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文用放射性配基[3H]8-OH-DPAT的结合实验显示,自发性高血大鼠(SHR)海马、下丘脑及低位脑干的5-HT1A受体结合位点数较正常Wistar大鼠为多,其中以海马最为显著;脑干的5-HT1A受体虽较正常Wistar大鼠多,但不太明显。SHR下丘脑中5-HT1A受体除结合位点较正常Wistar鼠多外,亲和力也有增大。以上结果表明,SHR与正常Wistar大鼠之间各脑区中5-HT1A受体的差别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再次妊娠早孕期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比值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5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05例URSA再次妊娠早孕期患者作为研究组,将研究组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成功组(成功分娩,n=71)和妊娠失败组(再次流产,n=34)。选取同期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产检健康的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对照组的MCV、HCG、IFN-γ/IL-10比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CV、HCG、IFN-γ/IL-10比值单独及联合检测URSA再次妊娠早孕期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的MCV、IFN-γ/IL-10比值大于对照组,HCG小于对照组(P<0.05)。URSA再次妊娠早孕期患者妊娠结局与年龄、就诊时孕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孕早期宫腔积液、孕前调理、内分泌异常、抗精子抗体(ASA)阳性、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宫颈机能不全、MCV、HCG、IFN-γ/IL-10比值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就诊时孕周较长、高MCV、低HCG、高IFN-γ/IL-10比值和URSA再次妊娠早孕期患者妊娠不良结局密切关联(P<0.05)。MCV、HCG、IFN-γ/IL-10比值联合检测对URSA再次妊娠早孕期患者妊娠结局预测的效能较高。结论:MCV、HCG、IFN-γ/IL-10比值在URSA再次妊娠早孕期患者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效果更好。此外,年龄偏大、就诊时孕周较长、高MCV、低HCG、高IFN-γ/IL-10比值为URSA再次妊娠早孕期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观察组胺对培养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频率及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组胺0.1-10umol/L可以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的增快,而且这种效应呈时间依赖性。组胺10umol/L可以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APA),最大上升速率(Vmax)及超射(OS)明显增加,动作电位持续时间(APD50和APD90)明显延长,窦性周长(SCL)明显缩短。以上结果提示,组胺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18只14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n=6)、贝那普利组[Bph组,盐酸贝那普利灌服0.90 mg/(kg·d),n=6]、氨氯地平组[Aml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灌服0.45 mg/(kg·d),n=6],另以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n=6), NC组和Mod组每日给予蒸馏水灌胃,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压,观察结束处死大鼠取空肠粪便,进行16S rDNA V4区扩增子信息采集与分析。结果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对SHR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用药后对SHR肠道微生物的门属组成、α多样性、β多样性有一定影响;根据关系热图分析菌群和环境因子血压的关系,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厚壁菌属(Firmicutes)和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与收缩压(SBP)相关,拟杆菌属与平均动脉压(MBP)相关。结论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并对SHR肠道微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维生素D3与高血压和炎症的关系。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维生索D3制剂3μg/kg(溶于20%丙二醇0.5mL中),每周2次;对照组仅腹腔注射丙二醇0.5mL,两组均干预12周。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血压变化。干预前后,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3、钙、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计算肾脏-体重比和心脏-体重比;HE染色观察两组大鼠肾脏、心脏、主动脉、小动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血压无差异显著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57±9)mmHg和(173±8)mmHg(P〈0.05)。实验组的血清25(OH)D3、血钙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IL-6、MMP-9水平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心脏-体重比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肾脏、心脏和小动脉高血压、炎性损害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规律的维生素D3用药能够抑制炎症因子IL-6、MMP-9的产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6.
胸外科的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已被很多患者接受,即使是肺功能及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也能耐受这种手术。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对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术,经密切护理配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诊断异常妊娠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其与异常妊振的关系。方法:选取299例5~13周的正常早孕妇为正常早孕组,同期选取稽留流产86例,先兆流产54例,异位妊娠76例为异常妊娠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清PAPP-A水平,分析两组受试者各个孕周内的血清PAPP-A水平的差异。结果:稽留流产孕妇在各个孕周内(9~13周)的血清PAPP-A水平显著低于同孕周内正常早孕孕妇(t值分别为9.500,8.113,3.511,9.538,8.504,P值均0.05);稽留流产孕妇总的平均血清PAPP-A水平亦低于常早孕孕妇(t=3.651,P值均0.05);异位妊娠孕妇在各个孕周内(9~13周)的血清PAPP-A水平显著低于同孕周内正常早孕孕妇(t值分别为7.976,9.030,9.941,11.625,14.079,12.569,P值均0.05),异位妊娠孕妇总的平均血清PAPP-A水平亦低于常早孕孕妇(t=28.168,P值均0.05);先兆流产孕妇(除孕8周)与正常早孕妊娠血清PAPP-A水平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APP-A水平在异常妊娠如异位妊娠、稽留流产中显著降低,可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稽留流产及先兆流产辅助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100例s ICH,均接受基线CT脑灌注检查,依据是否有"点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点征")与对照组(无"点征"),24内行CT平扫复查,比较两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结果。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s ICH患者预后不良(死亡)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24h内CT平扫复查血肿增长6 mL以上、血肿增长相对值33%及以上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进展发生率、3个月内死亡率分别为63.04%、3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81%、7.4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ICH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基线血肿体积、"点征"。结论: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血肿进展、预后不同,基线血肿体积、"点征"为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孕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150例,患者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终止早期妊娠。将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14 d作为对照组(n=75),14d作为异常组(n=75)。比较两组患者在药物流产后10 d、14 d、18 d、22 d血清中孕激素和h CG含量,分析两组患者孕激素和h CG含量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月经周期、孕次、受孕天数、体重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在药物流产后10 d、14 d、18 d、22 d血清孕激素和h C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药物流产后10 d、14 d、18 d、22 d孕激素含量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P0.05)。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流产后10 d、14 d、18 d、22 d血清hCG含量逐渐降低(P0.05);异常组在药物流产后10 d、14 d血清h CG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药物流产后18 d、22 d血清hCG含量低于药物流产后10 d、14 d,且药物流产后22 d低于药物流产后18 d(P0.05)。对全部样本的全部时点数据合并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孕激素和h CG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血清的孕激素、hCG含量较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药物流产后10 d、14 d监测血清HCG值无明显下降提示有异常子宫出血的可能,联合监测孕激素、hCG含量有利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预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ART患者早期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ART患者行早期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查的409例样本,分析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发生及其与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促排卵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RT流产患者中,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发生率为57.46%,发生频次以16三体占比最高(23.95%),其次是22三体(13.45%)及Turner(9.24%)。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患者平均年龄高于染色体整倍性患者(P0.001)。16三体组患者年龄低于22三体(P0.01)及Turner组(P0.05)。16三体组患者平均Gn使用量低于22三体组(P0.05)。16三体组患者移植15天血HCG值低于22三体(P0.05)及Turner组(P0.01)。结论:ART患者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与女方年龄正相关,但16三体及Turner的发生与女方年龄相关性不大,且16三体更容易引发早期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