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01.
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mtDNA和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来自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等地的277 份疑似雪豹粪便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个体识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190份成功扩增的mtDNA cyt b基因片段中,确定有89份属于雪豹;微卫星分析确定其属于48个不同的个体。在48个雪豹mtDNA cyt b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出13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为0.776,核苷酸多态性为 1.50%, 9个单倍型的遗传距离为 0.009-0.058。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均存在雪豹分布,并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地理距离分布较远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的雪豹样品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602.
土层厚度对刺槐旱季水分状况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测定了旱季和雨季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 刺槐的树高、胸径、小枝凌晨水势、叶片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叶面积、比叶重和气体交换指标; 分析了刺槐旱季和雨季的水分状况和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刺槐对季节性干旱胁迫的反应, 估计华北石质山区不同土层厚度土壤水分对刺槐的承载能力; 并求证近年来该地区刺槐衰败和水分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 随着土层厚度减小, 旱季土壤含水量下降、凌晨小枝水势降低; 气孔导度和最大光合速率都减小, 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雨季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旱季土壤含水量只有雨季的60%左右。随着土层变薄, 刺槐叶片δ13C增高, 叶面积减小, 比叶重增加; 刺槐树高和胸径减小。以上结果表明: 刺槐在不同季节下的水分状况综合反映土壤的供水能力, 土层浅薄导致土壤水分承载力不足, 致使刺槐在旱季受到较严重的水分胁迫, 这可能是刺槐出现衰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3.
为了开展基于青蒿发育特异及环境诱导转录物组学的新基因分离与鉴定,本研究采集经低温处理的盛花期青蒿(Artemisia annuzl)叶片提取总RNA,并进行全长cDNA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克隆,经测序和同源性检索后提交GenBank.在已注册的75个序列中,共有4个全长cDNA与青蒿已知基因高度同源,其余71个EST在青蒿基因中无测序记录,但其中有34个序列与其他植物基因同源,包括24个已知蛋白编码序列和10个未知蛋白编码序列,另外37个序列在任何植物基因中均无测序记录,为首次克隆的植物新基因.为了研究青蒿基因对极端环境胁迫的响应模式,采用半定量PCR(semi.quantitative PCR,SQ-PCR)对冷处理前后青蒿试管苗中青蒿素合成基因ADS,CYP71AVl和CPR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ADS和CYP71AV1基因受冷胁迫强烈诱导,但CPR基因未受明显影响.同时还发现这种冷胁迫诱导作用可被Ca^2+通道抑制剂氯化镧(LaCl3)或Ca^2+螯合剂EGTA所阻遏,表明Ca^2+ -CaM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冷胁迫诱导ADS和CYP71AV1基因的表达.对冷胁迫青蒿试管苗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FQ—PCR)测定结果表明,CaM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2.5倍,从而印证了上述CaM介导信号转导与冷胁迫诱导基因表达之间相关的推论.利用RFQ-PCR对7个新分离青蒿EST进行了功能注释,结果显示,D/LTSRP,UBE,AR/DAP和POD1基因的冷胁迫诱导表达水平分别上调约8.0,5.0,2.3和1.5倍,而CHI和RGP基因的表达无明显上调或下调.本研究首次在转录水平上对青蒿素合成基因及青蒿新EST的冷胁迫诱导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青蒿素合成与累积的内在规律及其协同调节机制,为促进青蒿的遗传性状改良及代谢工程指导的育种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04.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为研究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打下一定的实验技术基础.为适应生命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近3年来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做了相应的调整、充实和改革,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5.
