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2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组织的生长和血供密切相关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被公认为是诱导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的一种细胞因子 ,其自身也和骨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VEGF及其受体分子结构、其在骨发育和骨损伤修复中所起作用、以及目前常见应用方式的相关研究作一系统性回顾 ;阐述了VEGF在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积极影响 ,增强其表达的相关条件 ,以及各应用方式的利弊 ;从而展示了VEGF在骨缺损修复中的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22.
423.
布氏田鼠体重生长与栖息地植被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多种不同植被条件栖息地中分析布氏田鼠当年雄鼠的体重生长差异。研究表明 ,布氏田鼠在不同植被条件下的体重生长具有显著的差异。在植被条件中等的草场 ,布氏田鼠的体重生长最佳 ,在植被条件优越的轻牧草场或者过度放牧草场 ,布氏田鼠体重生长一般 ,植被条件较差的重度放牧草场 ,布氏田鼠的平均体重较低。在不同类型草场 ,布氏田鼠可以通过调节体重大小和生长速度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场  相似文献   
424.
长爪沙鼠在作物秋收期的行为适应特征及其生态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标志重捕方法并结合挖仓及相应的洞口研究了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在作物秋收期的行为适应特征,并通过田间他隔实验获得了长爪沙鼠季节性迁移的直接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作物秋收期该鼠具有特征性贮食活动,其贮食种类及贮食量随田间收割和运场进度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且此期生境迁移明显,显示主动迁移和胁迫迁移两类空间行为模式。这些适应性行为特征与秋收期农田种子资源及其可获得性的变化及农业措施密切相关。据此,结合当地秋收期的农作措施,着重从干扰长爪沙鼠贮食行为及控制冬贮种子资源量的途径,提出以行为管理为主的生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25.
2005年5月和8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北部典型草原调查了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种群的感染特征,分析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的感染率与其性别、年龄、体重及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感染率没有性别差异,雄鼠与雌鼠的感染率相当;但是与布氏田鼠体重/年龄密切相关:幼鼠的感染率较低,成鼠感染率较高,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布氏田鼠达到一定的年龄(或体重)后才可感染肝毛细线虫病,其最低感染体重为24.3 g。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对肝毛细线虫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同一样地不同季节感染率不同,本次调查显示,2005年5月份感染率高于8月份群体感染率,同一样地的春季感染率与秋季感染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26.
常见生物生长模型的时差性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曲线是估计生物年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对生物年龄的计算起点时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情形.例如在一些有关哺乳动物生长的研究中,年龄有出生年龄和受精年龄的区分.这种年龄计算时间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一些生物生长模型出现不同的拟合结果.本文分析了4种常见的三参数生长模型(Spillman、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的时差性特征.结果表明,这4个方程均具有时差不变性,即无论时间(年龄)起点如何,它们对生物生长数据的拟合结果都一致.文中还引用了小毛足鼠体质量生长数据,采用两种年龄进行了实例比较.  相似文献   
427.
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曾兵  张新全  范彦  兰英  马啸  彭燕  刘伟 《遗传》2006,28(9):1093-110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国内及亚洲、欧洲、美洲9个国家共50份鸭茅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12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01条,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8.41条, 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6.3%, 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6116到0.9290间。这说明鸭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可将50份鸭茅材料分为5大类, 来自于相同洲的鸭茅能聚在一类, 中国和美国的鸭茅品种(系)能分别聚在同一类, 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并对鸭茅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28.
EP-1不育剂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检验EP-1 不育剂对野外鼠类的施用效果,2004 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白音图嘎800 hm2 草场进行了大田实验,并随后进行了逐月的夹线跟踪调查,分析了不育剂(EP-1) 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繁殖的效应。结果表明,EP-1 不育剂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繁殖的抑制效果良好,投药区与对照区相比,投药区黑线毛足鼠的子宫损伤率达到80% ,平均胎仔数下降到对照区的2 /3 水平,妊娠率也下降到对照区的20% 。但EP-1 不育剂对雄鼠睾丸下降率的作用不明显。一次性投放EP-1 不育剂,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的繁殖作用时间可维持4 个月以上,基本可实现对整个繁殖期的控制成效,这可能与黑线毛足鼠具有储藏种子的习性,储藏药饵多次进食有关。  相似文献   
429.
高原鼠兔贮草选择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观察法和样方法对不同栖息地类型高原鼠兔的贮草选择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高原鼠兔在不同栖息地类型中干草堆的放置方式、数量、植物种类组成以及与栖息地类型和冬季食物组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阐明高原鼠兔建立干草堆的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堆集干草堆的方式与其它鼠兔不同,它们将干草堆放置于独一味、甘肃棘豆等植物上,以减少干草堆植物的腐烂;不同栖息地类型干草堆数量有所不同,杂类草草甸中干草堆较多,平均为29.00 ± 17.09 个/ hm2 ,其次为垂穗披碱草草甸,干草堆数量平均为16.33 ± 9.50个/hm2 ,矮嵩草草甸中干草堆最少,平均为12.67 ± 6.66 个/ hm2 。在矮嵩草草甸中,5 个较大的干草堆由37 种植物组成,其中10 种植物选择水平在3 级以上,而甘肃棘豆和铺散亚菊占有较大的比例,分别为23.6% 和19.% 。不同干草堆间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第2 个干草堆外,其余干草堆间相似性指数较高,最高为第3 个和第4 个干草堆之间,为0.907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干草堆主要植物组成与高原鼠兔冬季食物主要组成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 = 0.7323,df = 6,P <0.05)。扣笼试验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冬季未取食扣笼内的干草堆。在综合分析高原鼠兔的贮草行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高原鼠兔建立干草堆的目的是为了应付冬季食物条件的不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430.
将采自23 头成年圈养黑熊的精液,分别用3 种稀释液(Ⅰ:Tris - 乳- 果- 卵;Ⅱ:柠- 葡- 蔗- 卵;Ⅲ:Tris - 柠- 果- 葡- 卵)稀释并在4℃ 下保存,通过检测精液在不同稀释液稀释条件下的保存时间,筛选出最适稀释液用于精液的冷冻保存;从精液解冻后精子的活率、活力、畸形率、顶体完整率4 个指标,分别从3种冷冻保护剂(甘油3%、3.5% 、4% )、两种冷冻方法(两步冷冻法和自动冷冻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精子活力在0.3 以上时,稀释液Ⅲ保存时间为175.42 ± 3.04 h,显著高于稀释液Ⅰ和稀释液Ⅱ(P ﹤0.01),稀释液Ⅱ保存时间也明显高于稀释液Ⅰ (P ﹤0.01);含3.5% 甘油浓度的稀释液解冻后精子活率(41.75 ± 3.46% )、活力(32.63 ±5.27% )和顶体完整率(85.62 ± 4.58% )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1),并且精子畸形率(29.32 ± 8.22% )明显低于其他两组(35.95 ± 8.04% ,36.07 ±7.72% )(P ﹤0.01);采用自动冷冻法冷冻保存圈养黑熊精液,解冻后精子活率、活力和顶体完整率分别为41.75 ±3.46% 、32.63 ± 5.27%和85.62 ±4.58% ,都明显高于两步冷冻法(P ﹤0.01);解冻后畸形率为29.32 ± 8.22% ,明显低于两步冷冻法(P ﹤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