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var.radiat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其提取物中分离多烯炔类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4个多烯炔类化合物,分别为5-acetoxy-2-phenylethinyl-thiophene (1)、1-phenylhepta-1,3,5-triyne (2)、5-phenyl-2-(1-propynyl)-thiophene (3)和icthyothereol acetate (4)。体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4均具有中等抗MRSA活性,且均对人肝LO_2细胞无毒性。首次为化合物1提供核磁数据并进行结构解析,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Peiostin又称为成骨细胞特异因子2(OSF-2),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其在物种形成过程中高度保守,已知其在骨、肿瘤、心血管、呼吸系统以及组织修复中均有作用。研究表明,periostin的表达受多种生长因子和环境因子的调控,通过与整合素受体αvβ3或者Notch 1蛋白的结合,激活FAK和Akt/PKB或者c-Fos等相关信号通路,进而调控多种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粘附、迁移和存活。在既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探讨了Periostin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尽管其最先发现于骨,但是periostin与骨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几年,部分研究分析了periostin在骨生物学中的作用,并指出periostin可能参与了骨的形成。本文就已有的periostin在成骨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米碎花(Eury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其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鼻咽癌细胞增殖活性评价。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为异落新妇苷(1)、3,5,7-三羟基色原酮-3-O-α-L-鼠李糖苷(2)、1-O-反式-桂皮酰基-β-D-葡萄糖(3)、1-O-(4-羟基苯乙基)-6-O-反式-桂皮酰基-β-D-葡萄糖(4)、eutigoside D (5)、1-O-(3,4-二羟基苯乙基)-6-O-反式-香豆酰基-β-D-葡萄糖(6)、eutigoside A (7)、1-O-(4-羟基苯乙基)-6-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8)、grayanoside A (9)、1-O-(4-羟基苯乙基)-6-O-(4-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10)、3-O-β-D-葡萄糖基-4-羟基-苄基苯甲酸酯(11)。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天然来源获得,化合物2~4和8~11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MTT法表明,化合物10具有中等抑制5-8F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壳骨(Pseuderanthemum latifolium)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运用LC-MS联用技术分离得到羽扇豆醇(1)和豆甾醇(2)。体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均具有中等的抗MRSA活性,但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是首次对山壳骨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为综合开发与利用山壳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的化学成分,从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大叶紫金牛酚。体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叶紫金牛酚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肿瘤活性以及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这是首次对大叶紫金牛酚进行系统研究,为综合开发与利用走马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组织的生长和血供密切相关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被公认为是诱导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的一种细胞因子 ,其自身也和骨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VEGF及其受体分子结构、其在骨发育和骨损伤修复中所起作用、以及目前常见应用方式的相关研究作一系统性回顾 ;阐述了VEGF在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积极影响 ,增强其表达的相关条件 ,以及各应用方式的利弊 ;从而展示了VEGF在骨缺损修复中的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3802名中国城市青少年体型分析   总被引:52,自引:14,他引:38  
季成叶  袁捷 《人类学学报》1992,11(3):250-25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