脐血CD-34单个核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离培养脐血CD-3 4 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SC)及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取足月妊娠健康产妇胎儿脐血 ,分离其中单个核细胞 (MNC) ,去除CD 3 4 细胞 ,体外用低糖型DMEM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细胞周期分析、体外诱导分化实验以及检测造血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脐血CD-3 4 细胞中可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可诱导向成骨和脂肪细胞分化并表达IL 6、SCF和SDF 1等造血生长因子。结论 :从足月妊娠健康产妇脐血CD-3 4 细胞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具有与其它来源MSC类似的表型及分化潜能 ,在体外传代可保持其低分化状态并表达造血因子 ,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和具有促进造血作用  相似文献   
606.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高籽粒品质和产量是当前国内小麦生产的核心。小麦品质和产量取决于基因型、生态环境 (如土壤肥力等 )和栽培技术(尤其是养分管理技术 )。长期肥料试验是研究养分管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有效手段 ,迄今 ,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报道很多 ,但对籽粒品质的影响报道很少。在 2 0 a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肥主效应对小麦籽粒产量有显著作用 ,而对大部分品质指标无影响 ;无机肥处理主效应及有机无机肥交互效应对籽粒产量和大部分品质性状均有显著影响。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提高了小麦大部分品质性状 ,有利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高 ,但不利于弱筋小麦品质的改善。进一步分析了土壤肥力及磷钾肥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7.
对南沙群岛永暑礁泻湖南永3井88个样品中的腹足类Acteocina作了多元素测试分析,着重研究了Mg/Ca比值在过去l700年的变化。Mg/Ca比值在柱深13.4—20.10cm,40.2—46.9cm,388.9—395.6cm,415.7—422.4cm,583.3—590.0cm显示了高值,高于平均比值约3倍。这表明泻湖水化学性质曾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盐度在这些层段明显地提高。Mg/Ca高比值较好地对应于氧同位素低值区,显示了一种气候趋暖状态下的盐度升高现象。泻湖可能处于一种与外界较为开放的格局,以至大洋洋水对泻湖的影响显著增强。但是,Mg/Ca低比值区占居较长的时间,可能暗示着晚全新世南沙群岛海平面在中全新世高海平面的背景下总体上趋于平稳下降的状态。环礁相对的封闭增强或降雨的影响增大等因素,造成了Mg/Ca比值的偏低。  相似文献   
608.
目的:通过发酵条件优化,提高海洋Cellulophaga sp.QY201的L-卡拉胶酶产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分别时发酵条件、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该茵株最适培养基配方为(w/v):3%NaCl、0.5%MgSO4·7H2O、0.02%CaCl2、0.01%KCl、0.002%FeSO4、0.25%CaSein、0.15%Na2HPO4,0.2%NaNO3、0.25%L-卡拉胶.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体积为7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1%,25℃,90 r/min培养36 h.优化后酶活最高可迭2.64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2倍.结论:QY201最佳发酵条件的建立,为L-卡拉胶酶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09.
HLA系统参与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人类重要的遗传标志,具有种族、地域差异.HLA-Ⅱ类系统中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最丰富,它的准确分型直接影响器官移植的供体选择、法医学个体认定、HLA与疾病相关性及人类学等研究.本文综述了HLA-DRB1分型检测方法,不同种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HLA-DRB1多态性研究在探讨人类起源、民族融合方面的价值,HLA-DRB1与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610.
目的:研究网络抗氧化荆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网络抗氧化剂组(n=24).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网络抗氧化剂组及模型组均予高脂饮食.网络抗氧化剂组高脂饮食同时使用维生素E(100mg/kg)、硫辛酸(40mg/kg)、辅酶Q10(100mg/kg)、维生素C(100mg/kg)、还原性谷热水胱甘肽(100mg/kg)联合灌胃治疗,1次/日.分别在8周、10周、12周通过肝功能、血脂及肝组织病理动态观察病情转归情况,检测MDA、SOD评定网络抗氧化剂在病情转归中起到的抗氧化作用.结果:网络抗氧化剂组体重、肝指数、血清ALT、AST、MDA、TC及肝组织MD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肝组织SOD显著高于模型组;病理学模型组在8-10周出现多处肝细胞内脂滴堆积,出现气球样变,且有少量炎细胞浸润,随着进食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病变程度逐渐加重,至12周脂肪变及炎症程度均有所加重,出现点灶状坏死、桥接坏死.甚至出现部分肝纤维化.同期网络抗氧化剂肝组织病理显示脂肪变及炎症显著轻于模型组,无明显肝纤维化出现.结论:网络抗氧化剂对NASH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