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陕南地区油橄榄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资料研究了油橄榄在陕南地区的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的关系,油橄榄树的枝条日高生长量为昼夜生长类型。夜间生长高于昼间的121%-160%;6、7、8、9月的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76%。油橄榄树的年生长量和产量状况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质地性质有密切关系;油橄榄树为阳性树种,在增加光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结实良好,反之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方对姬胧月、黄丽两种多肉植物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营养液配方。方法:选用改良Hoagland配方(A)、日本山崎配方(B)、低氮配方(C)、斯泰纳配方(D)4种营养液进行水培实验,处理2个月后测定两种多肉植物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水分及营养元素利用效率,并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营养液配方对两种多肉植物根数、根体积及根长有显著影响,配方B中新根数最多、根体积最大、根长最短,配方C新根数及根体积最小、根长最长。营养液配方对黄丽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配方A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最高,姬胧月叶绿素含量在不同营养配方中无显著变化。营养液配方对两种多肉植物水分及营养元素利用率影响显著,B配方和A配方处理下N、P、K及水分利用效率较高,配方D和配方C较低。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两种植物4种营养液得分由高到低是B>A>D>C。结论:B配方在生长表现及营养元素利用效率方面均最优,适合作为景天科姬胧月和黄丽水培的最佳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3种栽培模式(农业栽培模式、苹果园栽培模式和灌丛林带栽培模式)对黄山药新根茎生长量的影响,分析了3种模式的利弊和规模化发展黄山药的可能性,为多途径规模化发展黄山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范例。  相似文献   
4.
雷州半岛桉树生物质能源林生长的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雷州半岛2年生桉树无性系DH201(Eucalyptus grandis  E. tereticornis)能源林为研究对象,对6种不同密度配置下的林分生长量、生物量以及热值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密度对桉树生物质能源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桉树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影响极显著,在林分不同发育阶段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不同;单株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1年生的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均以密度为10000 ind. hm-2的最大,分别为52.57 m3 hm-2和32.02 t hm-2;2年生的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均以密度为2500 ind. hm-2的最大,分别为75.85 m3 hm-2和45.66 t hm-2;密度对热值及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1年生和2年生的桉树能源林的最优密度分别为10000 ind. hm-2和2500 ind. hm-2。  相似文献   
5.
苗杰  于立忠  孙一荣 《生态学杂志》2012,31(9):2191-2196
通过调查3种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轻度择伐、重度择伐和皆伐)下次生林林分结构及其冠下红松生长状况,应用全天空照片法测定红松(Pinus koraiensis)顶端的透光孔隙度,分析红松当年高生长量与顶端透光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为建群种的皆伐样地林冠下,林分透光较强,以杂木阔叶林为主的轻度择伐样地和重度择伐样地林冠下,林分透光较弱;对29年生红松生长起主要阻碍作用的是下木层(≥10 m)阔叶树;在透光较好的皆伐样地内,红松当年高生长量均比透光较弱的轻度择伐样地和重度择伐样地高,红松当年高生长量与顶端林分透光孔隙度显著正相关(R2 =0.516,P<0.01);为促进辽东山区次生林向阔叶红松林正向演替,应调控红松顶端林分透光孔隙度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探讨3个油茶品种(‘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种子经不同剂量(1000、2000、3000rad)^60Co-γ辐照后,测量其一年半生幼苗的苗高及地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000rad辐射剂量对‘岑软3号’的苗高生长起促进作用;1000rad和2000rad辐射剂量对‘岑软2号’的地径生长有促进作用,1000、3000rad辐射剂量对‘岑软11号’的地径生长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胶树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报导了糖胶树在临沧耿马大洪山林场和临翔区两地育苗和造林试验技术总结,包括了采种时期、种子千粒重、场圃发芽试验、苗木生长量、造林地选择、造林时间和方法等7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e)细胞培养物的基本培养基中加入30mg@L-12.4-D,可以提高细胞培养物的生长量,其相对最高生长量可以达到85.999mgFW/gFW@d;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粉末lg@L-1,可以克服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的褐化问题;适当种类及含量的生长调节剂的加入:6-BA0.5mg@L-1+KT2mg@L-1,可以使植物细胞合成和积累相对较多的紫杉醇(Taxol)。 Abstract:The growth quantity of Taxus Cuspidate's cell culture materials can be increased and the highest quantity will amount to 85.999 mgFW/g·FW·d·if We put 2,4-D (30rog·L-1 )into the basic cuhure medium of it; The difficulty of foxiness during the plants growing process can be overcome if we add acive carbon powder(lgL-1)into the culture medium; The plant cell can synthetize and gather more Taxol comparatively with the addition kf proper and amount of growth regulators:6-BA(0.5mg·L-1) + KT2.  相似文献   
9.
以‘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和‘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为基砧,分别嫁接品种‘烟富6号’和‘长富2号’接穗,测定4种砧穗组合的嫁接亲和性、接穗生长量、光合与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SPAD),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砧穗组合的优劣,探讨不同苹果砧穗组合嫁接苗的生长及光合特性,为西北盐碱地选择适宜的苹果砧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种砧穗组合中‘垂丝海棠/烟富6号’的上下口粗度比最接近1,嫁接亲和性最好。(2)整个生长期内,以‘垂丝海棠’为基砧的2个组合嫁接苗的生长量、净光合速率(Pn)、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均显著大于‘平邑甜茶’为基砧的组合,但其胞间CO2浓度(Ci)及初始荧光(F0)显著低于‘平邑甜茶’为基砧的组合;光化学猝灭系数(qP)在4种砧穗组合中无显著差异。(3)在8月份光照强度较高时,‘垂丝海棠/烟富6号’ 嫁接苗的气孔导度(Gs)高于其他砧穗组合;以‘垂丝海棠’为基砧的2个组合嫁接苗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高于‘平邑甜茶’ 基砧组合。(4)根据主成分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按照4个砧穗组合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垂丝海棠/烟富6号’、‘垂丝海棠/长富2号’、‘平邑甜茶/长富2号’、‘平邑甜茶/烟富6号’。研究发现,基砧‘垂丝海棠’的适应性优于‘平邑甜茶’,且‘垂丝海棠/烟富6号’砧穗组合的嫁接亲和性高,长势强,光合能力优,为甘肃中部地区适宜的砧穗组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及沼泽群落的优势种群-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生长量及其时间序列的分析表明:典型草甸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生长量季节动态呈"W"型。另两个类型呈双峰型。其累积生长量均呈单峰型,且在整个生长季,干物质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时间序列分析也验证了上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