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10月15日,在武汉市动物园一只丹顶鹤胆囊中检获复殖目、后睾科、次睾属吸虫13条。经与本属相近虫种的比较研究定为一新种,并命名为鹤次睾吸虫,新种Metorchis grusi sp.nov.。  相似文献   
2.
3.
表达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的转基因烟草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项瑜  杨兰英 《病毒学报》1995,11(2):158-162
将马铃薯Y病毒中国分离物(PVT-C)的外壳蛋白(CP)基因,在土壤农杆菌LBA4404的介导下,转化烟草生产品种NC89,获得了6个烟草株系。通过抗性分析发现,6个株系中有一个株系在200μg/mlPVY-C的攻毒下,仍未发病,分子检测发现,转基因植物中抗性产生的程度并不是同PVY-C外壳蛋白的表达水平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年来已建了许多用作研究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已作为研究代谢调节、分化、发育中有关基因功能的工具,它已作为一种分子农场可生产基因产品等。但要看到,转基因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首先是转基因的阳性率低,这是受了许多因素如DNA样品质量,分子大小和结构,动物种属,原核的可见性,注射针的调节和微注射技术等影响。通常转基因首建的阳性率在10-20%,有时甚至低于1%。在基因操作后,外源基因整合  相似文献   
5.
活血丹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登  黎云祥  韩素菊  李婷  兰英   《广西植物》2007,27(2):265-271
以活血丹为材料,应用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对适于活血丹增殖分化的培养基、培养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活血丹叶片作为外植体,在MS添加生长素2,4-D和细胞分裂素BA的培养基上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对其继代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了继代培养中褐化的原因。在MS添加NAA和BA的培养基中,活血丹的茎尖和带腋芽茎段能直接诱导出大量丛生芽,随后将不定芽转入MS添加IBA和KT的培养基中,可生成不定根,完成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活血丹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1.5mg/L)+BA(1.0mg/L),诱导率高达91.38%。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NAA(0.1mg/L)+BA(1·0mg/L),在此培养基上,出芽率达100%,芽增殖系数接近于10,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而根的诱导则在MS+IBA(1.0mg/L)+KT(1.0mg/L)培养基上进行最好,此基础上能诱导出健康、粗壮的根。试管苗炼苗后移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6.
【背景】放线菌是天然产物的宝库,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天然抗生素有70%来源于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随着细菌对传统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趋严重,如何从自然生境中高效筛选新型活性放线菌资源并发现新型抗生素成为当前微生物学者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传统方法筛选活性放线菌不仅费时费力、试剂耗材消耗量大,并且筛选通量非常有限,难以对自然样品中的复杂微生物群落进行整体全面的解析。【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多孔板液滴阵列培养的新策略,可高通量筛选抗菌活性放线菌。分析模式放线菌在微液滴中的培养特征与筛选条件,为进一步建立基于液滴阵列技术的超高通量活性放线菌筛选平台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界面移液技术,将传统的多孔板高通量筛选体系微缩至1μL水平,在油相填充的多孔板(96孔板)中生成微升培养液滴阵列,每个微孔液滴中封装一个放线菌孢子或菌丝团。经过短期培养,放线菌在微滴中完成菌丝分化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泌。这时,通过第二步界面移液技术与液滴融合加入带有荧光标记的指示菌,通过全菌拮抗筛选定位活性目标菌株,并将活性谱转化为量化的荧光数值。【结果】通过对模式放线菌的测试发现,放线菌菌丝可以在微液滴中达到最佳培养状态,并积累足够的生物质与代谢物,对荧光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建立上述基于微孔板液滴阵列的高通量筛选技术,能从单细胞水平快速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显著节约了筛选成本并提高了筛选通量,为新型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提供了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相关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筛选及克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cDNA差减杂交法从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模型形成初期 (3d)的大鼠心肌组织中分离出13个差异性基因片段 ,菌落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显示它们在心肌肥厚模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表达差异 .经同源性分析后发现其中一个 93bp的cDNA片段与细胞色素b脱辅基蛋白的基因高度同源 ,以其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SMARTRACE (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 )技术 ,分离出该基因的全长cDNA ;经克隆、测序后已被GenBank收录 (AF2 95 5 4 5 ) .Northern杂交证实该基因在绑扎腹主动脉 3d的大鼠心脏中高表达 ,说明其在心肌肥厚发生的早期对心功能代偿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去20年,用分子克隆及基因转移(gene-transfer)等手段,将目的基因导入特定细胞后,通过观察外源基因在靶细胞中的行为,研究真核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包括基因调节的顺式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及基因产物的生理学特性等,已取得可喜进展。其不足之处,是无  相似文献   
10.
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曾兵  张新全  范彦  兰英  马啸  彭燕  刘伟 《遗传》2006,28(9):1093-110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国内及亚洲、欧洲、美洲9个国家共50份鸭茅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12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01条,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8.41条, 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6.3%, 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6116到0.9290间。这说明鸭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可将50份鸭茅材料分为5大类, 来自于相同洲的鸭茅能聚在一类, 中国和美国的鸭茅品种(系)能分别聚在同一类, 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并对鸭茅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