌肉组织的形态特征变化, 采用石蜡切片、电镜及生物化学方法,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步行足和腹部肌肉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相对于蜕皮间期, 步行足在蜕皮前后组织学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 超微结构在蜕皮前无明显变化, 蜕皮后可见肌原纤维纵裂及肌小节横裂现象, 表明蜕皮后外骨骼硬化的过程伴随着肌肉的生长。相对于蜕皮间期, 腹部肌肉在蜕皮前后组织学特征变化明显: 蜕皮前肌束间隙增大, 蜕皮后肌束内肌纤维间隙增大。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 蜕皮前肌原纤维在内部降解, 出现空洞, 肌原纤维边缘降解, 导致肌原纤维间隙增大; 蜕皮后肌原纤维重新组装、重建, 恢复到间期正常形态。生物化学研究发现, 蜕皮前后步行足和腹部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同其结构特征的变化相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的结构特征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核生物基因组绝大部分是非编码序列;绝大部分非编码序列以高度重复序列的形式存在,如卫星、小卫星、微卫星、长散布元件、短散布元件等;内含子、3’不译区作为结构基因的一部分被一同转录;RNA基因转录具有明确功能的RNA分子;顺式作用元件是目前已知的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序列;非编码序列的存在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密切相关;目前非编码序列的研究已引起广泛的科学关注,利用数理方法研究其遗传信息的储存方式  相似文献   
3.
Leptin基因的PCR-SSCP与牛体重、体尺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西镇牛、鲁西牛和荷斯坦奶牛6个牛品种539个个体leptin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大小为330bp,PCR—SSCP分析表现出多态。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西镇牛、鲁西牛和荷斯坦奶牛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58,0.492,0.571,0.658,0.591,0.615;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42,0.508,0.429,0.342,0.409,0.385。不同基因型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南阳牛群体内除12月龄的体高和日增重、18月龄的坐骨端宽和日增重外,BB型个体的六月龄、十二月龄、十八月龄、二十四月龄体斜长、胸围、体重、坐骨端宽、体高和日增重均显著的大于AB和AA型个体(P〈0.05);秦川牛群体内BB基因型个体十字部高上显著高于群体AA、AB型个体(P〈0.05),即BB〉AA、AB,可作为秦川牛体尺指标(十字部高)候选基因之一,但在体重、胸围、体长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以不宜作为体重、胸围、体长指标候选基因;郏县红牛群体内AB与BB基因型个体在十字部高和坐骨端宽上显著高于群体AA型个体(P〈0.05),而群体内不同基因型在体重和体尺指标(体高、体斜长、胸围)上无显著差异(P〉0.05)。序列分析表明,leptin基因多态是第66位发生G→T、第67位发生A→C及299位发生新的单核苷酸突变C→T所造成。  相似文献   
4.
基于3R理论的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动物实验替代方法(3R) 的研究与实践是解决动物保护和动物实验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3R理论的原则及在动物实验领域的应用,对高校动物学实验改革如何贯彻3R理论,从实验内容的统筹安排、实验内容的替代与整合、实验过程的优化组合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体壁结构和主要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化学和原子吸收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体壁结构和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 中华绒螯蟹体壁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和膜层, 糖类物质各层均有分布, 胶原纤维分布在除上表皮外的其他各层。在蜕皮前, 糖类、胶原纤维都被重吸收, 体壁上表皮和外表皮在蜕皮前形成, 内表皮和膜层在蜕皮后形成。体壁粗蛋白含量在蜕皮前期(D1-D3-4期)降低(P0.05), 蜕皮后A-B期含量极高(P0.05)。几丁质含量在蜕皮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 只是在蜕皮前稍有上升。Ca2+和Mg2+含量在蜕皮前D1期显著低于蜕皮间期和蜕皮前其他时期(P0.05), 而蜕皮后A-B期降到最低(P0.05), 蜕下的甲壳中则含有较多的Ca2+和Mg2+ (P0.05)。Cu2+和Zn2+含量除蜕皮后A-B期升高外(P0.05), 其余时期变化不明显(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体壁结构和成分变化与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